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1 / 2)
一天深夜,沈芜还在书房对着电脑修改方案。傅榕的房间传来几声模糊的呓语,似乎是做了噩梦。沈芜立刻放下工作,轻手轻脚地走进傅榕的房间。
小家伙在床上不安地扭动着,小眉头紧紧皱起。沈芜俯下身,轻轻拍着他的背,柔声哼唱着他小时候最喜欢的摇篮曲。
傅榕渐渐平静下来,在她怀里蹭了蹭,重新沉沉睡去。
沈芜看着他恬静的睡颜,心中一片柔软。为了榕榕,为了自己,她必须成功。
就在沈芜以为一切都在按照她的计划顺利进行时,一个意想不到的麻烦悄然而至。
雅韵平台突然爆出几条关于早期入驻的某位知名文化博主的负面新闻,指责其作品抄袭、学术造假。这位博主是雅韵的头部创作者之一,粉丝众多,影响力巨大。一时间,舆论哗然,雅韵平台也受到了牵连,口碑和股价都受到了一定影响。
周启明第一时间向沈芜汇报了情况,语气凝重:“沈总,这次的舆论来势汹汹,背后似乎有人在推动。我们查了一下,最早爆料的几个营销号,都和傅文博之前控制的几家公关公司有过隐秘的联系。”
沈芜眼神一凛。傅文博?他不是已经被傅让潮……
难道,是他留下的余孽,还是有新的势力想借机生事?
“傅文博?”沈芜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眼中寒光闪烁。她原以为傅让潮的手段足以让傅文博永无翻身之日,没想到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竟然还能掀起风浪。
周启明面色凝重:“目前还不能完全确定。但这次的爆料,时间点、证据链都准备得非常‘充分’,显然是蓄谋已久。那位博主‘清源先生’,在我们平台一直以学识渊博、品行高洁著称,这次的打击对他个人和平台都是致命的。”
“清源先生”是雅韵早期签约的文化学者,以其深厚的国学功底和风趣儒雅的讲解风格,吸引了大量高知粉丝,是雅韵“雅致风韵”定位的标杆性人物之一。如果他的形象崩塌,对雅韵的品牌信誉无疑是沉重一击,甚至会影响到股价。
“公关部怎么说?”沈芜问。
“已经启动应急预案,暂时压制了部分负面扩散,并联系了‘清源先生’本人核实情况。但他目前情绪非常激动,坚决否认所有指控,认为是恶意诽谤。”周启明叹了口气,“只是,对方抛出的所谓‘证据’,比如几篇早期论文的段落对比,一些未公开的手稿照片,看起来确实有些棘手。”
沈芜起身,走到落地窗前,俯瞰着脚下川流不息的城市。暮色四合,华灯初上,一切都显得那么繁华而迷离。但在这光鲜之下,总有阴影在蠢蠢欲动。
“首先,安抚住‘清源先生’的情绪,告诉他平台相信他,会和他一起面对。其次,法务部立刻介入,收集对方诽谤的证据,准备发律师函。技术部,追查爆料源头,看看能不能挖出幕后黑手。最重要的一点,我们自己也要对‘清源先生’的作品进行一次内部审查。我们要的是真相,不是盲目的维护。”
如果“清源先生”确实有问题,雅韵绝不姑息,必须果断切割,承担责任,向公众道歉。但如果他是被冤枉的,雅韵也绝不会让自己的优质创作者蒙受不白之冤。
“明白。”周启明点头。
接下来的几天,雅韵内部气氛紧张。公关团队与媒体周旋,法务团队积极取证,技术团
队日夜追踪,而沈芜亲自带领内容审核小组,对“清源先生”过往发布的所有视频、文章以及相关的学术成果进行细致核查。
傅让潮也知道了这件事。他只是淡淡地问了一句:“需要我帮忙吗?”
沈芜摇头:“暂时不用。雅韵能处理好。如果真是傅文博的残党在作祟,他们掀不起太大的浪。”她不想让傅让潮过多插手雅韵的内部事务,尤其是这种可能涉及“不干净”手段的危机公关。她需要的是傅让潮在她“需要”的时候提供资源,而不是成为她每一步行动的遥控器。
傅让潮深深看了她一眼,没再多问,只是说:“有需要,随时开口。”
这天傍晚,沈芜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傅榕已经睡了。傅让潮正在书房处理公务,见她进来,便放下了手中的文件。
“很累?”他走过来,替她捏着肩膀。
“还好。”沈芜靠在他怀里,声音有些沙哑,“事情有些眉目了。”
经过几天的紧张调查,事情的真相逐渐浮出水面。
“清源先生”早年确实在学术上犯过一些不严谨的错误,有几篇论文引用不规范,甚至存在部分观点借鉴过度的情况。但这些都发生在他成名之前,且并非主观恶意抄袭,更像是学术不成熟时犯下的过失。至于所谓的“手稿泄露”,则是他早年一位反目成仇的学生的恶意报复,那位学生窃取了他的部分手稿,并断章取义,加以歪曲。
而这次事件的幕后推手,并非傅文博的余孽,而是雅韵在高端短视频领域的一个新兴竞争对手——“翰墨轩”。这家平台背景神秘,资金雄厚,最近一直在疯狂挖角雅韵的头部创作者,试图通过打压雅韵来迅速上位。“清源先生”的黑料,正是他们通过那位反目学生的手拿到,并加以“包装”和放大,企图一举搞垮雅韵的口碑。
“翰墨轩?”傅让潮的眼神冷了下来,“不知死活的东西。” ↑返回顶部↑
小家伙在床上不安地扭动着,小眉头紧紧皱起。沈芜俯下身,轻轻拍着他的背,柔声哼唱着他小时候最喜欢的摇篮曲。
傅榕渐渐平静下来,在她怀里蹭了蹭,重新沉沉睡去。
沈芜看着他恬静的睡颜,心中一片柔软。为了榕榕,为了自己,她必须成功。
就在沈芜以为一切都在按照她的计划顺利进行时,一个意想不到的麻烦悄然而至。
雅韵平台突然爆出几条关于早期入驻的某位知名文化博主的负面新闻,指责其作品抄袭、学术造假。这位博主是雅韵的头部创作者之一,粉丝众多,影响力巨大。一时间,舆论哗然,雅韵平台也受到了牵连,口碑和股价都受到了一定影响。
周启明第一时间向沈芜汇报了情况,语气凝重:“沈总,这次的舆论来势汹汹,背后似乎有人在推动。我们查了一下,最早爆料的几个营销号,都和傅文博之前控制的几家公关公司有过隐秘的联系。”
沈芜眼神一凛。傅文博?他不是已经被傅让潮……
难道,是他留下的余孽,还是有新的势力想借机生事?
“傅文博?”沈芜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眼中寒光闪烁。她原以为傅让潮的手段足以让傅文博永无翻身之日,没想到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竟然还能掀起风浪。
周启明面色凝重:“目前还不能完全确定。但这次的爆料,时间点、证据链都准备得非常‘充分’,显然是蓄谋已久。那位博主‘清源先生’,在我们平台一直以学识渊博、品行高洁著称,这次的打击对他个人和平台都是致命的。”
“清源先生”是雅韵早期签约的文化学者,以其深厚的国学功底和风趣儒雅的讲解风格,吸引了大量高知粉丝,是雅韵“雅致风韵”定位的标杆性人物之一。如果他的形象崩塌,对雅韵的品牌信誉无疑是沉重一击,甚至会影响到股价。
“公关部怎么说?”沈芜问。
“已经启动应急预案,暂时压制了部分负面扩散,并联系了‘清源先生’本人核实情况。但他目前情绪非常激动,坚决否认所有指控,认为是恶意诽谤。”周启明叹了口气,“只是,对方抛出的所谓‘证据’,比如几篇早期论文的段落对比,一些未公开的手稿照片,看起来确实有些棘手。”
沈芜起身,走到落地窗前,俯瞰着脚下川流不息的城市。暮色四合,华灯初上,一切都显得那么繁华而迷离。但在这光鲜之下,总有阴影在蠢蠢欲动。
“首先,安抚住‘清源先生’的情绪,告诉他平台相信他,会和他一起面对。其次,法务部立刻介入,收集对方诽谤的证据,准备发律师函。技术部,追查爆料源头,看看能不能挖出幕后黑手。最重要的一点,我们自己也要对‘清源先生’的作品进行一次内部审查。我们要的是真相,不是盲目的维护。”
如果“清源先生”确实有问题,雅韵绝不姑息,必须果断切割,承担责任,向公众道歉。但如果他是被冤枉的,雅韵也绝不会让自己的优质创作者蒙受不白之冤。
“明白。”周启明点头。
接下来的几天,雅韵内部气氛紧张。公关团队与媒体周旋,法务团队积极取证,技术团
队日夜追踪,而沈芜亲自带领内容审核小组,对“清源先生”过往发布的所有视频、文章以及相关的学术成果进行细致核查。
傅让潮也知道了这件事。他只是淡淡地问了一句:“需要我帮忙吗?”
沈芜摇头:“暂时不用。雅韵能处理好。如果真是傅文博的残党在作祟,他们掀不起太大的浪。”她不想让傅让潮过多插手雅韵的内部事务,尤其是这种可能涉及“不干净”手段的危机公关。她需要的是傅让潮在她“需要”的时候提供资源,而不是成为她每一步行动的遥控器。
傅让潮深深看了她一眼,没再多问,只是说:“有需要,随时开口。”
这天傍晚,沈芜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傅榕已经睡了。傅让潮正在书房处理公务,见她进来,便放下了手中的文件。
“很累?”他走过来,替她捏着肩膀。
“还好。”沈芜靠在他怀里,声音有些沙哑,“事情有些眉目了。”
经过几天的紧张调查,事情的真相逐渐浮出水面。
“清源先生”早年确实在学术上犯过一些不严谨的错误,有几篇论文引用不规范,甚至存在部分观点借鉴过度的情况。但这些都发生在他成名之前,且并非主观恶意抄袭,更像是学术不成熟时犯下的过失。至于所谓的“手稿泄露”,则是他早年一位反目成仇的学生的恶意报复,那位学生窃取了他的部分手稿,并断章取义,加以歪曲。
而这次事件的幕后推手,并非傅文博的余孽,而是雅韵在高端短视频领域的一个新兴竞争对手——“翰墨轩”。这家平台背景神秘,资金雄厚,最近一直在疯狂挖角雅韵的头部创作者,试图通过打压雅韵来迅速上位。“清源先生”的黑料,正是他们通过那位反目学生的手拿到,并加以“包装”和放大,企图一举搞垮雅韵的口碑。
“翰墨轩?”傅让潮的眼神冷了下来,“不知死活的东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