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1 / 3)
店小二先前说过,这位有着抓鬼传闻的前任荆门军主簿家住城南。
温晏如今住客栈说巧不巧,刚好就在府城之南。她出了客栈大门,在心中默念【万里追踪】神通法术,金色光点指引着温晏绕过几条巷子,转过几个街角,来到了一处僻静清幽的石板路上。
温晏走在石板路上,青苔湿滑,她有些小心翼翼地走着。忽然,她听见了前面的声音。
“主簿都死了多少年了?伍娘子,你怎么还给他守着?我瞧那尤家三郎就甚是不错,出身富贵人家,对你也是十分体贴,都不在乎你带着前头的那个女儿去尤家,你可还有什么不知足的。”
说话的这位大娘嗓门挺大,温晏隔了半条街都能听见她在说的话。【万里追踪】神通法术用来寻宅邸的金色光点也不再飘动,就这样停在了前面。
温晏略一思忖,就明白了她已经到了地方,还见到了这位抓鬼主簿的家属。
只是,她来得有些不凑巧,这位前任荆门军主簿的夫人正在被人上门说媒。
温晏往回折回去,走进刚刚路过的书铺。她在里面待了一会儿,以过人的耳力听着后续的动静。
见那位说媒之人还未离开,温晏只得在书铺里继续消磨时间
这些书铺比起县城的铺子大了许多,砚台和宣纸也多了很多品种。
她照例是挑了一沓江东的宣纸,又选了一块砚台。
坐在书铺柜台后的是一位年迈清瘦的文士,见温晏虽然相貌平平,但是气度不凡,眉宇间自有一股文气在,又买了价格最贵的江东纸。
他捋了捋白须,出言问道:“道长买了这些纸,可是用来练习书画,亦或是抄写《上清心经》这些经文?”
温晏选好了东西,说道:“用来练字之用,写一下杂记罢了。”
“这些怕是要一百九十两纹银。老夫与拙荆不才,平生最爱书道。只要来书铺的客人留下一副墨宝,可以获赠一枚镇纸,或是打个折扣。”
温晏点头应了:“好。”
这几个生肖镇纸虽然是木头做的,但是看起来也很可爱。没想到古代也有打卡送饮料的套路。
这位文士见到温晏应得很爽快,心中也不由得高兴,连忙在一旁取了笔墨纸砚递给温晏。
这些笔墨纸砚无一不是上品,甚至宣纸就是温晏买的价值不菲的江东纸。温晏提起笔时神色认真,在洁白如云的江东宣纸上提下一首诗。
“心正能教笔不欹,古来书法独公知。”
这位年迈清瘦的文士霍然起身,惊道:“飘逸潇洒,如行云流水。字是好字,诗尤堪配。”
这位文士感到诧异的不仅是温晏这一笔好字,更是因为他辨认不出是个字体是如今京城里哪一位书法大家的,只知道这样出众的书法之道绝不可能寂寂无名。
他心中高兴地说道:“能将字练成这般笔力,道长日后怕是要闻名遐迩,这幅墨宝也能抵得千金。”
这位年迈清瘦的文士不仅是这家书铺的主人,自己也是一位文人。他年轻时考运不济,自己也不喜欢那些经史子集,只除了一个秀才功名,并未考上举人,只得开了一间书铺维持生计。但是他尤爱诗词歌赋,琴棋书画,这些风雅之道。他自己擅长画竹,娶的是一位同窗之妹,擅长画梅,如今年逾古稀,在江陵府的文坛上这对夫妻也算得上有些名气。
“道长,刚才你要的这些宣纸和砚台,今日书铺愿意半折出售。”
温晏有些诧异,她选的这些江东纸可贵了,在古代绝对算得上是奢侈品,更别提她还选了一块砚台,也是有来历的。就怕墨不好,反而浪费了这好宣纸,直接加起来,可是要一百九十两银子,半价出售岂不是只要九十五两银子。
“老丈真可谓是大手笔,一下子减免了九十五两银子,怕是府城殷实百姓家中一两年的开销吧。”
温晏来到古代,也算是调查过古代百姓的经济水平。她知道,若是在一些偏僻乡村里过日子,自产自销的农户们,一年不过用二三十两银子就足以度日。住在清溪县县城里的一般人家没有自己种的地,要另外做活,但是一年的花用也绝不会超过五十两银子。即使是到了这样的府城,开销会比在县城大上许多,赚钱的活计也多,温晏觉得以当前古代百姓节俭度日的风俗,也绝不至于和县城的经济水平相差太多。足足九十五两银子,江陵府百姓再家境殷实,也要花用一年。
先前在清溪县,温晏可是辛辛苦苦调查出半尺布失窃真相,忍着害怕和成了精的鼠兄妹谈话,还在刘氏兴隆布庄面前人前显圣,让他们以为她是得道高人,又忙活了半天,这才赚了三百两银子。
这位年迈清瘦的文士解释道:“道长,你实在是太过看轻自己的字了。老朽相信道长的字将来一定会受万人追捧,只要道长你这幅字挂在店里当招牌,今日老朽吃点亏,其实来日反而是老朽赚了呢。” ↑返回顶部↑
温晏如今住客栈说巧不巧,刚好就在府城之南。她出了客栈大门,在心中默念【万里追踪】神通法术,金色光点指引着温晏绕过几条巷子,转过几个街角,来到了一处僻静清幽的石板路上。
温晏走在石板路上,青苔湿滑,她有些小心翼翼地走着。忽然,她听见了前面的声音。
“主簿都死了多少年了?伍娘子,你怎么还给他守着?我瞧那尤家三郎就甚是不错,出身富贵人家,对你也是十分体贴,都不在乎你带着前头的那个女儿去尤家,你可还有什么不知足的。”
说话的这位大娘嗓门挺大,温晏隔了半条街都能听见她在说的话。【万里追踪】神通法术用来寻宅邸的金色光点也不再飘动,就这样停在了前面。
温晏略一思忖,就明白了她已经到了地方,还见到了这位抓鬼主簿的家属。
只是,她来得有些不凑巧,这位前任荆门军主簿的夫人正在被人上门说媒。
温晏往回折回去,走进刚刚路过的书铺。她在里面待了一会儿,以过人的耳力听着后续的动静。
见那位说媒之人还未离开,温晏只得在书铺里继续消磨时间
这些书铺比起县城的铺子大了许多,砚台和宣纸也多了很多品种。
她照例是挑了一沓江东的宣纸,又选了一块砚台。
坐在书铺柜台后的是一位年迈清瘦的文士,见温晏虽然相貌平平,但是气度不凡,眉宇间自有一股文气在,又买了价格最贵的江东纸。
他捋了捋白须,出言问道:“道长买了这些纸,可是用来练习书画,亦或是抄写《上清心经》这些经文?”
温晏选好了东西,说道:“用来练字之用,写一下杂记罢了。”
“这些怕是要一百九十两纹银。老夫与拙荆不才,平生最爱书道。只要来书铺的客人留下一副墨宝,可以获赠一枚镇纸,或是打个折扣。”
温晏点头应了:“好。”
这几个生肖镇纸虽然是木头做的,但是看起来也很可爱。没想到古代也有打卡送饮料的套路。
这位文士见到温晏应得很爽快,心中也不由得高兴,连忙在一旁取了笔墨纸砚递给温晏。
这些笔墨纸砚无一不是上品,甚至宣纸就是温晏买的价值不菲的江东纸。温晏提起笔时神色认真,在洁白如云的江东宣纸上提下一首诗。
“心正能教笔不欹,古来书法独公知。”
这位年迈清瘦的文士霍然起身,惊道:“飘逸潇洒,如行云流水。字是好字,诗尤堪配。”
这位文士感到诧异的不仅是温晏这一笔好字,更是因为他辨认不出是个字体是如今京城里哪一位书法大家的,只知道这样出众的书法之道绝不可能寂寂无名。
他心中高兴地说道:“能将字练成这般笔力,道长日后怕是要闻名遐迩,这幅墨宝也能抵得千金。”
这位年迈清瘦的文士不仅是这家书铺的主人,自己也是一位文人。他年轻时考运不济,自己也不喜欢那些经史子集,只除了一个秀才功名,并未考上举人,只得开了一间书铺维持生计。但是他尤爱诗词歌赋,琴棋书画,这些风雅之道。他自己擅长画竹,娶的是一位同窗之妹,擅长画梅,如今年逾古稀,在江陵府的文坛上这对夫妻也算得上有些名气。
“道长,刚才你要的这些宣纸和砚台,今日书铺愿意半折出售。”
温晏有些诧异,她选的这些江东纸可贵了,在古代绝对算得上是奢侈品,更别提她还选了一块砚台,也是有来历的。就怕墨不好,反而浪费了这好宣纸,直接加起来,可是要一百九十两银子,半价出售岂不是只要九十五两银子。
“老丈真可谓是大手笔,一下子减免了九十五两银子,怕是府城殷实百姓家中一两年的开销吧。”
温晏来到古代,也算是调查过古代百姓的经济水平。她知道,若是在一些偏僻乡村里过日子,自产自销的农户们,一年不过用二三十两银子就足以度日。住在清溪县县城里的一般人家没有自己种的地,要另外做活,但是一年的花用也绝不会超过五十两银子。即使是到了这样的府城,开销会比在县城大上许多,赚钱的活计也多,温晏觉得以当前古代百姓节俭度日的风俗,也绝不至于和县城的经济水平相差太多。足足九十五两银子,江陵府百姓再家境殷实,也要花用一年。
先前在清溪县,温晏可是辛辛苦苦调查出半尺布失窃真相,忍着害怕和成了精的鼠兄妹谈话,还在刘氏兴隆布庄面前人前显圣,让他们以为她是得道高人,又忙活了半天,这才赚了三百两银子。
这位年迈清瘦的文士解释道:“道长,你实在是太过看轻自己的字了。老朽相信道长的字将来一定会受万人追捧,只要道长你这幅字挂在店里当招牌,今日老朽吃点亏,其实来日反而是老朽赚了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