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寺绯闻日志 第36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皇上英明,”罗尚书赶紧接话,“仅凭一面之辞就随意旧案再查,照此,若往后有人效仿,无论是谁都如此要求,那我朝律法岂不成了笑话?”
  “可众卿今日又非要朕给韦侍郎之死一个交代,”李冕犹豫,“不查赵竖之案,又如何得知韦侍郎疯癫缘由?”
  罗尚书被问得哑口。殿上一时寂静无声,就连一直咄咄逼人的王瑀都沉默。
  李冕乘热打铁,“依朕看,此案错综复杂,涉及三桩要案,草率不得,须得从长计议才好。”
  他将手上的供词递给福公公,忖道:“可韦正身为刑部侍郎,此案刑部需得避嫌。穆少尹供职于京兆府,故而京兆府也不便插手。那这案子……”
  他看向谢景熙,颇为为难地道:“也只能交给谢寺卿来查办了。”言讫还故意装模作样地问众臣道:“各位爱卿可有异议啊?”
  吏部尚书还想说什么,却被王瑀一个眼锋扫得噤了声。
  “行吧。”李冕总算是露出点笑容,对众人道:“朕现在这头疼得不行,众卿没事就先退了吧。”说完还虚张声势地“哎哟”了两声,让福公公宣李署令了。
  一众朝臣怏怏地退了出去。
  王瑀下了石阶,在廊道边与同僚拜别。
  “王仆射留步。”
  身后响起悠缓的声音,王瑀回头,看见谢景熙姿容端肃地行了过来。刚才经过方才的一番舌战,王瑀心下自是不快,当下只是略微侧身瞥他。
  谢景熙却全不在意,依然礼数周全地对他揖到,“关于韦侍郎,下官还有几句话,想要向王仆射呈明。”
  王瑀冷呲一声,仰头转开视线。
  谢景熙态度恭谨道:“实则韦侍郎在癫狂之前还交代过一些话,下官于大殿之上不好言明。”他一顿,特意压低声音道:“韦侍郎在提及赵竖之时,还提到过一件事,便是当初那封调查丰州刺史魏梁的信函,赵竖其实是交给了陈尚书而非沈仆射。韦侍郎说,他早知陈尚书与魏刺史交情甚笃,本想借此引陈尚书出手,往后再揭发其包庇之罪。只是没想到……”
  心头猛然一跌,王瑀瞪向谢景熙的眼神写满惊愕与愤怒,还有一点不难察觉的惊惶。
  久浸官场,谢景熙见识过太多的魑魅魍魉,当下对王瑀的反应自是一目了然。可那抹微淡的情绪一闪过后,王瑀又换回了一开始那种高高在上、不甚在意的态度。
  谢景熙心知肚明,却仍然声音温淡地道:“他说赵竖的舞弊案,实则是王仆射授意的。他也不太明白,为何明明这样一个扳倒陈尚书,肃清沈党的机会,王仆射会甘愿白白地放掉……”
  “也是说到了此处,”谢景熙语露不解,“韦侍郎像是突然想明白了什么,再也不肯往下说了。还一直念叨说什么说了就活不了了,什么受降城湘北境什么的。”
  “受降城?!”王瑀愕然回问。
  “嗯。”谢景熙点头,“若是下官没有记错的话,魏刺史和陈尚书,似乎都曾在受降城任职过一些时候。只是这湘北境又是指什么,下官便实在是听不懂了。”
  谢景熙说得云淡风轻,而王瑀的脸色,却像是一块被洗去颜色的白绫。
  他知道王瑀听懂了。
  什么湘北境,不过是他引蛇出洞、装聋作哑的一招罢了。
  湘北境,啸北军。
  那是一支曾经誓死跟随萧家,与他同袍同泽,共赴生死的铁血兄弟。
  十年了,谢景熙不知道想象过多少次,自己就像如今这样站在那帮人面前,亲眼从那些人的眼睛里,看见他们听闻这个名字的反应。
  惊愕?悔恨?惶恐?或是任何一种追悔都行。可在这短暂即逝的一瞬过后,面前的人便恢复了那种漠然无视。
  什么都没有、看不见、寻不到、不存在……
  那一点点的情绪波澜,就如同那五万个死守弃城的无名之辈,转眼就被埋入了历史的废墟,史书之上,亦不见落笔。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