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发家致富 第189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财帛动人心,售货员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工作热情,虽然还做不到“顾客是上帝”,但至少也能做到顾客是二舅姥爷的程度了。
  来试吃的客人抱怨归抱怨,但还是珍惜地将碗中的罐头吃得一干二净。
  和市面上的罐头食品相比,“煤矿人家”牌罐头简直是降维打击,不仅没有一丝消毒水的异味,而且吃起来口味醇厚,肉质饱满,比一些平庸厨师的手艺还要好得多。
  精明的主妇主夫们算一算账,相比于自家买肉做荤菜的成本,买一瓶罐头反而更实惠。
  售货员趁热打铁:“今天做活动,买两个罐头打九折,买五个罐头打八折,买得越多越便宜!过了这村可就没这店了,以后再买罐头可就是原价了!”
  “罐头不怕放,买回去可以慢慢吃!可优惠活动不是天天都有!”
  听到售货员的话,原本还在犹豫的人当机立断,下定了决心要趁着打折买几个罐头回家。
  “给我来两个罐头!”
  “五个罐头打八折,我们几个放在一起结账好了,买罐头的钱平摊。”
  “我们几个也凑一凑吧……”
  “售货员,给我们拿十个罐头!”
  百货商店难得地出现了一波抢购潮,卖罐头的柜台前人满为患,新到货的罐头半天就售卖一空。
  经理看到这一幕后,笑得合不拢嘴,连连派人去罐头厂催货,要求供应更多的罐头。
  借助百货商店巨大的人流量,原本只是在小范围内为人所知的“煤矿人家”牌罐头,在短时间内被更多的人所知晓,名声大噪。
  在这个年代,百货商店意味着“高档”,人们想要买“上档次”的商品时,第一反应就是去城里的百货商店,而不是去附近的小商店或者供销社。
  “煤矿人家”牌罐头被放在百货商店的柜台售卖,仿佛得到了商店的背书,而罐头本身的过硬品质,也让其更为人们所认可。
  渐渐地,人们在买罐头时,默认“煤矿人家”牌才是最好的。
  如果有人要买什么“山里人家”、“矿务局人家”的罐
  头,是要被人鄙视品味的。
  而如果买到的是“煤矿入家”,那更是贻笑大方,要作为“不识字”的反面典型被人笑上几个月。
  经销商们的鼻子是最灵的,很快就察觉到了市场风向的变化,一改之前的态度,热情地和徐和平称兄道弟,还要主动请他吃饭。
  徐和平围观了全程,叹为观止,没想到在他眼里的困局,居然这么轻易地就被贺明珠所化解。
  贺明珠却说:“这才哪儿到哪儿啊。”
  乌城有那么多家国营商店,她不过是打通了一家的关窍,后面还有的是商店要联系呢。
  再说了,乌城只是起点。
  先是本市,然后是省内,最后是全国——攻城略地才刚刚开始。
  徐和平踌躇满志地接下了这个任务。
  是啊,这才哪儿到哪儿啊,不过是个开始而已。
  除了打通国营商店的柜台,贺明珠还做了一件事,把李鬼罐头们挤兑得连落脚的地方都没有。
  ——“煤矿人家”牌的罐头,在每个瓶盖里面贴了张画片。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