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1号房 第12节(2 / 4)
石康年觉得,冥冥之中自有天意。老伴去世前硬弄来的这条狗,竟成了自己生活的重要依靠。他的心中,也早把黄狗当成了唯一的家庭成员。
石康年也知道随着日益衰老,这样的生活注定无法长期维持下去,但他也没有别的办法。果然,新麻烦就来了,不是他的身体撑不住了,而是狗惹了麻烦。
黄狗正值精力旺盛的年纪。一天不出门就急得直转圈。可石康年没有每天出门的精力。身体不舒服的日子,他只好坐电梯下楼放狗出门,再独自回房间休息。留狗在小区里自行遛圈。黄狗通人性,跑动完,清空肚子里的囤货,两三小时后就回单元楼门口等着了。一有人进出,它就会趁空隙钻进单元楼,从楼梯间跑回家挠门。
几个月前,小区新搬来一户人家,就是当下丢了孩子的戴月伶。她十分怕狗,住进来没几天就被门口冷不防窜出来的狗吓到了。戴月伶以为是野狗,向物业投诉,让尽快处理掉。物业以业主之间的矛盾为理由,让她自己去找石康年协商。
戴月伶气势汹汹地找上门来,石康年自知理亏,连连道歉。他以自己是独居老人,生活不便,养条狗多少有点帮助的理由来辩解。不料戴月伶根本不理会他的苦衷,说这不是他纵容狗在小区乱跑的理由,如果身体不行,把房卖掉去住市民养老院就好。石康年被激怒了,和她大吵一架,不欢而散。
之后石康年也经常把狗从家里放出来,这行为多少有点赌气的味道。他觉得自家的狗很乖,通人性,而且从来没咬过人,闹过事。是女人太矫情了才会上门找事。他想证明给她看看。
谁知不到一个月就出事了。戴月伶再度找上门来,这次不是一个人,还带着她大声哭闹的女儿。戴月伶撩起女儿的细嫩的手臂,上臂部分有个明显的对称伤口,还在流着血。
“被你家的狗咬的,我这就去报警。”
石康年吓了一跳,态度立刻服软,求女人别报警,答应包揽下治疗的费用,再额外赔钱。戴月伶不饶不依,非要去报警。最后还是物业介入进来调解,“还是先带去打狂犬疫苗吧,这事拖不得。”
石康年赶紧答应下来,带母女俩打了车,去了附近的疫苗接种点。那是一家社区医院,没什么病人,简单挂了个号就带孩子去打疫苗了。不过打疫苗前,医生拉起女孩的胳膊看了看伤口,小声嘀咕了一句,“这也不像是狗咬的啊。”
石康年耳朵还没背,听到后立刻警觉起来。打完疫苗后他偷偷回去找医生。医生以为他是孩子的爷爷,也没否认自己的说法。
“要多注意点孩子,我看伤口不像是狗咬的。太整齐了,倒像是锐器刺伤的。”
石康年从医生那出来,转头就在走廊里和戴月伶吵了起来。戴月伶不肯承认,石康年让医生出来作证。后者却瞬时改口,强调自己只是随口一说,真要有定论还得去专业科室做检测。戴月伶不肯带女儿去检测,一味批判石康年,骂他只是不服气,想把事情闹大,闹难堪。两人吵到了派出所出警调解的地步。
调解到最后也没能去检测。石康年没赔钱,但垫付的医疗费女人也没退。
经此一役,两家的关系可以说是势同水火。偶尔在小区里遇上了,就一定会互骂脏话。石康年观察到女人并不避讳在孩子面前吵架。那孩子看起来胆子很小,每次吵起来都会躲在母亲身后,蜷缩起身子,有时还偷偷捂住耳朵。戴月伶却对她毫不关注,吵完架后,拽起孩子的胳膊就走。
自从戴月伶一家搬来,石康年经常听到楼上有女人的骂人声和孩子的哭声。感觉困惑的他向小区里的保安打探消息,得知有人曾看到戴月伶在外动手打小孩,下手的凶狠程度让外人都看不下去。
“那女人就不是个东西,对自己的孩子也下得了狠手。肯定是她弄死了我家的狗。丢小孩什么的,一定是她撒谎了,为了给自己的罪行打掩护。就像她上次不惜弄伤自家小孩也要污蔑我家的狗咬人一样。”石康年咬牙切齿地得出结论。
听完他的话,梁平与杨森两人面面相觑,谁也不知道该如何作答。
第15章 杨森
从石康年家出来,还没进楼梯间,梁平就一把拉住杨森。
“刚才那位老先生的猜想,你有什么看法吗?”
“听起来他过得挺不方便的。没想到住在这种富人小区里,独居老人也同样需要关怀与帮助。以后得加强对辖区里老年群体的关注。”
“你说得倒也没错。”梁平咳嗽一声,用颜色浑浊的袖口擦去额头的汗,“不过,我想问的是你对案件的看法。你觉得老人家被杀的狗与失踪案有关系吗?”
“石先生的说法未免有些离谱了。就算是再讨厌狗,一般人也做不到报假警的地步,更不至于把年幼的女儿牵连进去。不过……”杨森略有踟蹰,似乎在整理语句。
梁平眯起眼睛,耐心地等待徒弟思考完毕。
十来秒后,杨森的瞳孔不再晃动,彻底稳定下来,“我觉得两者或许有联系。不然很难解释犯罪者为什么把狗的尸体扔在电梯顶上。手动打开电梯门,把尸体扔进去。这一过程又麻烦又容易留下罪证,为什么要这么做?电梯里人来人往,装尸体的袋子又没做特别的防腐处理。发臭发霉,导致被人发现只是时间问题而已。直接把尸体扔远点反而更方便些。况且,尸体目前的状态还算是完整,能辨认出只是一只常见的土狗,就算直接扔进垃圾桶里也不会有人报警。犯罪者为什么要多此一举,平添麻烦呢?”
“对啊,为什么呢?”
“我看只有一种可能性,他没法把尸体从楼道里运出去。”
梁平点了点头,“因为躲不过摄像头。”
“是啊,那只狗的体型不小,如果一开始是死在三号楼内的,就没法运出去了,拎着那么大的袋子通过摄像头的拍摄范围,肯定会被狗主人察觉到异常的。” ↑返回顶部↑
石康年也知道随着日益衰老,这样的生活注定无法长期维持下去,但他也没有别的办法。果然,新麻烦就来了,不是他的身体撑不住了,而是狗惹了麻烦。
黄狗正值精力旺盛的年纪。一天不出门就急得直转圈。可石康年没有每天出门的精力。身体不舒服的日子,他只好坐电梯下楼放狗出门,再独自回房间休息。留狗在小区里自行遛圈。黄狗通人性,跑动完,清空肚子里的囤货,两三小时后就回单元楼门口等着了。一有人进出,它就会趁空隙钻进单元楼,从楼梯间跑回家挠门。
几个月前,小区新搬来一户人家,就是当下丢了孩子的戴月伶。她十分怕狗,住进来没几天就被门口冷不防窜出来的狗吓到了。戴月伶以为是野狗,向物业投诉,让尽快处理掉。物业以业主之间的矛盾为理由,让她自己去找石康年协商。
戴月伶气势汹汹地找上门来,石康年自知理亏,连连道歉。他以自己是独居老人,生活不便,养条狗多少有点帮助的理由来辩解。不料戴月伶根本不理会他的苦衷,说这不是他纵容狗在小区乱跑的理由,如果身体不行,把房卖掉去住市民养老院就好。石康年被激怒了,和她大吵一架,不欢而散。
之后石康年也经常把狗从家里放出来,这行为多少有点赌气的味道。他觉得自家的狗很乖,通人性,而且从来没咬过人,闹过事。是女人太矫情了才会上门找事。他想证明给她看看。
谁知不到一个月就出事了。戴月伶再度找上门来,这次不是一个人,还带着她大声哭闹的女儿。戴月伶撩起女儿的细嫩的手臂,上臂部分有个明显的对称伤口,还在流着血。
“被你家的狗咬的,我这就去报警。”
石康年吓了一跳,态度立刻服软,求女人别报警,答应包揽下治疗的费用,再额外赔钱。戴月伶不饶不依,非要去报警。最后还是物业介入进来调解,“还是先带去打狂犬疫苗吧,这事拖不得。”
石康年赶紧答应下来,带母女俩打了车,去了附近的疫苗接种点。那是一家社区医院,没什么病人,简单挂了个号就带孩子去打疫苗了。不过打疫苗前,医生拉起女孩的胳膊看了看伤口,小声嘀咕了一句,“这也不像是狗咬的啊。”
石康年耳朵还没背,听到后立刻警觉起来。打完疫苗后他偷偷回去找医生。医生以为他是孩子的爷爷,也没否认自己的说法。
“要多注意点孩子,我看伤口不像是狗咬的。太整齐了,倒像是锐器刺伤的。”
石康年从医生那出来,转头就在走廊里和戴月伶吵了起来。戴月伶不肯承认,石康年让医生出来作证。后者却瞬时改口,强调自己只是随口一说,真要有定论还得去专业科室做检测。戴月伶不肯带女儿去检测,一味批判石康年,骂他只是不服气,想把事情闹大,闹难堪。两人吵到了派出所出警调解的地步。
调解到最后也没能去检测。石康年没赔钱,但垫付的医疗费女人也没退。
经此一役,两家的关系可以说是势同水火。偶尔在小区里遇上了,就一定会互骂脏话。石康年观察到女人并不避讳在孩子面前吵架。那孩子看起来胆子很小,每次吵起来都会躲在母亲身后,蜷缩起身子,有时还偷偷捂住耳朵。戴月伶却对她毫不关注,吵完架后,拽起孩子的胳膊就走。
自从戴月伶一家搬来,石康年经常听到楼上有女人的骂人声和孩子的哭声。感觉困惑的他向小区里的保安打探消息,得知有人曾看到戴月伶在外动手打小孩,下手的凶狠程度让外人都看不下去。
“那女人就不是个东西,对自己的孩子也下得了狠手。肯定是她弄死了我家的狗。丢小孩什么的,一定是她撒谎了,为了给自己的罪行打掩护。就像她上次不惜弄伤自家小孩也要污蔑我家的狗咬人一样。”石康年咬牙切齿地得出结论。
听完他的话,梁平与杨森两人面面相觑,谁也不知道该如何作答。
第15章 杨森
从石康年家出来,还没进楼梯间,梁平就一把拉住杨森。
“刚才那位老先生的猜想,你有什么看法吗?”
“听起来他过得挺不方便的。没想到住在这种富人小区里,独居老人也同样需要关怀与帮助。以后得加强对辖区里老年群体的关注。”
“你说得倒也没错。”梁平咳嗽一声,用颜色浑浊的袖口擦去额头的汗,“不过,我想问的是你对案件的看法。你觉得老人家被杀的狗与失踪案有关系吗?”
“石先生的说法未免有些离谱了。就算是再讨厌狗,一般人也做不到报假警的地步,更不至于把年幼的女儿牵连进去。不过……”杨森略有踟蹰,似乎在整理语句。
梁平眯起眼睛,耐心地等待徒弟思考完毕。
十来秒后,杨森的瞳孔不再晃动,彻底稳定下来,“我觉得两者或许有联系。不然很难解释犯罪者为什么把狗的尸体扔在电梯顶上。手动打开电梯门,把尸体扔进去。这一过程又麻烦又容易留下罪证,为什么要这么做?电梯里人来人往,装尸体的袋子又没做特别的防腐处理。发臭发霉,导致被人发现只是时间问题而已。直接把尸体扔远点反而更方便些。况且,尸体目前的状态还算是完整,能辨认出只是一只常见的土狗,就算直接扔进垃圾桶里也不会有人报警。犯罪者为什么要多此一举,平添麻烦呢?”
“对啊,为什么呢?”
“我看只有一种可能性,他没法把尸体从楼道里运出去。”
梁平点了点头,“因为躲不过摄像头。”
“是啊,那只狗的体型不小,如果一开始是死在三号楼内的,就没法运出去了,拎着那么大的袋子通过摄像头的拍摄范围,肯定会被狗主人察觉到异常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