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2 / 3)
沈睿宁被带到了公堂之上,堂上坐着三位官员,看这个架势,应该是传说中的三堂会审。
沈睿宁知道,自己在这次提审中所说的一切,都关乎着他们沈家的名声,关乎着她的父母、她的兄长,还有她自己的一生之名。
她站在堂下,呈现出娇柔模样,形容却并不慌张,旁人看着,只会觉得这是为千金小姐,娇柔可怜。
她的眼睛在堂上三位大人身上瞟了瞟,心里却已经暗暗对上了号。
坐在中间的应该是大理寺卿胡大人,左边是刑部钱尚书,右边则坐着一位身穿黑色暗金纹飞鱼服,披着斗篷,脸上戴着面具的男子。
沈睿宁以前听父母说起过三堂会审,除了大理寺卿和刑部尚书之外,这第三位则是影嵬司的头目,也是最神秘的一位,神秘到无人知晓他的真实身份,从未有人见过他的真容。
在例行的“堂下何人报上姓名”之后,胡大人拿起放在桌上的一副卷宗。
“沈睿宁,这是你入大理寺牢狱之后的供词,你且看看是否属实!”
卷宗被属下接过,递到站立在堂下的沈睿宁手中。
供词?她入大理寺牢狱之后,从没有被提审或者刑讯过,哪里来的供词?
她做出茫然疑惑的模样,便看到已经换上暗红色飞鱼服的女子从里面走出来,默默地站在了那位面具男子的身侧,面无表情地看向她。
花朝…
沈睿宁了然,她低头去看供词,果然,里面都是前一日她与花朝闲聊的内容,只不过被梳理得更有逻辑。
套话果然是相互的啊,沈睿宁看了花朝一眼,柔柔地笑了。
第17章 三堂会审
供词上没有胡编乱造,确实都是沈睿宁说过的话。
花朝问过她在云州守城时的情况,她也一五一十地对花朝说了,其实她知道对方想做什么,给对方一套合理的供词,让她把当日真实的情况传出去,这也是沈睿宁自己想做的。
互相利用嘛,合情合理。都是老狐狸,要啥自行车。
大理寺卿胡大人见沈睿宁看着供词半晌不语,出言提醒道:“你在这供词上说,城中将领皆奋力抗敌,你作为沈家之女也随父母登上城墙抵御北坤攻城。这些可是属实?”
说话间,沈睿宁已将供词看完,她将长卷还给身旁的吏员,道:“供词上所说,皆属实。”
胡大人“嗯”了一声,又问道:“你可会武?”
沈睿宁:“小时候学过,但是资质不佳,再加上身子弱,便放弃了。”
胡大人与刑部钱尚书对视了一眼,继续问道:“既不会武,登上城墙又能帮上什么忙?莫不是做出样子给别人看的?你的父母还需要保护你,如何可以专心守城?!”
“大人!”沈睿宁抬起头,脸上的怯懦和柔弱散去了几分,她捏紧了拳头,十分气愤道:“大人可知,我们云州地处边境,每年要遭遇多少次北坤侵扰?我作为沈家的女儿,就算是无法学武,也是见识过沙场残酷的,胡大人莫不是以为我身为弱女子,便只能在家人或者男人身后哭哭啼啼?我确实可以如此,但是我沈家背后是云州百姓,是大梁疆山,百姓可退,我们沈家不可退。就算是我,也不可退!”
这段话说得掷地有声,但是带着明显的颤抖。这倒不完全是伪装出来的,而是沈睿宁早已积累了两个月的愤懑终于可以倾诉出来,而且,她也知道自己现在所说出来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神情,会让堂上的三位大人有着怎样的判断。
胡大人与钱尚书再次对视一眼,没有说话。两人又看向那位披着斗篷戴着面具的影嵬大人,但是对方却没有转向他们,而是一直沉默地看着沈睿宁。
“她确实不会武。”影嵬大人阴沉而又略带沙哑的声音响起。
然后便继续保持着沉默。
胡大人在心里叹了口气,他其实不太喜欢与这位影嵬大人一起升堂,太压抑…
“你在供词中说,你和父母当时中了奸人的暗器?”胡大人看了一眼手边的供词,继续问道。 ↑返回顶部↑
沈睿宁知道,自己在这次提审中所说的一切,都关乎着他们沈家的名声,关乎着她的父母、她的兄长,还有她自己的一生之名。
她站在堂下,呈现出娇柔模样,形容却并不慌张,旁人看着,只会觉得这是为千金小姐,娇柔可怜。
她的眼睛在堂上三位大人身上瞟了瞟,心里却已经暗暗对上了号。
坐在中间的应该是大理寺卿胡大人,左边是刑部钱尚书,右边则坐着一位身穿黑色暗金纹飞鱼服,披着斗篷,脸上戴着面具的男子。
沈睿宁以前听父母说起过三堂会审,除了大理寺卿和刑部尚书之外,这第三位则是影嵬司的头目,也是最神秘的一位,神秘到无人知晓他的真实身份,从未有人见过他的真容。
在例行的“堂下何人报上姓名”之后,胡大人拿起放在桌上的一副卷宗。
“沈睿宁,这是你入大理寺牢狱之后的供词,你且看看是否属实!”
卷宗被属下接过,递到站立在堂下的沈睿宁手中。
供词?她入大理寺牢狱之后,从没有被提审或者刑讯过,哪里来的供词?
她做出茫然疑惑的模样,便看到已经换上暗红色飞鱼服的女子从里面走出来,默默地站在了那位面具男子的身侧,面无表情地看向她。
花朝…
沈睿宁了然,她低头去看供词,果然,里面都是前一日她与花朝闲聊的内容,只不过被梳理得更有逻辑。
套话果然是相互的啊,沈睿宁看了花朝一眼,柔柔地笑了。
第17章 三堂会审
供词上没有胡编乱造,确实都是沈睿宁说过的话。
花朝问过她在云州守城时的情况,她也一五一十地对花朝说了,其实她知道对方想做什么,给对方一套合理的供词,让她把当日真实的情况传出去,这也是沈睿宁自己想做的。
互相利用嘛,合情合理。都是老狐狸,要啥自行车。
大理寺卿胡大人见沈睿宁看着供词半晌不语,出言提醒道:“你在这供词上说,城中将领皆奋力抗敌,你作为沈家之女也随父母登上城墙抵御北坤攻城。这些可是属实?”
说话间,沈睿宁已将供词看完,她将长卷还给身旁的吏员,道:“供词上所说,皆属实。”
胡大人“嗯”了一声,又问道:“你可会武?”
沈睿宁:“小时候学过,但是资质不佳,再加上身子弱,便放弃了。”
胡大人与刑部钱尚书对视了一眼,继续问道:“既不会武,登上城墙又能帮上什么忙?莫不是做出样子给别人看的?你的父母还需要保护你,如何可以专心守城?!”
“大人!”沈睿宁抬起头,脸上的怯懦和柔弱散去了几分,她捏紧了拳头,十分气愤道:“大人可知,我们云州地处边境,每年要遭遇多少次北坤侵扰?我作为沈家的女儿,就算是无法学武,也是见识过沙场残酷的,胡大人莫不是以为我身为弱女子,便只能在家人或者男人身后哭哭啼啼?我确实可以如此,但是我沈家背后是云州百姓,是大梁疆山,百姓可退,我们沈家不可退。就算是我,也不可退!”
这段话说得掷地有声,但是带着明显的颤抖。这倒不完全是伪装出来的,而是沈睿宁早已积累了两个月的愤懑终于可以倾诉出来,而且,她也知道自己现在所说出来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神情,会让堂上的三位大人有着怎样的判断。
胡大人与钱尚书再次对视一眼,没有说话。两人又看向那位披着斗篷戴着面具的影嵬大人,但是对方却没有转向他们,而是一直沉默地看着沈睿宁。
“她确实不会武。”影嵬大人阴沉而又略带沙哑的声音响起。
然后便继续保持着沉默。
胡大人在心里叹了口气,他其实不太喜欢与这位影嵬大人一起升堂,太压抑…
“你在供词中说,你和父母当时中了奸人的暗器?”胡大人看了一眼手边的供词,继续问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