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太傅,要不您日后在永宁殿备些官袍,朕觉得这类事此后应该少不了。”
  “陛下对自己的认知还真是清晰啊。”
  “自然,太傅日后可是要经常在榻上侍寝的。”武祈宁瞥了背对着她的宋时微,扬长语调,在那两字上加重了几分。
  “没个正行。”宋时微稍微退下去的脸又烧了起来。
  “只在太傅面前这样。”没消腾一会的脑袋又凑了上来,武祈宁高兴地冲宋时微笑了下。
  “太傅是朕妻,朕自然对太傅想之念之,恨不得死在太傅身上。”
  “陛下!慎言!”
  第111章 天际刚泛起鱼肚白,缕缕金光倾洒而下,将皇宫渲染得庄严肃穆。祈宁
  天际刚泛起鱼肚白,缕缕金光倾洒而下,将皇宫渲染得庄严肃穆。祈宁殿上,九百九十九盏鎏金宫灯全部点亮,映照在白玉栏杆上,折射出冷冽而华贵的气息。
  晨钟悠扬,武祈宁身着玄色冕服,头戴十二流冕冠,缓步踏了进去。冕旒随步伐轻晃,发出细碎的声响。
  香烟缕缕,烛火摇曳,皇朝历代先祖的牌位整齐排列在其上。
  她净手焚香,虔诚地跪伏在蒲团之上。身后钟磬齐鸣,百鸟朝凤。
  “武家第三十二代孙武祈宁拜见诸位列祖列宗。今天良辰吉时,孙奉天下之命,行大婚之礼,恳请列祖列宗做个见证。孙欲与金紫光禄大夫太傅宋时微成亲。今大礼已成,必当恪守天道,与其同修德政,共辅黎元。佑愿列祖在天,愿我朝社稷昌隆,万邦咸宁。”
  认真三叩首了之后,武祈宁小心翼翼地瞄了上头的牌位一眼,见一切如常,没有什么变化后,缓缓舒了口气,接着道:
  “所有的一切皆是孙一人所为,是孙大逆不道,违纲常之序,执意与其缔结连理,与旁人无关。若先祖震怒,亦可降罚于孙,雷劈火焚,折寿减禄,皆无二话。唯愿风波止于此身,勿将罪责牵连于孙之所爱。”
  玄色冕服在有些冷冽的殿中纹丝不动,玉珠垂落如帘,却遮不住她眼中灼烈的光。
  按照流程祭拜完后,武祈宁转身跪拜着最下面那个牌位,肃穆的脸颊放松了些,她弯了弯嘴角,得意地扬了扬眉,似是在炫耀她的战绩。
  “孩儿拜见母皇。孩儿如今年二一,已经是大权在握的皇帝了。那些困扰母皇多年的世家皆被孩儿斩于剑下,也算替皇姐和您报仇了。”
  “若不是您留下的辅政大臣太傅宋时微在暗中协助,孩儿定还要被那些世家欺负好久。您在天有灵,可要替我俩说说情,若先祖震怒,您可得替孩儿拦着些。孩儿皮糙肉厚不要紧,太傅身子骨弱,可禁不起折腾。”武祈宁冲牌位眨巴了下眼,拉长语调似乎在撒着娇。
  似乎想起什么,她幽怨地瘪了瘪嘴,亲昵地埋怨道:“您留的遗旨孩儿瞧见了,您也不知道多提醒一下孩儿,孩儿差点就伤到太傅。从此便要孤老终生了。”不过那时她年纪轻,心思浅,若她知晓了,指不定会露出端倪,误了大事。
  “太傅足智多谋,聪慧机敏,为我朝鞠躬尽瘁。孩儿定会好好待她的。孩儿再次拜谢母皇,有先见之明,给孩儿留了个这般好的娘子。您便放心吧。您看着长大的两个孩子日后定好好的。”
  武祈宁絮絮叨叨跪在地上念着。时不时嘱咐先帝看着点先祖们,若其震怒,一定要在梦中给她报信。她好提前将太傅藏起来。
  她觉得母皇自幼便宠着她,给星星给月亮的。如今她已然长大,没小时那般幼稚无知,她不提那些过分的要求,只是想要与她的太傅成亲,又不是什么大逆不道的事,她定不会生气怪罪的。
  据她所知,先祖们也不是没有喜欢女子的。若不然,她哪会跟之效从啊。
  悠扬的钟声猝停,武祈宁踏出了殿。喜气洋洋地朝永宁殿去。不知按照她的要求布置好了没,她想象中的满宫红装。
  就是有些委屈太傅了,不能昭告天下,告之万民。
  良辰吉时,大好的日子,武祈宁便以身体不适为由罢朝三日,给大臣们放了个小长假。
  那些大臣只是沉默地望了她许久,躬身告退。
  她与太傅之事虽没刻意宣扬,但也没有隐瞒。朝中那些老狐狸差不多都能看出端倪。
  任谁瞧见太傅经常衣冠不整地从永宁殿出来,陛下召见太傅的次数越来越频繁,时间越来越久,甚是连夜宿皇宫都是常有的事,也会觉得两人有猫腻。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