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 第1149节(1 / 2)
依然是一辆黑色的马车,范闲坐在车厢之中,看着坐在车夫位置旁边的五竹叔,并不意外地发现五竹叔的侧脸依然是那样的清秀,那抹黑布在秋风之中依然是那样的销魂,一切的一切,其实和二十几年前从京都到澹州的情景极为相似。
不相似的其实还是五竹,这个似乎丧失了灵魂的绝代强者,一言不发,一事不做,那张冷漠的面庞也无法表露出,他究竟是不是对这世间陌生而又熟悉的一切感到好奇。
范闲感到淡淡悲哀,轻轻放下车帘,旋即微讽自嘲一笑,当年的五竹叔只是个瞎子,如今倒好,又变成了一个哑巴,老妈当年究竟是怎么做的?自己又应该怎么做呢?
马车到了南陵郡便不再向前,准确地说是车夫不肯再往前开,虽然北齐朝廷一直试图淡化南方的战事,但是战争并不是皇室的丑闻那样容易被掩盖,天底下的所有人都知道大陆的中腹地带发生了些什么,亿万子民都用漠然而警惕的目光,紧张地等待着结果,车夫自然不愿意进入沙场之上。
掏出银子买下马车,范闲充当车夫,带着五竹叔继续南行。从冰原回来的途中,那些充郁的天地元气,已经成功地治好了范闲的伤势,虽然他清楚,自己依然没有办法去触及那一道横亘在人类与天穹之间的界限,但他相信,这个世上除了皇帝老子之外,再也没有任何人能够威胁到自己。又行了十数日,穿越了官道两旁简陋的木棚与神情麻木的难民群,马车上的叔侄二人似乎行走在一片类似于极北雪原一般的荒芜地带中。
人烟渐渐稀少,偶有一场小雪飘下,却遮不住道路两旁的死寂味道,道畔偶尔可见几具将要腐烂的尸体,远处山坳里隐约可见被烧成废墟的村落。
这本是一片沃土,哪怕被北海的朔风吹拂着,肥沃的土地依然养活了许多百姓,只是眼下却只有一片苍凉,大部分的百姓已经撤到了北齐后方,而没有能够避开战火的人们,却成了一统天下执念的牺牲品。
至于那些被焚烧的村落,被砍杀于道旁的百姓,究竟是入侵的庆军所为,还是被打散的北齐流兵所为,范闲没有去深究,战争本来就是人类的原罪,这个世界上,哪里可能有什么好战争,坏和平。
死寂的官道,空气中干燥而带着血腥的味道,环绕着黑色马车的四周,范闲表情木然地驱赶着不安的马匹,也没有回头去看身旁五竹叔的神情。
他知道如今两国间的大军,正集合于西南方向的燕京城北冲平原,南庆北大营在获胜之后,因为畏惧一直沉兵不动的上杉虎,暂时归营休整,此处的死寂反而比较安全。然而前一场大战的痕迹,已然如此触目惊心,他很难想像,一旦南庆铁骑突破了上杉虎所在的宋国州城,全力北上,会将这个人间变成怎样的修罗杀场。
整个天地里,似乎只有马车碾压道路的声音,范闲眯着双眼,马鞭挥下,躲过了河对岸一处正在巡视的庆国骑兵小队,进入了庆国的国境之内。
就在这个瞬间,从离开神庙后一直沉默着的五竹忽然开口说话了,“庙外面的世界,不怎么好。”
“外面的世界本来就很无奈,不过努力一下,也许会变得好一些。”范闲的唇角泛起一丝复杂的笑容,马鞭再次轻轻挥下。
第一百五十二章 暮
初雪落在古意十足的上京城墙之上,黑青二色相衬为美的宫殿之上,却没有带来丝毫清冽迷人的气息,也没有人去怜惜广场上薄薄一层有若羊毛毯的白雪,天刚蒙蒙亮,愈来愈多的官员便开始无情地践踏,将那些白雪踩践成泥。
这些官员们面色凝重,行色匆匆,根本没有闲情逸致去赏雪,来自南方的战报不停地进入上京城,来到了皇宫之旁的中书台,此时的中书台,完全被笼罩在一股紧张而压抑的气氛之中,好在并不怎么慌乱。
天阴沉至极,中书台里的北齐大臣们正在争论着什么,然后一个极低沉的声音,中止了所有人的争吵,让北齐内阁恢复了沉默,并且在沉默之中快速地决定了应对。
关于这一场战争,北齐朝廷已经做了好几年的准备,当南庆军队悍然进攻的消息传来时,没有人觉得意外,战时的控制手段以及应对,极其快速地从皇宫通过中书台,传遍这个看似年轻,实则已经延绵千年的国度。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内,整个北齐都被发动了起来。
一抬明黄色的御驾从中书台中离开,官员们没有在后方目送,而是重新投入到了繁忙的军情政事之中,当此危局,若还有臣子敢勇于在此时表现自己拍马屁的本领,他们必须小心自己的脑袋会不会被暴怒的陛下斫下来。
御驾来到正殿之前,一脸阴沉的北齐皇帝陛下一甩手,噔噔数步干脆利落地从车上跳了下来,将身旁的太监宫女唬了一跳。他自己却没有担心龙体受伤的自觉,就在正殿前的石阶上转过身来,对御驾旁的锦衣卫指挥使卫华以及其余另三位重要大臣寒声训斥道:“南庆内乱,朕生生给你们拖了一年的时间,如今事到临头,居然还是如此慌乱。朕养你们这些废物做什么!”
几位北齐重臣心头一凛,知道陛下今日的心情并不如何好,因为昨夜千里兼程而回的战报中道明,燕京城庆军已经开始出动,大齐南京驻军一败再败,而全权大帅上杉虎,此时偏不在南京城内,只是躲在宋国的那处小州城之中,始终没有动静。
几番思量之后,大臣们都不清楚陛下的盛怒究竟是因何而来,是先前中书台中诸位臣工的慌乱,还是畏惧南庆难以抵抗的数十万大军,还是陛下有些怀疑上杉虎将军刻意保持的沉默?
卫华的身子佝得极低,如今的北齐朝廷,早已经是陛下手掌内握得死死的铁板,再也没有哪方势力胆敢挑战皇室的尊严,哪怕苦荷大师四年前死去,也没有改变这个趋势,更何况如今大敌当前,北齐皇帝陛下的权威,在这一刻,没有任何人敢有丝毫轻视。
卫华是太后的亲人,更是陛下的亲信,他清楚陛下先前那句话里南庆内乱指的是什么,能够将南庆入侵的脚步拖延了一年之久,完全是因为南庆监察院前后两任主人的相继反叛。而卫华更清楚的是,无论是那位死去的陈萍萍,还是不知死活的范闲,究竟为什么会背叛庆帝,整个北齐,大概也只有陛下一个人知晓真相。所以他不敢说什么。
三位大臣中的兵部老尚书却有些站不住了,他勇敢地站了出来,试图平伏一下陛下的怒火,因为他很担心,年纪尚浅的皇帝陛下,会真的怀疑上杉虎将军的忠诚,如今庆军气势汹汹地展开了入侵之势,若君臣之间存有疑虑,这一场大战的结果,不问而知。
这位大臣身为北齐军方名义上的统领,根本不可能眼睁睁看着北齐的国之柱石上杉将军,与这位用自己超乎年龄的成熟稳定,平伏朝中诸大臣心情的皇帝陛下之间,存在任何的问题,于是他匍匐于地,力谏不止。
北齐皇帝的脸色渐渐平静了下来,拂了拂袖子,让这几位大臣退下,去处理南方的紧急军报,而他自己却是带着卫华进了正殿。
正殿龙椅之旁,珠帘之后,已经有好几年没有垂帘听政的太后,正在等待着他们的到来。
在珠帘之前,北齐皇帝微微躬身一礼,卫华亦是行了一礼。北齐皇帝此时的脸色已经完全平静了下来,望着卫华寒声问道:“南朝那边,可有什么新的动静?”
卫华微微一怔,他身为北齐密谍系统的大头目,负责由朝堂到军方所有的情报收集工作,然而这些情报早在夜里,便呈送到陛下的御书房内,一时间,他竟不知道如何回答这样一个质询,陛下想问的……究竟是什么? ↑返回顶部↑
不相似的其实还是五竹,这个似乎丧失了灵魂的绝代强者,一言不发,一事不做,那张冷漠的面庞也无法表露出,他究竟是不是对这世间陌生而又熟悉的一切感到好奇。
范闲感到淡淡悲哀,轻轻放下车帘,旋即微讽自嘲一笑,当年的五竹叔只是个瞎子,如今倒好,又变成了一个哑巴,老妈当年究竟是怎么做的?自己又应该怎么做呢?
马车到了南陵郡便不再向前,准确地说是车夫不肯再往前开,虽然北齐朝廷一直试图淡化南方的战事,但是战争并不是皇室的丑闻那样容易被掩盖,天底下的所有人都知道大陆的中腹地带发生了些什么,亿万子民都用漠然而警惕的目光,紧张地等待着结果,车夫自然不愿意进入沙场之上。
掏出银子买下马车,范闲充当车夫,带着五竹叔继续南行。从冰原回来的途中,那些充郁的天地元气,已经成功地治好了范闲的伤势,虽然他清楚,自己依然没有办法去触及那一道横亘在人类与天穹之间的界限,但他相信,这个世上除了皇帝老子之外,再也没有任何人能够威胁到自己。又行了十数日,穿越了官道两旁简陋的木棚与神情麻木的难民群,马车上的叔侄二人似乎行走在一片类似于极北雪原一般的荒芜地带中。
人烟渐渐稀少,偶有一场小雪飘下,却遮不住道路两旁的死寂味道,道畔偶尔可见几具将要腐烂的尸体,远处山坳里隐约可见被烧成废墟的村落。
这本是一片沃土,哪怕被北海的朔风吹拂着,肥沃的土地依然养活了许多百姓,只是眼下却只有一片苍凉,大部分的百姓已经撤到了北齐后方,而没有能够避开战火的人们,却成了一统天下执念的牺牲品。
至于那些被焚烧的村落,被砍杀于道旁的百姓,究竟是入侵的庆军所为,还是被打散的北齐流兵所为,范闲没有去深究,战争本来就是人类的原罪,这个世界上,哪里可能有什么好战争,坏和平。
死寂的官道,空气中干燥而带着血腥的味道,环绕着黑色马车的四周,范闲表情木然地驱赶着不安的马匹,也没有回头去看身旁五竹叔的神情。
他知道如今两国间的大军,正集合于西南方向的燕京城北冲平原,南庆北大营在获胜之后,因为畏惧一直沉兵不动的上杉虎,暂时归营休整,此处的死寂反而比较安全。然而前一场大战的痕迹,已然如此触目惊心,他很难想像,一旦南庆铁骑突破了上杉虎所在的宋国州城,全力北上,会将这个人间变成怎样的修罗杀场。
整个天地里,似乎只有马车碾压道路的声音,范闲眯着双眼,马鞭挥下,躲过了河对岸一处正在巡视的庆国骑兵小队,进入了庆国的国境之内。
就在这个瞬间,从离开神庙后一直沉默着的五竹忽然开口说话了,“庙外面的世界,不怎么好。”
“外面的世界本来就很无奈,不过努力一下,也许会变得好一些。”范闲的唇角泛起一丝复杂的笑容,马鞭再次轻轻挥下。
第一百五十二章 暮
初雪落在古意十足的上京城墙之上,黑青二色相衬为美的宫殿之上,却没有带来丝毫清冽迷人的气息,也没有人去怜惜广场上薄薄一层有若羊毛毯的白雪,天刚蒙蒙亮,愈来愈多的官员便开始无情地践踏,将那些白雪踩践成泥。
这些官员们面色凝重,行色匆匆,根本没有闲情逸致去赏雪,来自南方的战报不停地进入上京城,来到了皇宫之旁的中书台,此时的中书台,完全被笼罩在一股紧张而压抑的气氛之中,好在并不怎么慌乱。
天阴沉至极,中书台里的北齐大臣们正在争论着什么,然后一个极低沉的声音,中止了所有人的争吵,让北齐内阁恢复了沉默,并且在沉默之中快速地决定了应对。
关于这一场战争,北齐朝廷已经做了好几年的准备,当南庆军队悍然进攻的消息传来时,没有人觉得意外,战时的控制手段以及应对,极其快速地从皇宫通过中书台,传遍这个看似年轻,实则已经延绵千年的国度。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内,整个北齐都被发动了起来。
一抬明黄色的御驾从中书台中离开,官员们没有在后方目送,而是重新投入到了繁忙的军情政事之中,当此危局,若还有臣子敢勇于在此时表现自己拍马屁的本领,他们必须小心自己的脑袋会不会被暴怒的陛下斫下来。
御驾来到正殿之前,一脸阴沉的北齐皇帝陛下一甩手,噔噔数步干脆利落地从车上跳了下来,将身旁的太监宫女唬了一跳。他自己却没有担心龙体受伤的自觉,就在正殿前的石阶上转过身来,对御驾旁的锦衣卫指挥使卫华以及其余另三位重要大臣寒声训斥道:“南庆内乱,朕生生给你们拖了一年的时间,如今事到临头,居然还是如此慌乱。朕养你们这些废物做什么!”
几位北齐重臣心头一凛,知道陛下今日的心情并不如何好,因为昨夜千里兼程而回的战报中道明,燕京城庆军已经开始出动,大齐南京驻军一败再败,而全权大帅上杉虎,此时偏不在南京城内,只是躲在宋国的那处小州城之中,始终没有动静。
几番思量之后,大臣们都不清楚陛下的盛怒究竟是因何而来,是先前中书台中诸位臣工的慌乱,还是畏惧南庆难以抵抗的数十万大军,还是陛下有些怀疑上杉虎将军刻意保持的沉默?
卫华的身子佝得极低,如今的北齐朝廷,早已经是陛下手掌内握得死死的铁板,再也没有哪方势力胆敢挑战皇室的尊严,哪怕苦荷大师四年前死去,也没有改变这个趋势,更何况如今大敌当前,北齐皇帝陛下的权威,在这一刻,没有任何人敢有丝毫轻视。
卫华是太后的亲人,更是陛下的亲信,他清楚陛下先前那句话里南庆内乱指的是什么,能够将南庆入侵的脚步拖延了一年之久,完全是因为南庆监察院前后两任主人的相继反叛。而卫华更清楚的是,无论是那位死去的陈萍萍,还是不知死活的范闲,究竟为什么会背叛庆帝,整个北齐,大概也只有陛下一个人知晓真相。所以他不敢说什么。
三位大臣中的兵部老尚书却有些站不住了,他勇敢地站了出来,试图平伏一下陛下的怒火,因为他很担心,年纪尚浅的皇帝陛下,会真的怀疑上杉虎将军的忠诚,如今庆军气势汹汹地展开了入侵之势,若君臣之间存有疑虑,这一场大战的结果,不问而知。
这位大臣身为北齐军方名义上的统领,根本不可能眼睁睁看着北齐的国之柱石上杉将军,与这位用自己超乎年龄的成熟稳定,平伏朝中诸大臣心情的皇帝陛下之间,存在任何的问题,于是他匍匐于地,力谏不止。
北齐皇帝的脸色渐渐平静了下来,拂了拂袖子,让这几位大臣退下,去处理南方的紧急军报,而他自己却是带着卫华进了正殿。
正殿龙椅之旁,珠帘之后,已经有好几年没有垂帘听政的太后,正在等待着他们的到来。
在珠帘之前,北齐皇帝微微躬身一礼,卫华亦是行了一礼。北齐皇帝此时的脸色已经完全平静了下来,望着卫华寒声问道:“南朝那边,可有什么新的动静?”
卫华微微一怔,他身为北齐密谍系统的大头目,负责由朝堂到军方所有的情报收集工作,然而这些情报早在夜里,便呈送到陛下的御书房内,一时间,他竟不知道如何回答这样一个质询,陛下想问的……究竟是什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