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为电厂拉煤炭的,从火车站到电厂,一般都有几十里的距离,原本用马车拉的少,走得慢,一天一趟。现在换了农用三轮车,时速能开到三十公里,一天能跑往返五六次,运量大大提升。”
  龙江省农场采购听完点点头,问:“我能上去开开吗?”
  “能,场内随便开,让我们的安全员在旁边指导,确保安全。”
  “没问题,放心吧,我不会乱来的。”
  三轮车满满一吨的苞米,钥匙打火,柴油发动机发出巨大的响声,这可能是单缸机无法克服的问题,噪音实在是太大了。
  第619章 目标是万人大厂
  一档起步,离合还是很清晰的,抬脚要平滑,如果抬的太着急就熄火了,但是总体来说中规中矩,做的还是可以的。车架底盘工字钢的,坚固的很,用料扎实。车厢是五毫米厚方管的钢架做的龙骨,三毫米钢板冲的车厢,高压喷漆防锈,而且用的全部是高档车漆。电瓶、轮胎、车灯、电线、发电机全部都是用的大厂好货。轴承用的进口轴承,确保三十万公里轴承开不坏,就连座椅的外套都是用的上好皮料做的。
  用刘大强的话,大强农机厂对标的是上海拖拉机厂,用五年的时间打造几款耐用的农机,组建万人大厂。
  龙江省农场的采购技术还是可以的,车辆缓缓启动,加油门,挂二档,二档的速度就相当快了十几公里的速度,到了四档拉这么东西轻松跑四十公里,极限速度四十五公里,只是如果拉的重了一定就要保持在三十公里左右的速度了。总体感觉就是底盘高,烂路通过能力强,动力强劲,但是减震的确不行,而且拐弯一定要提前减速,三轮车的统兵,容易翻车,尤其是雨天、大雪天,稍不留神车毁人亡。
  大丫看着漂亮的三轮车挺喜欢,挠挠头:“感觉这可比拖拉机好,拖拉机就一个车头,旁边坐个人都费劲。”
  “喜欢啊,上去开试试,比拖拉机还简单,学会了一会开一辆回家,在家里开着玩。”
  “好的,姐,我这就试试。”大丫说着找了一辆,安全员拿过钥匙,给大丫说了一些动作要领。因为大丫会开拖拉机、会开汽车,所以农用三轮车真的是轻松拿捏,没多一会儿就学会了。
  刘夏莲也上去开了两圈,方向盘居然加装了助力,还是相当好的。尤其是刹车,非常的灵敏,但是有个缺陷,那就是一旦急刹轮胎抱死,容易打滑。这年头不要说农用车了,就连小轿车都没有abs,所以一个农用三轮就别想太多了。
  刘夏莲在旁边看着,刘大强今天风光满面,不过最高兴的还是工厂职工,产品下线意味着批量生产,工厂有生意,工人才能生活。
  “大强,现在这款三轮车每天能产多少台?”
  “生产线上是二百四十名工人,咱们是三套半自动流水线,日产量可达三十辆。售价六千,毛利润一千二,经销商一台六百的净利润,就是售后挺费钱啊,三包期内维修肯定少不了。”
  刘夏莲一盘算,在这个时代,这个生产速度还是可以的。毕竟这么多的配件全部组装在一起,而且协调运行,后期还得能用住,这需要工匠精神。
  “暂时不要招经销商,产品刚出来,没有经历过市场的考验,先开几个直营店,这样方便售后维修。”
  “好,那就按照你的想法来,只是这还得花不少钱,维修工还得养几个。”
  “不要着急盈利,厚积薄发,质量好,售后好。还就是社会责任,客户订车后,要进行系统的学习个一天两天的。”
  刘大强点点头:“行,没问题。”
  为什么要做这个培训呢,原因很简单,有的村民买了车就是在村里使用,压根就不办驾驶证,不上牌。如果不进行系统的培训,那就是一个个的安全隐患。不过好在这种车驾驶简单,不复杂,平常速度慢,事故率还是很低的。
  刘夏莲到车间看了看,这个时代的许多东西其实还是很落后的,烧电焊的车间劳保用品不到位,有的工人手套露出了手指头,有的工人防护口罩明显的已经脏了。
  喷漆车间缺乏有效的空气过滤系统,味道呛人,工人们戴着活性炭面罩作业,还有就是火灾逃生通道不畅通,危机意识还是有待加强。
  “大强,你刚才看到没,有工人手套坏了,有工人口罩应该用了两三天了。”
  “的确是问题,但是帆布手套一月一发,牛皮手套三月一发,基本用不坏就发新的了,电焊口罩一天一发,主要原因在于工人节约意识太强。”
  刘夏莲摇摇头:“不要推脱责任,你是厂长属于第一责任人。安排监督,一定要安全生产,咱们都是林场子弟,不能让工人们骂咱们是黑心资本家。产品质量、工人安全这些始终都是第一位的。”
  “好的,我明白了。”
  “还有就是防火、防盗、防洪要重视起来。消防通道一定要畅通,对工人进行消防演练。保卫科增加些力量,给保卫科增加几条护卫犬。”
  刘大强尴尬一笑:“防火的问题月月抓,总有工人不重视。盗窃问题还没出现过大问题,但是的确应该加强了。只是防洪问题我不知道怎么做,农机厂这个位置属于比较高的地方,往年没听说过下雨淹没过。”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