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1 / 3)
再多的不爽和埋怨,在亲眼见到苍老的阿玛时,都湮灭了,只剩下担忧和心疼。
初见时能单手将她抱上肩头的阿玛,如今怎么就这么老了呢?
可他还不到五十岁啊,何至于此!
“你终于回来了,”
康熙对着丹卿展开双手,“来,到汗阿玛身边来。”
丹卿扑进了康熙的怀里,眼泪沾湿了他的肩膀,康熙轻拍着她的后背,眼眸中也有泪光闪烁。
“丹卿啊,这次回来,就多住一段时日吧,朕,真的很思念你。”
康熙此刻仿佛不是人间帝王,而只是个思念远嫁闺女的老父亲,紧紧抱着丹卿不愿撒手,
“你留下来,陪陪朕,好不好?”
丹卿含泪点头道:“好。”
第120章 第120章二合一章
乾清宫中,丹卿陪着康熙用了一顿说不上是午膳还是晚膳的饭。
桌子上摆得饭菜都是丹卿少时喜欢的,尽管这五年的草原生活已经改变了她的口味,但她还是吃得十分香甜。
康熙瞧着丹卿用得香,自己不知不觉间也将一碗饭都吃了,梁九功在一旁欣慰的笑着,那眼神巴不得丹卿能留下来,每天都来陪康熙用膳。
“汗阿玛要照看好自己的身体,不要叫我远在北疆还要惦记啊,”
丹卿接了小太监送来的消食茶,亲手捧给康熙,“这天底下就没有比您更重要的了,无论发生什么,只要您康健,都能解决。”
康熙没有喝茶,只是叹息道:“若是人人都如你一般盼着朕安康,那这世道就太平了。”
“本来也是太平的,我一路回来,见到了许多百姓,他们或是行商,或是赶路,虽然忙碌,但眼睛里都带着希望,”
丹卿劝慰道,“我看着他们,就想到了当初跟汗阿玛去五台山赈灾的时候,我那时年纪还小,也没那么懂事,但却对灾民们的可怜可叹记忆犹新,记得即便是从我手里接过赈灾粮的时候,他们眼中也没有光,仿佛看不到对未来的期望。”
“汗阿玛,我虽身在草原,但也知道在您的励精图治下,大清这些年来日益繁盛,国库充盈,每每赈灾时再不必像当初那般还要我一个小公主出面,而是有足够的粮食和补给,去叫那些身处灾情的百姓有新的希望,这难道还不算太平盛世吗?”
康熙听着丹卿的话,却是目露哀色:“丹卿啊,不是所有人都如你一般,会在意百姓的日子过得好不好,对于有些人来说,多少百姓的命都比不上他自己的利益来的重要!”
这话丹卿不敢接,她知道康熙在说谁,可她也记得胤禛的嘱咐,不该掺和的事情她绝不能多嘴。
“你如今,也不敢跟朕完全交心了吧?”
康熙看懂了丹卿的谨慎,言语中多了一丝失望,“朕以前从不信帝王注定了会是孤家寡人,朕以为,朕有慈爱的老祖母、皇额娘,有那么多爱朕的女人,还有孝顺懂事的儿女,这一生该是全福之人,绝不会孤单,可如今就连你都不敢在朕面前说话了,丹卿啊,你说朕该怎么办?”
丹卿站起来走到康熙身边,蹲下来握住他的手,这是她以前很喜欢的姿势,可如今,康熙的手却多了好多褶皱,叫她有些心酸。
“汗阿玛,人都是会长大的,我如今若是还跟小时候一样口无遮拦,那您支持我主政归化城这么多年,不是白费了么?”
丹卿仰着头看着康熙,她知道这样的姿态能让康熙放下心防,“但我不觉得,长大了成熟了就等于人心变了,在我心里,汗阿玛依旧是最疼我,我也最爱的汗阿玛,这是永远都不会变的,只是我在学着换一种大人的方式来跟您相处,不再孩子气的让您为难,而是试着体谅您的辛苦。”
康熙轻抚丹卿的头发,却好似她还是当初那个小姑娘:“朕却盼着你永远不会长大。”
丹卿笑着说道:“要是永远不长大,那我不成妖怪了?到时候汗阿玛还不得叫那些个和尚拿着桃木剑来收了我!”
“拿桃木剑那是道士!” ↑返回顶部↑
初见时能单手将她抱上肩头的阿玛,如今怎么就这么老了呢?
可他还不到五十岁啊,何至于此!
“你终于回来了,”
康熙对着丹卿展开双手,“来,到汗阿玛身边来。”
丹卿扑进了康熙的怀里,眼泪沾湿了他的肩膀,康熙轻拍着她的后背,眼眸中也有泪光闪烁。
“丹卿啊,这次回来,就多住一段时日吧,朕,真的很思念你。”
康熙此刻仿佛不是人间帝王,而只是个思念远嫁闺女的老父亲,紧紧抱着丹卿不愿撒手,
“你留下来,陪陪朕,好不好?”
丹卿含泪点头道:“好。”
第120章 第120章二合一章
乾清宫中,丹卿陪着康熙用了一顿说不上是午膳还是晚膳的饭。
桌子上摆得饭菜都是丹卿少时喜欢的,尽管这五年的草原生活已经改变了她的口味,但她还是吃得十分香甜。
康熙瞧着丹卿用得香,自己不知不觉间也将一碗饭都吃了,梁九功在一旁欣慰的笑着,那眼神巴不得丹卿能留下来,每天都来陪康熙用膳。
“汗阿玛要照看好自己的身体,不要叫我远在北疆还要惦记啊,”
丹卿接了小太监送来的消食茶,亲手捧给康熙,“这天底下就没有比您更重要的了,无论发生什么,只要您康健,都能解决。”
康熙没有喝茶,只是叹息道:“若是人人都如你一般盼着朕安康,那这世道就太平了。”
“本来也是太平的,我一路回来,见到了许多百姓,他们或是行商,或是赶路,虽然忙碌,但眼睛里都带着希望,”
丹卿劝慰道,“我看着他们,就想到了当初跟汗阿玛去五台山赈灾的时候,我那时年纪还小,也没那么懂事,但却对灾民们的可怜可叹记忆犹新,记得即便是从我手里接过赈灾粮的时候,他们眼中也没有光,仿佛看不到对未来的期望。”
“汗阿玛,我虽身在草原,但也知道在您的励精图治下,大清这些年来日益繁盛,国库充盈,每每赈灾时再不必像当初那般还要我一个小公主出面,而是有足够的粮食和补给,去叫那些身处灾情的百姓有新的希望,这难道还不算太平盛世吗?”
康熙听着丹卿的话,却是目露哀色:“丹卿啊,不是所有人都如你一般,会在意百姓的日子过得好不好,对于有些人来说,多少百姓的命都比不上他自己的利益来的重要!”
这话丹卿不敢接,她知道康熙在说谁,可她也记得胤禛的嘱咐,不该掺和的事情她绝不能多嘴。
“你如今,也不敢跟朕完全交心了吧?”
康熙看懂了丹卿的谨慎,言语中多了一丝失望,“朕以前从不信帝王注定了会是孤家寡人,朕以为,朕有慈爱的老祖母、皇额娘,有那么多爱朕的女人,还有孝顺懂事的儿女,这一生该是全福之人,绝不会孤单,可如今就连你都不敢在朕面前说话了,丹卿啊,你说朕该怎么办?”
丹卿站起来走到康熙身边,蹲下来握住他的手,这是她以前很喜欢的姿势,可如今,康熙的手却多了好多褶皱,叫她有些心酸。
“汗阿玛,人都是会长大的,我如今若是还跟小时候一样口无遮拦,那您支持我主政归化城这么多年,不是白费了么?”
丹卿仰着头看着康熙,她知道这样的姿态能让康熙放下心防,“但我不觉得,长大了成熟了就等于人心变了,在我心里,汗阿玛依旧是最疼我,我也最爱的汗阿玛,这是永远都不会变的,只是我在学着换一种大人的方式来跟您相处,不再孩子气的让您为难,而是试着体谅您的辛苦。”
康熙轻抚丹卿的头发,却好似她还是当初那个小姑娘:“朕却盼着你永远不会长大。”
丹卿笑着说道:“要是永远不长大,那我不成妖怪了?到时候汗阿玛还不得叫那些个和尚拿着桃木剑来收了我!”
“拿桃木剑那是道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