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2 / 3)
“臣妾不敢耽搁,立刻来请见您。”
太皇太后看到的布帛的第一眼,就觉得脑中雷鸣轰轰,倒吸一口气往后踉跄了两步。
“太皇太后,现下该怎么办?”沈知姁上前扶住对方,眼中垂泪:“上头只说陛下昏迷,没说伤势,臣妾实在是忧心陛下。”
“猎虎途中坠马,若是一个不巧,让猛虎逮到机会……”太皇太后缓过神来,紧紧抓住沈知姁的手,在晚辈面前强行压住恐惧不安的神色,沉声到:“皇后,咱们是要担忧陛下的伤势,可更要以防万一!”
沈知姁眼露慌色,又在太皇太后含着镇定安慰的注视下缓缓变成坚强之色:“臣妾明白,太皇太后是怕此事泄露,朝中有潜藏的狼子野心之人,会趁机大做文章,动摇皇位国本。”
“适才臣妾只顾情牵陛下,险些忘了大事,多谢太皇太后提点。”沈知姁抬手理了理鬓发,眸光逐渐变得坚定:“臣妾只做了一年皇后,不如太皇太后声名俱重。”
“还请太皇太后下懿旨,速请承恩公和信得过的老臣悄然入宫,方便商议对策,应变突发情况。”
“至于这则消息,臣妾身边只有心腹知晓,已命他们禁口。”沈知姁福身道来。
“好,皇后说得极有道理。”太皇太后点点头,将沈知姁亲自扶起,眼风扫过方尚宫。
方尚宫立刻心领神会:“娘娘放心,消息亦不会从颐寿宫之中泄露。”
太皇太后放了心,立刻去书房拟了两份懿旨,请了承恩公和养老挂名的太师暗地入宫,还附上了能代表太皇太后的信物。
因事态严重,方尚宫不曾惊动任何宫人,自己去沏了一壶醒神的茶,给两位主子倒上。
又亲自将懿旨送到站岗的颐寿宫总管叶忠中手里,让其时隔几十年、再做了跑腿的差使。
浅浅啜了两口茶,沈知姁看太皇太后不断转动着佛珠,便轻声开口:“太皇太后放心,有您坐镇皇宫,京城中有承恩公府,臣妾的兄长虽伴驾秋狩,但想来此时已经在返京途中,外头不提臣妾父亲,还有罗郡王与镇北将军呢。”
“大定是不会乱起来的。”
“不错,幸而有皇后你在哀家身边。”太皇太后闻言稍有安心,目光中含着欣慰,旋即又转换为担忧:“那布帛上头说,正在护送昏迷的皇帝回京——宁州虽与京城相邻,但行宫到皇宫的路程并不短,哀家担心路上发生什么意外,会有消息传出。”
沈知姁沉吟片刻,抬眸道:“依臣妾来看,这个其实并不妨碍。”
“只看军权,北疆有定国公与镇北将军,京中京郊大营因平郡王谋逆,刚换了陛下信任的统领,应无大碍。”
“若真有人探听到了消息蠢蠢欲动,那也不用过于担心——陛下秋狩出事,必定是底下人没有做到位,这问责罪名还没有追究呢。”
“要有趁势为非作歹之人,可以直接借此理由拿入大牢,待陛下醒来后追究。”
太皇太后眼中一亮:“这的确是个好由头。”
她往下细想了想,觉得此法可行,思绪想起从前的往事,不由得有些可惜:先帝时,因为宠爱冯皇贵妃,在朝政上倚重冯家,办差了好几件事,将朝堂上搞得乌烟瘴气。
那次先帝携冯皇贵妃微服私访,冯家也是弄了纰漏,险些危及先帝安全。
当时她就该强硬些,直接借此问罪冯家,或许后头能免了好几件祸事。
“此事还请太皇太后与承恩公、太师好生商议。”沈知姁将一盏浓茶尽数饮完,主动起身行礼:“臣妾预备先去朝阳殿,将宫人都安排好,再请吴统领前去京城郊区接应陛下。”
“好。”太皇太后面露心疼之色:“陛下之事虽重,但是也不能因此忽视皇子们。”
“你的瑶池殿没有老成的尚宫,只有几个乳母,若是你放心不下,哀家让方尚宫跟着你去。”
沈知姁谢了太皇太后的好意,顺便将接母入宫的事情道来:“方尚宫是照顾漮儿的,臣妾不好带走,适才已让宣国夫人入宫,帮着照看瑶池殿。”
太皇太后正颔首,又听沈知姁继续道:“臣妾想起,陛下任命的中书舍人近日刚到京城——正如您所说,臣妾想将其接入宫中,若真有个万一,您与臣妾不用惹人怀疑和非议。”
要是皇帝宴驾,中书舍人所拟的诏书比皇后、太后的口述遗旨更能使人信服。 ↑返回顶部↑
太皇太后看到的布帛的第一眼,就觉得脑中雷鸣轰轰,倒吸一口气往后踉跄了两步。
“太皇太后,现下该怎么办?”沈知姁上前扶住对方,眼中垂泪:“上头只说陛下昏迷,没说伤势,臣妾实在是忧心陛下。”
“猎虎途中坠马,若是一个不巧,让猛虎逮到机会……”太皇太后缓过神来,紧紧抓住沈知姁的手,在晚辈面前强行压住恐惧不安的神色,沉声到:“皇后,咱们是要担忧陛下的伤势,可更要以防万一!”
沈知姁眼露慌色,又在太皇太后含着镇定安慰的注视下缓缓变成坚强之色:“臣妾明白,太皇太后是怕此事泄露,朝中有潜藏的狼子野心之人,会趁机大做文章,动摇皇位国本。”
“适才臣妾只顾情牵陛下,险些忘了大事,多谢太皇太后提点。”沈知姁抬手理了理鬓发,眸光逐渐变得坚定:“臣妾只做了一年皇后,不如太皇太后声名俱重。”
“还请太皇太后下懿旨,速请承恩公和信得过的老臣悄然入宫,方便商议对策,应变突发情况。”
“至于这则消息,臣妾身边只有心腹知晓,已命他们禁口。”沈知姁福身道来。
“好,皇后说得极有道理。”太皇太后点点头,将沈知姁亲自扶起,眼风扫过方尚宫。
方尚宫立刻心领神会:“娘娘放心,消息亦不会从颐寿宫之中泄露。”
太皇太后放了心,立刻去书房拟了两份懿旨,请了承恩公和养老挂名的太师暗地入宫,还附上了能代表太皇太后的信物。
因事态严重,方尚宫不曾惊动任何宫人,自己去沏了一壶醒神的茶,给两位主子倒上。
又亲自将懿旨送到站岗的颐寿宫总管叶忠中手里,让其时隔几十年、再做了跑腿的差使。
浅浅啜了两口茶,沈知姁看太皇太后不断转动着佛珠,便轻声开口:“太皇太后放心,有您坐镇皇宫,京城中有承恩公府,臣妾的兄长虽伴驾秋狩,但想来此时已经在返京途中,外头不提臣妾父亲,还有罗郡王与镇北将军呢。”
“大定是不会乱起来的。”
“不错,幸而有皇后你在哀家身边。”太皇太后闻言稍有安心,目光中含着欣慰,旋即又转换为担忧:“那布帛上头说,正在护送昏迷的皇帝回京——宁州虽与京城相邻,但行宫到皇宫的路程并不短,哀家担心路上发生什么意外,会有消息传出。”
沈知姁沉吟片刻,抬眸道:“依臣妾来看,这个其实并不妨碍。”
“只看军权,北疆有定国公与镇北将军,京中京郊大营因平郡王谋逆,刚换了陛下信任的统领,应无大碍。”
“若真有人探听到了消息蠢蠢欲动,那也不用过于担心——陛下秋狩出事,必定是底下人没有做到位,这问责罪名还没有追究呢。”
“要有趁势为非作歹之人,可以直接借此理由拿入大牢,待陛下醒来后追究。”
太皇太后眼中一亮:“这的确是个好由头。”
她往下细想了想,觉得此法可行,思绪想起从前的往事,不由得有些可惜:先帝时,因为宠爱冯皇贵妃,在朝政上倚重冯家,办差了好几件事,将朝堂上搞得乌烟瘴气。
那次先帝携冯皇贵妃微服私访,冯家也是弄了纰漏,险些危及先帝安全。
当时她就该强硬些,直接借此问罪冯家,或许后头能免了好几件祸事。
“此事还请太皇太后与承恩公、太师好生商议。”沈知姁将一盏浓茶尽数饮完,主动起身行礼:“臣妾预备先去朝阳殿,将宫人都安排好,再请吴统领前去京城郊区接应陛下。”
“好。”太皇太后面露心疼之色:“陛下之事虽重,但是也不能因此忽视皇子们。”
“你的瑶池殿没有老成的尚宫,只有几个乳母,若是你放心不下,哀家让方尚宫跟着你去。”
沈知姁谢了太皇太后的好意,顺便将接母入宫的事情道来:“方尚宫是照顾漮儿的,臣妾不好带走,适才已让宣国夫人入宫,帮着照看瑶池殿。”
太皇太后正颔首,又听沈知姁继续道:“臣妾想起,陛下任命的中书舍人近日刚到京城——正如您所说,臣妾想将其接入宫中,若真有个万一,您与臣妾不用惹人怀疑和非议。”
要是皇帝宴驾,中书舍人所拟的诏书比皇后、太后的口述遗旨更能使人信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