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发家致富 第191节(3 / 4)
应景的是,八宝饭顶端放了一个红艳艳的“囍”字,有人好奇,拿筷子把囍字挑下来,仔细观察后才发现是用山楂卷,也就是果丹皮雕刻的。
八宝饭里拌了白糖,又在出锅时浇了稀释的冰糖汁,吃起来香甜软糯,越嚼越香。
客人们努努力,硬生生从胃里挤出点空间来,给八宝饭腾出位置。
幸好盛放八宝饭的红碗是口大底浅的类型,桌上众人分一分,一人一勺就吃完了,意犹未尽的同时又忍不住连连庆幸。
要是真来一盆的八宝饭,只怕今天在场宾客通通要挂急诊去医院治疗消化不良。
一场宴席下来,宾主尽欢。
婚宴结束,送完客人后,刘父拍拍刘爱民的肩膀,在儿子惊讶的目光中,有点尴尬地说:
“饭店选得不错……你成家了,也算懂事了。”
刘爱民骄傲地一仰头:“还用你说,我早就懂事了。”
刘父犹豫地问:“今天的席面这么好,你给厨师送了多少礼啊?”
刘爱民“嘁”了一声,说:“谁给厨师送礼?乌金年代是正经饭店,才没有国营饭店那些坏毛病。”
刘父暗自感叹,真是年代不一样了,搁以前,谁能想到办席面不需要给厨师送礼呢。
不过,虽然不需要单独给厨师送礼,但——
刘父有点忐忑地又问:“结账了吗?花了多少钱?”
这么好的席面,得花不少钱吧?也不知道他准备的钱够不够……
刘爱民说:“不用你付,我付得起。不过——”
在刘父庆幸的目光中,刘爱民狡猾一笑:“今天收的份子钱得全归我!”
第138章 第138章唱大戏与搬家
一场婚宴办下来,乌金年代打响了名声。
刘爱民的亲朋好友们对这家饭店印象极为深刻,原来服务员是可以好声好气说话的,原来办酒席是不需要给厨师单独送礼的,原来不需要倾家荡产就可以体体面面地办一场婚宴。
一传二,二传三,传得广了,大半个矿务局的人都听说了乌金年代这家饭店。
要在饭店办婚宴的人们在备选饭店名单上又填了一行名字,而原本打算在家里请客的,也开始考虑要不要改为饭店,花钱差不多,关键是省心还省事。
大概是最近宜婚嫁的黄道吉日真的很多,原本就生意兴隆的乌金年代如今更是门庭若市,婚宴订单甚至排到了半年后。
凡是在乌金年代办过酒席的人家,说起来都是赞不绝口,店里极给主家面子,当着客人的面又是送菜又是打折,让主家脸上大大有光。
听了这话的人不由得心生向往,想要亲自体验体验,看看这家饭店是不是真的像说的那么好。
结果,不体验也罢,体验后就要说其他人夸得都太含蓄,明明乌金年代比他们说的要好一万倍。
对于八十年代的人来说,“顾客是上帝”这句话就像上古神话传说,没听过更没见识过。
他们打小就没体验过友善热情的服务态度,遭人冷眼是家常便饭,不被服务员/售货员打骂就不错了,还想要什么自行车。
而如今,大伙儿在乌金年代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尽管和后世经过严格培训的服务业相比,还有些粗糙随意,但已经深深打动了他们。
群众的想法是质朴的,既然这家店好,那我就要多去这家店。 ↑返回顶部↑
八宝饭里拌了白糖,又在出锅时浇了稀释的冰糖汁,吃起来香甜软糯,越嚼越香。
客人们努努力,硬生生从胃里挤出点空间来,给八宝饭腾出位置。
幸好盛放八宝饭的红碗是口大底浅的类型,桌上众人分一分,一人一勺就吃完了,意犹未尽的同时又忍不住连连庆幸。
要是真来一盆的八宝饭,只怕今天在场宾客通通要挂急诊去医院治疗消化不良。
一场宴席下来,宾主尽欢。
婚宴结束,送完客人后,刘父拍拍刘爱民的肩膀,在儿子惊讶的目光中,有点尴尬地说:
“饭店选得不错……你成家了,也算懂事了。”
刘爱民骄傲地一仰头:“还用你说,我早就懂事了。”
刘父犹豫地问:“今天的席面这么好,你给厨师送了多少礼啊?”
刘爱民“嘁”了一声,说:“谁给厨师送礼?乌金年代是正经饭店,才没有国营饭店那些坏毛病。”
刘父暗自感叹,真是年代不一样了,搁以前,谁能想到办席面不需要给厨师送礼呢。
不过,虽然不需要单独给厨师送礼,但——
刘父有点忐忑地又问:“结账了吗?花了多少钱?”
这么好的席面,得花不少钱吧?也不知道他准备的钱够不够……
刘爱民说:“不用你付,我付得起。不过——”
在刘父庆幸的目光中,刘爱民狡猾一笑:“今天收的份子钱得全归我!”
第138章 第138章唱大戏与搬家
一场婚宴办下来,乌金年代打响了名声。
刘爱民的亲朋好友们对这家饭店印象极为深刻,原来服务员是可以好声好气说话的,原来办酒席是不需要给厨师单独送礼的,原来不需要倾家荡产就可以体体面面地办一场婚宴。
一传二,二传三,传得广了,大半个矿务局的人都听说了乌金年代这家饭店。
要在饭店办婚宴的人们在备选饭店名单上又填了一行名字,而原本打算在家里请客的,也开始考虑要不要改为饭店,花钱差不多,关键是省心还省事。
大概是最近宜婚嫁的黄道吉日真的很多,原本就生意兴隆的乌金年代如今更是门庭若市,婚宴订单甚至排到了半年后。
凡是在乌金年代办过酒席的人家,说起来都是赞不绝口,店里极给主家面子,当着客人的面又是送菜又是打折,让主家脸上大大有光。
听了这话的人不由得心生向往,想要亲自体验体验,看看这家饭店是不是真的像说的那么好。
结果,不体验也罢,体验后就要说其他人夸得都太含蓄,明明乌金年代比他们说的要好一万倍。
对于八十年代的人来说,“顾客是上帝”这句话就像上古神话传说,没听过更没见识过。
他们打小就没体验过友善热情的服务态度,遭人冷眼是家常便饭,不被服务员/售货员打骂就不错了,还想要什么自行车。
而如今,大伙儿在乌金年代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尽管和后世经过严格培训的服务业相比,还有些粗糙随意,但已经深深打动了他们。
群众的想法是质朴的,既然这家店好,那我就要多去这家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