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薛虯与林如海见礼,口称:“见过林大人。”
  林如海亲手扶他起来,含笑道:“你我两家原是故交,世侄何必这般客气?唤我一声叔父便是。”
  这话和甄应嘉差不多,但林如海说出来便情真意切多了,薛虯也真心实意地喊了一声:“林叔父。”
  林如海含笑应了,上下打量薛虯,目中满是赞赏:“早听说世侄的名声,今日一见,果然不凡。”
  “叔父过奖了。”
  二人客套了几句,林如海说:“世侄在金陵做的事我也知道了,家中可还有难处,是否有我能帮忙的地方?”
  “已经处理妥当了,多谢叔父记挂。”薛虯含笑道,“我听两位兄长说了,自回金陵后叔父没少关照他们,晚辈在这里谢过了。”
  说着又起身作了一揖,林如海连忙将人扶起来,语气中带着几分亲昵,抱怨道:“你这孩子也太多礼了,且不说我们两家的情分,只说世侄在京城对小女百般关照,我关照他们不是应该的吗?”
  提到林黛玉,林如海忍不住了,问林黛玉在京城过得如何,有没有受什么为难?
  薛虯把情况大致说了一下,黛玉在京城过得还不错,带着下人独居一个小院儿,无事时下棋作画、或者在院子里走走、或者与姐妹们一处说笑,日子倒也安宁。唯一不好的就是平日不大能出院子,免得招惹上什么是非,多少有些拘束了。
  林如海听着既松了一口气,又觉得心疼。
  松口气是因为黛玉没有被贾宝玉连累。天知道贾宝玉挨打的事传来,知道前因后果的林如海有多揪心,唯恐黛玉也受到牵累,也害怕贾家狗急跳墙,算计到他的女儿头上。
  心疼自不必说,黛玉在家时是家中唯一的姑娘,不能说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着手里怕掉了。一应待遇都是最好的,从来不用拘束自己,到了京城却要顾虑这么多,连出院子都不能由着自己。叫林如海怎么不难受?
  薛虯见林如海心情低落,笑道:“来之前林姑娘托我带些东西给林叔父呢。”
  林如海仿佛被打了强心针,一瞬间多了几分神采。
  薛虯从长瑞手里接过林黛玉的包裹递了过去,林如海顾不得薛虯还在,当即将之打开。
  包裹里头塞得满满当当,却又整齐有度。林如海先拿出一摞纸,是黛玉练的字和读书体会,他打开看了一眼,面露满意之色。
  薛虯笑道:“林姑娘小小年纪,书法已自有风骨,实在不俗。”
  “贤侄如何知道小女笔迹?”林如海狐疑。
  薛虯:……这么敏锐,怎么原著里没发现黛玉在贾家的处境呢?
  他从袖口拿出一封书信,说道:“林姑娘还有信请晚辈转交,且她与舍妹乃是闺中密友,时常有信件往来,晚辈帮忙传递,故而知道一些。”
  林如海接过信,见信封上黛玉的笔迹写着“父亲亲启”四个字,相信了薛虯的话,捋着胡须得意道,“玉儿自小便聪敏非常,读书写字一点即通,只可惜不是男儿身,否则必有一番成就。”
  薛虯不怀疑这话,原著里黛玉便才思敏捷、才华出众,她的性子不适合当官,但若为男儿身,却可做一名士,未必比做官差。
  林如海打开林黛玉的信看了,薛虯虽不知道写了什么,但也能猜出几分,看林如海表情舒缓,想来没什么要紧事。
  也是,扬州虽与京都虽然相隔千里,但林如海惦记女儿,有什么大事他早就该知道了。
  截止薛虯出发前的一二月内,黛玉生活十分平静,并没有出什么大事。至于一些琐碎小事,以黛玉的七窍玲珑心,也不会写信告诉林如海,凭白叫他着急。
  看完信,林如海又拿出黛玉做的鞋和衣裳,那鞋也就罢了,衣裳却一瞧便知大了,倒不是林黛玉弄错了尺寸,只怕是林如海最近瘦了,瞒着没有告诉黛玉,黛玉还是按从前的尺寸准备,自然便显得大。
  薛虯这时候才开口:“这话原不该我问,只是叔父视我为子侄,我也敬重叔父品行,少不得过问一二。”
  林如海放下衣裳:“你是想问我的身子吧?”
  “叔父英明。”薛虯问,“叔父可是有疾病在身?多长时间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