第243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康熙又问道。
  丹卿回道:“初时肯定会少些,今年也过了最好的产盐时节,再加上还要迁徙灶户过去,驱逐私盐,我估摸着今年恐怕不会有什么收成,但明年将一切都捋顺了,去除成本,至少也能有大几万两的收益,而且随着销路扩张,还会逐年增加。”
  康熙“嗯”了一声,又问:“你那马场,今年应该有成马了吧?”
  丹卿秒懂:“是,除了留种之外,能拿出五百匹左右,皆是最好的战马,汗阿玛若是看得上,不如就先给御林军用?我瞧着他们也有好久没换马了。”
  一匹马如今的售价大概十五两,而丹卿手里这种最好的战马,大清跟蒙古人的买价是三十两银,五百匹,就是一万五千两。
  再加上之前答应让出的公主府两成收益三万两以及盐池的四成收益,总共得有七八万两银子了。
  这还只是一年的,以后年年皆是如此,等她的营收多了,这个金额还会更大。
  要知道虽然如今大清一年的财政收入差不多三千万两银,但这是要承担整个国家的运作的,如今国库存银不过两千万两左右而已。
  而康熙的内库每年收入估摸在百万两之数,这些钱既要承担内廷开销,又要用于赏赐百官,还有修缮宫殿、出巡等等事项,看似收入很多,但其实用处更多。
  康熙向丹卿开这一次口,每年丹卿上缴内库的银子就会从三万两激增到十万两以上,而随着盐池的开发和公主府其他收益的增多,这个数目还会越来越大。
  仅仅用一个孙天阙和本就已经废了的胤禔,不费吹灰之力就换来内库十分之一的收益,这笔买卖对于康熙来说,很值得。
  而丹卿虽然要多给出去两成的营收,但也拿到了吉兰泰盐池的开采权和六成的盐引,算下来不但能弥补多给出去的银子,还有赚头。
  所以对于丹卿来说,这笔买卖也能做。
  这也算是她平日里勤勉的福报了,若非有盐池这手准备,只怕今日不但要平白丢出去三四万两银子,还不一定能叫康熙满意。
  父女俩又仔细聊了聊制盐贩盐的细节,对于丹卿的想法,康熙基本上都赞同,只是略微提点几句,便将此事定了下来。
  等晚膳端上来,康熙略用了几口就放下了碗筷,对丹卿道:“朕也不白拿你的,张家口的关税,朕许你一成半,算是奖赏你的孝心。”
  这却是意料之外的惊喜了。
  之前路过张家口的时候,丹卿就在惦记那关税,没想到康熙竟然这么大方,好似一张肉饼,突然就从天而降砸在了她的头上。
  不过想想这笔本应该进国库的银子从她手里转一圈,又有四成要进康熙的内库,丹卿又淡定了下来。
  她看明白了,康熙是在拿她洗银子,填充内库。
  不过这一走一过她能留下六成,康熙也算是够大方。
  “丹卿啊,你是朕最疼爱的公主,你对朕真心,朕也不会叫你受委屈,懂吗?”
  临别前,康熙这样对丹卿说道。
  丹卿真心实意的拜谢康熙。
  进来之前,她都做好了要大出血的准备,但实际上,康熙绕了一圈,即便没有盐湖的事情,只凭张家口这一成半关税,她也不会亏多少。
  但她肯先低头,给了康熙一个台阶,也能堵住其他人的嘴。
  外面人只知道她每年都要拿出七八万两银子只为孙天阙“赎身”,康熙便有了名正言顺结束这桩事情的理由,但实际上这本是双赢之事,她不但没亏,还有得赚。
  走出乾清宫的时候,丹卿的心情有些复杂。
  这一日她猜来想去,每一次都以为自己抓住了真相,而每一次又都发现,结果跟自己想象的并不一样。
  但至少,对于她来说也算是得偿所愿,只不过要担上一个好色的名头罢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