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君不见荣国府贾家一块皇帝亲手题写的匾额,他们炫耀了多少年,就连方氏和宝琴也有所耳闻。这还是已经作古的老皇帝写的匾额,而薛家这一块是当今写的,意义格外不同一些。
  进得府里,便见雕梁画栋,精美考究,也是伯府才能有的规制。
  直到这时候,方氏和宝琴才有了实感:他们家是真的出了一位伯爷!
  薛家几代仁求而不得的东西,薛虯做到了。从此他们不再是地位低下的商户,而是勋贵之家,即便只是旁支,得到的好处也不可限量。
  到了正院,远远便见一十五六岁的少女扶着中年妇人站在门口,那少女鲜妍明媚,妇人虽然年纪大了些,但是光彩照人,风韵犹存。正是薛母和宝钗了。
  妯娌姐妹许久未见,自是有许多话要说。
  方氏笑道:“许久不见嫂子,嫂子竟是越活越年轻了,可见这生活顺心啊,人就不显老。”
  把薛母说得十分开怀,摸摸自己的脸,谦虚道:“哪里不显老?我这两年褶子都多了许多,倒是弟妹身子好了,瞧着气色也好多了。”
  说到这个,方氏心中满是感激。她从前身子不好,三病五灾的从没断过,亏得薛母请来孙老御医替她看病,如今已好得差不多了。
  又看向宝钗:“宝丫头越长越出众了。”
  宝钗嘴角噙着笑意,大方地接受了这份夸赞,上前行了一礼,动作行云流水,赏心悦目,叫方氏眼前一亮,拉着宝钗的手爱得不行:“不愧是在宫里历练过的,瞧着就是不一样!”
  一旁的宝琴也眼睛亮晶晶地看着这位堂姐,她自诩长得不错,往日在金陵也因美貌备受追捧,但到了宝钗姐姐面前就被被衬得小家子气了。宝钗姐姐自然貌美,但更重要的是通身的气度,淡定从容,贵气天成,叫人亲近之余又生敬畏之感。
  后来宝琴还见到了黛玉,又一次被比得灰头土脸。与宝钗的大气雍容不同,黛玉则是灵动秀美,仿佛神仙妃子偶临凡世,下一秒便要羽化登仙。
  这便是后话了,此时宝琴只是想着:宝钗姐姐已是如此,不知那位极少见面,早已经没有印象,传闻中极为优秀的家主又是什么模样?
  *
  方氏与宝琴便在伯府住下了,薛母早就使人为她们准备好了院子,一应布置都很用心,二人住得很舒坦。
  次日一早,梅家就遣人登门给方氏和宝琴请安,还邀请她们得空小聚,态度十分热切。
  方氏和宝琴自然知道这是沾了谁的光,毕竟在薛虯得势之前,梅家对他们的态度可不是如此,即便得了父亲的恩惠在先,也总是不冷不热,一副他们占了天大便宜的样子。
  这次梅翰林可没有“恰好”出京外任了,很快定下了婚礼日期,就在下半年。
  接下来的日子里,方氏忙着准备嫁妆,宝琴忙着绣嫁衣,薛母也没有闲着,很是带着宝琴参加了几次宴会,一是给宝琴提提身价,莫要叫梅家小看了她,二来也是带她认识人,好更快地融入京城的交际圈。
  去了几回宝琴便发现,薛母在宴会上地位很高,即便身份比她高些的贵夫人,对她的态度也很和善,身份低的更不用说了——虽然她们所在的宴会,身份最低的也比梅翰林高。
  作为被薛母带去的小辈,宝琴也收到了很多善意,还认识了好几个同龄的女孩儿。
  虽然这些女孩儿来日未必能成为她的好友,但即便是普通相交,也有个说话的人,还能叫梅翰林多几分忌惮。
  方氏感激得不得了,再没想到薛母能为她们做到这份上。若没有薛母的带领,宝琴哪里有这样的机会,由不得她们不感激。
  而梅家见薛家如此看重宝琴,果然也更为郑重,把六礼和婚礼的规格都悄悄往上提了提,这便是后话了。
  第101章 第101章元春之机
  这日薛虯下衙归家,先去给薛母请安。
  到了正院便见薛母坐在软榻上,炕桌上摊开一摞纸页,她正兴致勃勃地翻开。见到薛虯回来还冲他招招手:“你也来看看,我瞧着有几个不错的。”
  薛虯上前几步,便见纸张上都是少年画像,在空白处写了他们的出身、年纪、性情、本事、家里情况等等。
  薛母手里正拿着一个,薛虯扫了一眼,便见这少年长相俊秀,出身绵溪李氏。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