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后妃杂识(出书版) 第77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1溥仪:《我的前半生(灰皮本)》,第104页。
  2《为知照册封瑜嫔珣嫔应用捧节册入宫之内监及赞引并宣读册接授册各女官及执彩仗人等查照原奏办理事致内务府》,同治十一年十月十三日,档案号:05-13-002-000241-0018,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惠皇贵妃即是罗奇的后代。
  罗奇独子名为苏柱,仕至头等护卫。苏柱独子名为色伯礼,仕至佐领。色伯礼生有三子,第一子名为苍,仕至佐领;第二子名为察馨,承袭一等轻车都尉;第三子名为赛福,也仕至佐领。三兄弟中察馨绝嗣,赛福后裔后来沦为小宗,世管佐领由苍的后代继承。苍生有六子,形成了六房后代,其中世管佐领由其第一、二、三房后裔交替承袭,敦惠皇贵妃的高祖父则是第五房的创始人,名为五黑,仕至佐领。从五黑之后,因为基本失去了世管佐领的承袭权,这一支后裔沦为小宗,敦惠皇贵妃的曾祖父罗定是五黑的幼子,仕至游击。祖父吉卿,在谱牒上作“吉祥”,是罗定的第一子,仕至笔帖式。吉祥生有二子,第一子名为罗纳,第二子名为罗霖,仕至主事,家住西单牌楼秤钩胡同,1罗霖即是敦惠皇贵妃的父亲。
  整体来看,敦惠皇贵妃家族属于八旗中下层世家的庶流,已经没落,沦为中低级官员。这种出身,与同期入宫的另外几位后宫主位相比有相当的差距,这可能是她初位只得到贵人位分的原因之一。2
  [入宫背景]
  目前已知敦惠皇贵妃是在同治朝第一届选秀中被选中指定为理贵人的。这一届选秀从同治七年选到了同治十一年,一共挑选了二十次。敦惠皇贵妃是在同治七年二月初四日第一次挑选的时候就已经参加,并且一直坚持到最后一次。
  [宫廷生活]
  敦惠皇贵妃入宫之后,被安排住在永和宫。3当时永和宫的首领主位是淑顺皇贵妃,敦惠皇贵妃只能居于偏殿。度过了两年多的宫廷生活,在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日穆宗崩逝之后,以十九岁的年纪开始寡居,并且在此前后移居到景仁宫。4在光绪二年,作为穆宗的遗孀与其他三位后宫一起
  ——————————
  1谨按,清末时,敦惠皇贵妃的同父兄弟爵善、爵信搬至榆钱胡同居住。
  2此段西林觉罗氏谱系,整理自《八旗满洲氏族通谱》《清代谱牒档案(缩微胶卷)》《西楞格世袭佐领家谱》《八旗通志初集》《钦定八旗通志》《爱新觉罗宗谱》。
  3《为敬事房接出永和宫慧妃位下女子一名系正白旗披甲人祥永之女因笨现令退出事的堂报》,同治十二年二月十一日,档案号:05-0867-047,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4《为景仁宫瑨嫔位下退出女子系正白旗校尉仓尔和园户文微之女因笨令退出事的堂交》,光绪元年九月初八日,档案号:05-0887-023,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移居到“西内”慈宁宫,与献哲皇贵妃一起住在寿头所。1
  在三十多年寡居生活之后,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德宗崩逝,宣统帝即位。因为宣统帝在宗法上是承继穆宗为嗣,兼祧德宗,故而以献哲皇贵妃为首的穆宗遗孀们对宣统帝的“母权”提出要求,却被德宗的嫡后孝定景皇后所压制。在民国二年正月孝定景皇后崩逝之后,以献哲皇贵妃为首的穆宗遗孀们再次发难,最终与德宗的遗孀温靖皇贵妃共享宣统帝的“母权”,也因此得以搬离慈宁宫。其中敦惠皇贵妃搬入重华宫。2
  在民国年间的小朝廷里,以献哲皇贵妃为首的穆宗遗孀和孝定景皇后、温靖皇贵妃这两位德宗遗孀的争斗一直存在着。在这种争斗之中,敦惠皇贵妃作为穆宗遗孀的一员理所应当地与献哲皇贵妃一党。不过实际上敦惠皇贵妃更像是置身事外的样子。民国十一年九月十五日,小朝廷下达“上谕”,称:“恭维敬懿皇贵妃、荣惠皇贵妃恭侍皇考稗宗殿皇帝,敬慎素著。端康皇贵妃恭侍兼祧皇考德宗景皇帝,温顺孔昭。现届举行大婚典礼,允宜加崇位号,以表尊荣。敬懿皇贵妃尊封为敬懿皇贵太妃,荣惠皇贵妃尊封为荣惠皇贵太妃,端康皇贵妃尊封为端康皇贵太妃。”3被正式尊为“皇贵太妃”。
  在当时,其他太妃均称呼敦惠皇贵妃为“九姐”4,这大概是因为她原本在娘家行九的缘故。关于敦惠皇贵妃的性格,一些当事人留下了记录。溥佳回忆说:“(敦惠皇贵妃与恭肃皇贵妃)她二人的言谈举止极为相似,而且都笃信佛教。她们都体弱多病,每次我到她们那里,都见到她们那枯瘦而苍白的脸上,总带着一种无限忧伤的神气,没有一丝笑容,说话的声音细得几乎听不出来。……荣惠太妃除了整日太妃诵经念佛以外,还配制了几种药丸,供在菩萨像前诵经多日,才拿回来施舍给人,据说这样更增加了药的‘神效’。凡王公大臣求她要药的她都给,我也代人向她要过两次,一次要的是一粒‘金丹’,专治跌打损伤;另一次要的是‘观音丹’,专治妇科病。据服用
  ————————
  1《为查验寿头所交出女子二名分别在瑜妃瑨嫔位下当差素无过失并无别情属实事的呈文》,光绪二年十一月十三日,档案号:05-0894-064,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2溥佳:《清宫回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晚清宫廷生活见闻》,第15、16页。
  3中国国家图书馆编:《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清宫升平署档案集成》,第49册 ,第26416、26417页。
  4溥杰:《清宫会亲见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晚清宫廷生活见闻》,第44页。
  的人说,的确很有效。但这并不是因为烧香念佛的关系,而是宫里确实有许多秘方,又用了上等好药的缘故。”1宣统帝则回忆说:“荣惠和庄和两太妃,平日也是很老实和蔼的。不过她们二位都有着不少迷信和忌讳。……荣惠太妃最忌讳说‘醋’字,在吃饭的时候,她那里的太监都不能说出‘醋’字来,而只能给它起个代名词,把‘醋’叫做‘忌讳’。”2
  民国十三年十月初九日,冯玉祥命鹿钟麟率军进入紫禁城,将宣统帝驱逐出宫。敦惠皇贵妃与献哲皇贵妃则借故逗留在宫内,之后于十月二十五日,与献哲皇贵妃一同出宫,前往宽街荣寿固伦公主府居住。后来荣寿固伦公主在当年十一月十八日薨逝,过了一段时间,献哲皇贵妃与敦惠皇贵妃又迁居麒麟碑胡同,度过了最后的晚年时光。
  [封谥释义]
  敦惠皇贵妃原本的封号为“瑨”,满文作“saingge”3,意为“好的”“善的”。
  ——————————
  1溥佳:《清宫回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晚清宫廷生活见闻》,第15、16页。
  2溥仪:《我的前半生(灰皮本)》,第104页。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