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1 / 3)
回去后,三人又将自己吃着最合口的小吃回味了一遍,再根据制作的难易程度与运营成本来规划,最后找了一个看似最简单,其实也最繁琐的小吃种类——钵钵鸡。
是的,他们准备卖钵钵鸡。
毕竟所有摊位也就卖钵钵鸡的摊位看起来最简单,又干净一些,还没什么技术含量。
只需要把材料提前水煮或油炸,再放到大海碗的辣椒油里浸泡,摆到台面上就可以售卖了。
除了蔬菜需要自己准备,肉食类的他们完全可以到农贸城买串好的冷冻半成品,辣椒油也可以直接购买桶装的成品。
在刘波的构想中所有的流程都是简单、简单、再简单不过的东西。
一拍即合,说干就干。
又经过几天的材料购买,成品味道研究,如何保存、定价,摊位租赁,购买小推车后。
刘波与邵玉铭的名为“红掌拨清波”钵钵鸡小摊位就正式营业了。
因为是第一天营业的原因,他们还不知道生意如何,准备的食材就不是很多。
好在摊位是花了大价钱租的好位置,因此客流量很大,还没到人流量稀少的时候就卖光光了,提前收摊,可谓是开门红。
这也让第一次当老板的两个人很是开心。
等真正当起了小老板,刘波才明白什么叫苦,虽然下午三点左右才开始营业,但他们却是天刚亮的时候就开始起床,晚上更是十二点以后才能收摊。
因为蔬菜是要自己买,自己洗,自己切,自己煮,再自己穿成串,因此他们就不得不每天早早的跑到菜市场去买最新鲜的蔬菜准备上。
还有那些冷冻的半成品肉类,也需要提前油炸好后放到油里浸泡才能入味。
本以为挑了一个最简单干净的小吃种类,没想到提前准备的活还是一样的多,除了中午的时间可以抽空补个觉,简直就是从早忙到晚,几天营业下来差点累死个人。
弄的刘波好想仰天大喊一声,他长这么大以来就没吃过这样的苦!!
好在有邵玉铭在。
其实大半的活都是邵玉铭在做的,刘波最多也就开开车,串串蔬菜,收收钱,然后站在邵玉铭的身后起到一个“支柱”的作用。
日子虽然猝不及防的忙碌了起来,大大缩减了睡懒觉和畅快打游戏的时间,但有邵玉铭陪在身边,刘波咬咬牙也就忍了下来。
其实最主要的还是卖钵钵鸡很有赚头,大学城的流量很大,两个人摆摊赚的钱完全比打工赚的多的要翻倍。
自己摆摊虽然忙了一点,但也不算累,日子这样忙忙碌碌的反倒让人很有干劲。
特别是每天听着支付宝不断到账的声音,更是令人心情愉悦。
这样子正经的生活倒是让刘静看的很是满意,自家的弟弟颓了十年来年,终于支棱起来了。
不得不说,这个邵玉铭倒还是有点用处。
就是有点费姑姑。
自从刘波与邵玉铭开始做生意后,每天早出晚归的,哪里还有时间接刘召上下学,更别提教育了。
刘召也就这样不情不愿的,被暂时“寄养”到了脾气如“火爆龙”般的姑姑家。
然后每天早上捧着大份的早餐,挤着直达学校的公交车,苦兮兮的一个人去上学,一个人下学,待遇一落千丈。
顺便在心里把邵玉铭这个害他如此之惨的始作俑者骂个千百遍。 ↑返回顶部↑
是的,他们准备卖钵钵鸡。
毕竟所有摊位也就卖钵钵鸡的摊位看起来最简单,又干净一些,还没什么技术含量。
只需要把材料提前水煮或油炸,再放到大海碗的辣椒油里浸泡,摆到台面上就可以售卖了。
除了蔬菜需要自己准备,肉食类的他们完全可以到农贸城买串好的冷冻半成品,辣椒油也可以直接购买桶装的成品。
在刘波的构想中所有的流程都是简单、简单、再简单不过的东西。
一拍即合,说干就干。
又经过几天的材料购买,成品味道研究,如何保存、定价,摊位租赁,购买小推车后。
刘波与邵玉铭的名为“红掌拨清波”钵钵鸡小摊位就正式营业了。
因为是第一天营业的原因,他们还不知道生意如何,准备的食材就不是很多。
好在摊位是花了大价钱租的好位置,因此客流量很大,还没到人流量稀少的时候就卖光光了,提前收摊,可谓是开门红。
这也让第一次当老板的两个人很是开心。
等真正当起了小老板,刘波才明白什么叫苦,虽然下午三点左右才开始营业,但他们却是天刚亮的时候就开始起床,晚上更是十二点以后才能收摊。
因为蔬菜是要自己买,自己洗,自己切,自己煮,再自己穿成串,因此他们就不得不每天早早的跑到菜市场去买最新鲜的蔬菜准备上。
还有那些冷冻的半成品肉类,也需要提前油炸好后放到油里浸泡才能入味。
本以为挑了一个最简单干净的小吃种类,没想到提前准备的活还是一样的多,除了中午的时间可以抽空补个觉,简直就是从早忙到晚,几天营业下来差点累死个人。
弄的刘波好想仰天大喊一声,他长这么大以来就没吃过这样的苦!!
好在有邵玉铭在。
其实大半的活都是邵玉铭在做的,刘波最多也就开开车,串串蔬菜,收收钱,然后站在邵玉铭的身后起到一个“支柱”的作用。
日子虽然猝不及防的忙碌了起来,大大缩减了睡懒觉和畅快打游戏的时间,但有邵玉铭陪在身边,刘波咬咬牙也就忍了下来。
其实最主要的还是卖钵钵鸡很有赚头,大学城的流量很大,两个人摆摊赚的钱完全比打工赚的多的要翻倍。
自己摆摊虽然忙了一点,但也不算累,日子这样忙忙碌碌的反倒让人很有干劲。
特别是每天听着支付宝不断到账的声音,更是令人心情愉悦。
这样子正经的生活倒是让刘静看的很是满意,自家的弟弟颓了十年来年,终于支棱起来了。
不得不说,这个邵玉铭倒还是有点用处。
就是有点费姑姑。
自从刘波与邵玉铭开始做生意后,每天早出晚归的,哪里还有时间接刘召上下学,更别提教育了。
刘召也就这样不情不愿的,被暂时“寄养”到了脾气如“火爆龙”般的姑姑家。
然后每天早上捧着大份的早餐,挤着直达学校的公交车,苦兮兮的一个人去上学,一个人下学,待遇一落千丈。
顺便在心里把邵玉铭这个害他如此之惨的始作俑者骂个千百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