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后妃杂识(出书版) 第73节(2 / 4)
文宗容嫔是文宗即位初期所纳的后宫主位。根据档案,咸丰元年时,宫内的当朝主位只有云贵人(云嫔)一位。2在咸丰二年奉旨入宫的后宫主位,为贞嫔(孝贞显皇后)、英嫔、兰贵人(孝钦显皇后)、丽贵人(庄静皇贵妃)、婉常在(婉贵妃)、春贵人,容嫔并没有位列其中。而在咸丰二年十一月的宫分档案中,已经有“容常在”3在列。由此可知,容嫔并非是通过八旗选秀而入宫的,而是在咸丰二年十一月之前,作为官女子被文宗纳为后宫主位的,这也与她镶黄旗包衣佐领下人的身份相符。
[宫廷生活]
关于容嫔在宫廷内的生活情况,目前可知的资料甚少,且有互相矛盾的地方。例如,于善浦在著作中提到容嫔“咸丰二年封为容常在,四年晋为容贵人”4;而根据咸丰四年十二月的宫分档案,当时容嫔依然只是“容常在”5,而并非贵人,直到咸丰五年十二月的宫分档案,才记为“容贵人”6。在咸丰八年时,容嫔住在景仁宫,7当时景仁宫的首领主位是婉贵妃,在同治初年她依然住在景仁宫,8直到同治八年薨逝。
[封谥释义]
容嫔的封号为“容”,是其作为常在位分的时候便已经拥有的称呼。关
——————————
1此段伊尔根觉罗氏谱系,整理自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清代谱牒档案(缩微胶卷)》a1-a37。
2《奏为进如皇贵太妃等位宫分缎匹等项事折》,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故宫博物院编:《清宫内务府奏销档》,第233册 ,第497页。
3《呈为恭进宫分缎匹等项清单》,咸丰二年十一月二十九日,档案号:05-0769-038,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4于善浦:《清代帝后的归宿》,第206页。
5《奏为进宫分绸缎等项事折》,档案号:奏销档663-093,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6《呈为恭进宫分清单》,咸丰五年十二月初二日,档案号:05-0785-002,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7《为领取景仁宫主位挪运什物雇觅人夫车辆用过钱文事》,咸丰八年二月初九日,档案号:05-08-001-000085-0002,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8《奏为景仁宫交出女子因笨情形事》,同治二年三月初十日,档案号:05-0818-079,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于这个称呼在当时是封号还是称号,目前尚不得而知。在晋升为嫔位之后,她依然继承了这个称呼,被作为正式的封号使用,满文作“yongsonggo”1,意为“有礼仪的”。
四、錱常在
[简介]
文宗錱常在,正白旗包衣戴氏(戴佳氏),披甲人吉禄之女。2以内务府秀女的身份被选入宫中为官女子。咸丰三年二月二十四日,封为錱常在。咸丰九年五月初六日薨。同治四年九月二十五日,奉安定陵妃园寝。
[概述]
文宗錱常在是一位资料极少的后宫主位。根据档案,咸丰三年二月二十四日,“总管吕泰等奉旨:正白旗披甲人吉禄之女,著封为錱常在,钦此”。3咸丰三年并非是八旗选秀之年,由此可知錱常在应为内务府正白旗包衣出身,被挑选入宫作为官女子,然后在咸丰三年二月二十四日被文宗纳为后宫主位,获封为常在。
对于这位“正白旗披甲人吉禄”的身份,通过查询当时内务府正白旗的披甲花名册以及内务府户口册,从旗分、名讳、年龄上进行分析,初步推定这位“吉禄”是正白旗包衣第五参领第十管领下戴氏家族的一员。根据内务府户口册显示,吉禄的父亲名七十五,是内务府的披甲人。祖父名宝宁,也是内务府的披甲人。曾祖父名伊凌阿,是内务府的护军。吉禄本人在道光、咸丰年间也任本旗披甲人,在同治元年之前已经亡故,錱常在是他与原配所生的女儿。在原配亡故之后,吉禄继娶王氏为妻,生下了两子一女,第一子名斌祥,生于咸丰二年;第二子名斌会,生于咸丰九年;女儿生于咸丰十一年。这样看来,吉禄的继妻王氏比錱常在年长不了太多。不过,目前对于正白旗包衣第五参领第十管领下戴氏的这位吉禄是否就是錱常在的父亲吉禄,除
——————————
1《为容嫔前行初祭礼读文致祭并行大祭礼派公德鉴公望林承祭抄录原奏事致内务府等》,同治八年五月十七日,档案号:05-13-002-000233-0118,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2谨按,关于錱常在的姓氏和家世背景,目前尚不能完全确定,详见后文分析。
3总管内务府《杂录档》130号,转引自王树卿:《清代后妃制度中的几个问题》,《故宫博物院院刊》1980年第1期。
了旗分、年纪和曾任披甲人之外,尚无其他直接证据,有待今后进一步确认。1
咸丰三年五月,有文宗让如意馆为錱常在画半身像的记载。2直到咸丰九年五月初六日薨逝,她一直都没有改变过位分。另外,档案显示,在咸丰四年时,她住在永和宫,3当时永和宫的首领主位是丽嫔,也就是后来的庄静皇贵妃。咸丰五年时,她则移居到承乾宫,4当时承乾宫的首领主位是云嫔,不过已经在当年的年初薨逝。
錱常在的称号为“錱”,而不是“鑫”。在内务府档案中,其称号被记为“jeng”5,这种音译的翻译方法说明它是作为称号被记录,而不是作为封号。
五、玟贵妃
[简介] ↑返回顶部↑
[宫廷生活]
关于容嫔在宫廷内的生活情况,目前可知的资料甚少,且有互相矛盾的地方。例如,于善浦在著作中提到容嫔“咸丰二年封为容常在,四年晋为容贵人”4;而根据咸丰四年十二月的宫分档案,当时容嫔依然只是“容常在”5,而并非贵人,直到咸丰五年十二月的宫分档案,才记为“容贵人”6。在咸丰八年时,容嫔住在景仁宫,7当时景仁宫的首领主位是婉贵妃,在同治初年她依然住在景仁宫,8直到同治八年薨逝。
[封谥释义]
容嫔的封号为“容”,是其作为常在位分的时候便已经拥有的称呼。关
——————————
1此段伊尔根觉罗氏谱系,整理自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清代谱牒档案(缩微胶卷)》a1-a37。
2《奏为进如皇贵太妃等位宫分缎匹等项事折》,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故宫博物院编:《清宫内务府奏销档》,第233册 ,第497页。
3《呈为恭进宫分缎匹等项清单》,咸丰二年十一月二十九日,档案号:05-0769-038,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4于善浦:《清代帝后的归宿》,第206页。
5《奏为进宫分绸缎等项事折》,档案号:奏销档663-093,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6《呈为恭进宫分清单》,咸丰五年十二月初二日,档案号:05-0785-002,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7《为领取景仁宫主位挪运什物雇觅人夫车辆用过钱文事》,咸丰八年二月初九日,档案号:05-08-001-000085-0002,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8《奏为景仁宫交出女子因笨情形事》,同治二年三月初十日,档案号:05-0818-079,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于这个称呼在当时是封号还是称号,目前尚不得而知。在晋升为嫔位之后,她依然继承了这个称呼,被作为正式的封号使用,满文作“yongsonggo”1,意为“有礼仪的”。
四、錱常在
[简介]
文宗錱常在,正白旗包衣戴氏(戴佳氏),披甲人吉禄之女。2以内务府秀女的身份被选入宫中为官女子。咸丰三年二月二十四日,封为錱常在。咸丰九年五月初六日薨。同治四年九月二十五日,奉安定陵妃园寝。
[概述]
文宗錱常在是一位资料极少的后宫主位。根据档案,咸丰三年二月二十四日,“总管吕泰等奉旨:正白旗披甲人吉禄之女,著封为錱常在,钦此”。3咸丰三年并非是八旗选秀之年,由此可知錱常在应为内务府正白旗包衣出身,被挑选入宫作为官女子,然后在咸丰三年二月二十四日被文宗纳为后宫主位,获封为常在。
对于这位“正白旗披甲人吉禄”的身份,通过查询当时内务府正白旗的披甲花名册以及内务府户口册,从旗分、名讳、年龄上进行分析,初步推定这位“吉禄”是正白旗包衣第五参领第十管领下戴氏家族的一员。根据内务府户口册显示,吉禄的父亲名七十五,是内务府的披甲人。祖父名宝宁,也是内务府的披甲人。曾祖父名伊凌阿,是内务府的护军。吉禄本人在道光、咸丰年间也任本旗披甲人,在同治元年之前已经亡故,錱常在是他与原配所生的女儿。在原配亡故之后,吉禄继娶王氏为妻,生下了两子一女,第一子名斌祥,生于咸丰二年;第二子名斌会,生于咸丰九年;女儿生于咸丰十一年。这样看来,吉禄的继妻王氏比錱常在年长不了太多。不过,目前对于正白旗包衣第五参领第十管领下戴氏的这位吉禄是否就是錱常在的父亲吉禄,除
——————————
1《为容嫔前行初祭礼读文致祭并行大祭礼派公德鉴公望林承祭抄录原奏事致内务府等》,同治八年五月十七日,档案号:05-13-002-000233-0118,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2谨按,关于錱常在的姓氏和家世背景,目前尚不能完全确定,详见后文分析。
3总管内务府《杂录档》130号,转引自王树卿:《清代后妃制度中的几个问题》,《故宫博物院院刊》1980年第1期。
了旗分、年纪和曾任披甲人之外,尚无其他直接证据,有待今后进一步确认。1
咸丰三年五月,有文宗让如意馆为錱常在画半身像的记载。2直到咸丰九年五月初六日薨逝,她一直都没有改变过位分。另外,档案显示,在咸丰四年时,她住在永和宫,3当时永和宫的首领主位是丽嫔,也就是后来的庄静皇贵妃。咸丰五年时,她则移居到承乾宫,4当时承乾宫的首领主位是云嫔,不过已经在当年的年初薨逝。
錱常在的称号为“錱”,而不是“鑫”。在内务府档案中,其称号被记为“jeng”5,这种音译的翻译方法说明它是作为称号被记录,而不是作为封号。
五、玟贵妃
[简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