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对对,他们看到黄桃赚钱自己种的,和村里没关系,我明白了。”
  大伯先行推广,先给村民做工作,村民安排稳妥之后,开春刘夏莲提供黄桃树苗、出钱买水泵、买钢管饮水上山。
  翌日一早,赵勇开车,带着刘夏莲、大伯、王乡长,首先是看了乡里给批的土地,位置还是可以的,距离乡上有一公里,在大道边上,差不多五十的麻黄石地。这地方建房子打地基都费劲,太硬,需要拿镐头一点点的挖。
  库房、车间、冷库、食堂、员工临休区、活动场地,面积还是足够的。
  “王乡长诚意满满,这片地选的好啊,距离乡上近,员工上班也方便。”
  “那必须的,刘厂长放心,等工厂建成后,道路两旁安装路灯,员工加班也不成问题。”
  “行,三月份开建,秋天就竣工。走,咱们去张庄村,货源敲定了,我也就放心了。”
  一行人上车,不过十几分钟就来到了张庄村,距离刘夏莲老家刘家庄也就是十五六里地。
  第630章 打造水果基地
  但是这里的情况完全不一样,四面环山巨大的村庄建造在半山腰,偏偏村庄还非常大,三百多户,两千多人。村里人均三亩地,全是山坡地。
  村长张元带着主任、会计早早的就等着在村大队了。
  简单寒酸过后,刘夏莲直入主题:“王乡长应该也给大家通报了,我呢是刘家庄人,这是我大伯,你们也都认识。我的在乡里开了个罐头厂,需要大量的黄桃、山楂作为原料。打算在你们村推广两千亩黄桃、山楂,三年丰产期亩产五六千斤,亩收入四五百元,远比现种红薯收入高的多。”
  张村长一听乐了,他年轻三十多岁,当兵刚回来没几年,火爆脾气。
  “不用亩收入四五百,三年后,就是亩收入三百,我管你叫姑奶奶。这都改革开放了,不兴浮夸的那一套了。”
  一句话说的挺尴尬,王乡长一瞪眼:“怎么跟刘厂长说话的。”
  “我就这样,对事不对人。吹牛谁都会,没有实际管什么用。两千多亩地都在山岭上,虽然斜坡不大,但是要抽水上山需要大功率电泵,一台电泵就要一千五六百块,村里穷的叮当响,拿什么买电泵。不能抽水,靠天吃饭,黄桃、山楂如何丰产。”
  刘夏莲微微一笑:“今天人可不少,这可是你自己说的,不是我要占你便宜,你是输定的。当着王乡长的面,果树苗我出,另外我再出六千块钱,给你们村购买大电泵,确保果树能得到灌溉。”
  张村长虽然有些不服气,但是乡里安排的工作他还是认真执行的。
  刘夏莲一招手,让赵勇打开水果箱子。
  “黄桃罐头、山楂罐头、新鲜黄桃、新鲜山楂,你们都品尝一下。”
  泡菜厂生产的罐头和其他厂家不一样,不用防腐剂,不用糖精,只用白砂糖,加工好了口感自然是好吃、香、甜。新鲜的黄桃、山楂那吃起来更不用说多好吃了,香气扑鼻,果味很浓,本来还是吵架呢,都起吃来了。
  王乡长反应快,问:“这都是大冬天,怎么会有水果?”
  赵勇一撇嘴:“这算啥,西瓜、甜瓜都有,老板在东北年销售几个亿,换飞机换汽车,没点技术那不是扯呢吗。张村长,你这姑奶奶是叫定了,黄桃亩产量六七千斤,就七分八分一斤,一亩可不就是四五百了吗?”
  张村长一愣:“你是说我们村也种大棚吗?”
  刘夏莲摇摇头:“不种大棚,就普通种植就行。我提供两个驻村技术员,提供六千块给你们买电泵,提供树苗,收购果子,如果还不能发财那真不能怪我了。”
  主任带着刘夏莲、赵勇、大伯去岭上看地去了,从河里到山岭上落差最少有六七十米,抽水肯定有点困难,但是并非不能克服。
  办公室里,王乡长接着安排任务:“你们呢自己安排规划,从哪来取水,从来修水渠,开春了给你们买泵,但是水渠你们自己来。树苗给到村里,但是种植要自己来。饭到嘴边了,能不能吃进去就得看你们的了。”
  张村长点点头:“吃再多的苦,受再多的累,俺们都认,最怕种出来果子没人收,我不是怀疑刘厂长的实力,我只是有些担心。”
  “有担心是对的,不过不用太过担心,人家有那个实力。去年从咱们罐头厂收了两千多万的货,去年估计也要收一千多万。他们在东北的泡菜厂一千多人,不管你信不信,活必须做。”
  “那成,我们干还不行,但是我有要求,罐头厂开业了,要用俺们村的工人。”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