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后妃杂识(出书版) 第53节(3 / 4)
[家族背景]
高宗舒妃出身叶赫国主系叶赫纳喇氏(星恳达尔汉系叶赫纳喇氏),与孝燕高皇后同族。其家世可以参考孝燕高皇后条。舒妃出自孝慈高皇后胞兄弟金台石一脉,为金台石第二子尼雅哈之玄孙女。
金台石第二子名为尼雅哈,在清初封为骑都尉,仕至郎中。其生有四子,第一子名为郑库,其后裔承袭尼雅哈的爵位;第二子名为贞泰、第四子名为国立,均早亡绝嗣;第三子即康熙朝炙手可热的大学士明珠。明珠娶和硕英亲王阿济格的第五女为妻,生有三子,第一子名为性德,号容若,是康熙十五年进士,仕至头等侍卫;第二子名为揆叙,号凯功,仕至左都御史,得谥文
————————
1《奏为修理哲妃仪嫔云答应三衙派员料估钱粮数目事》,乾隆三年四月二十九日,档案号:05-0020-027,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2《呈各皇帝位下妃嫔清单》,道光二年,档案号:03-2817-070,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3谨按,舒妃之姓氏,《清实录》作“叶赫勒氏”,《清朝文献通考》则作“叶赫纳喇氏”,实为一姓二写。今据谱牒写作叶赫纳喇氏。
端,其谥号后来因为党附和硕廉亲王允禩而被追夺;第三子名为揆方,娶和硕康良亲王杰书第八女郡主为妻,封和硕额驸。三兄弟中,性德一支后裔较繁,揆叙和揆方两支则相对人丁稀少。揆叙本人娶和硕额驸耿聚忠之女为妻,无出。揆方则生有两子,第一子名为永寿,第二子名为永福。根据墓志铭的记载,永寿和永福均被过继与揆叙名下,而根据旗档,只有永寿过继与揆叙名下,永福则留在揆方名下,但是后来永福的独子宁琇过继给永寿为嗣,亦导致揆方一支绝嗣。此处揆方过继给揆叙的长子永寿,即是舒妃之父。
永寿,号仁山,生于康熙四十一年,卒于雍正九年。根据谱牒记载,他承袭世管佐领,雍正年间由副都统升至礼部右侍郎,之后仕至兵部左侍郎。其妻关思柏,姓苏完瓜尔佳氏,为正黄旗汉军副都统阿汉泰之女。永寿夫妻生有四女,除舒妃之外,一女嫁多罗愉恭郡王弘庆,一女嫁礼王府固山贝子品级福秀,一女嫁阿巴泰支护军参领希布禅。1
舒妃出身满洲传统世家,门第无可挑剔,在文化等方面亦相当出色。2
[入宫背景]
舒妃出身正黄旗满洲,属于外八旗,因此应该是参加挑选八旗秀女被选中而入宫。参考目前已知的乾隆朝挑选八旗秀女年届,推测舒妃可能是乾隆五年的应届秀女,在乾隆六年入宫。
[宫廷生活]
舒妃以贵人位分入宫后,很快即与淑嘉皇贵妃等后宫主位一起升位。七年之后,又晋为妃位。当时舒妃未生有子女,却能得到妃位,可知高宗对其较为重视。乾隆十六年五月,她为高宗生下皇十子,可惜这位皇子在乾隆十八年夭折。之后,舒妃在妃位上度过了二十余年时光,乾隆四十二年三
——————————
1谨按,有学者认为,永寿还有二女,分别嫁给和硕礼亲王永奎和孝贤纯皇后之弟傅恒。查询史料,在《爱新觉罗宗谱》中,追封和硕礼亲王永奎的嫡妻写为“纳喇氏男爵永寿之女”,而舒妃之父永寿并无爵位。至于傅恒之妻,虽然在官方史料上写为“纳喇氏”,且有一些私人笔记认为此“纳喇氏”与明珠家族有关,却均没有明确提及此“纳喇氏”为永寿之女。故而,关于这两位的情况,目前均存疑,有待进一步发掘资料。
2此段叶赫纳喇氏谱系,整理自《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叶赫那兰氏八旗族谱》《纳丹珠承袭世管佐领家谱》《清代谱牒档案(缩微胶卷)》《入旗通志初集》《钦定八旗通志》《爱新觉罗宗谱》。
月,档案记载:“舒妃于本月三十日未时薨逝。”1结束了其宫廷生活。
[封谥释义]
舒妃的封号为“舒”,满文作“sulfa”2,意为“舒服”“宽裕”。
二、颖贵妃
[简介]
高宗颖贵妃,镶红旗蒙古巴林氏,轻车都尉、都统纳亲之女。雍正九年正月二十九日生。约于乾隆十一年前后参加八旗选秀,被指定为常在入宫。乾隆十三年四月十二日,晋封为贵人。乾隆十六年正月初二日,诏晋为颖嫔。同年六月初八日,以协办大学士、尚书梁诗正为正使,礼部侍郎嵩寿为副使,册封为颖嫔。乾隆二十四年十一月二十一日,诏晋为颖妃。同年十二月十七日,以大学士蒋溥为正使,礼部尚书陈德华为副使,册封为颖妃。嘉庆三年(1798年)四月十五日,尊封为颖贵妃。嘉庆五年二月十九日薨,年七十岁。嘉庆六年二月十三日,奉安裕陵妃园寝。
[家族背景]
高宗颖贵妃出身镶红旗蒙古巴林氏,其家族原为喀尔喀蒙古人,入旗的始祖名为康喀尔,随大兵征囊努格为向导,被封为二等轻车都尉。其子僧格、多尔吉先后袭爵。后来康喀尔一支绝嗣,爵位由康喀尔兄长之子桑图承袭,这位桑图即是颖贵妃的高祖父。
桑图去世之后,其子巴雅尔袭爵,从征三藩,颇有功勋,最后从征噶尔丹,在乌兰布通阵亡。颖贵妃之父纳亲即巴雅尔之孙,在乾隆六年承袭二等轻车都尉世职,在乾隆朝历任印房参领、泰宁镇总兵等职,仕至镶红旗蒙古都统,于乾隆三十二年去世,得谥恪勤。根据谱牒记载,颖贵妃至少有两位兄弟,一位名为双所,又名“色僧额”,3承袭纳亲的爵位和世管佐领;另一位
————————
1《奏为本月三十日安妃薨等事折》,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故宫博物院编:《清宫内务府奏销档》,第117册 ,第75页。
2《呈各皇帝位下妃嫔清单》,道光二年,档案号:03-2817-070,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3谨按,在《八旗通志初集》里记载,承袭纳亲二等轻车都尉之子名为“双所”,而在《钦定八旗通志》中记载,承袭纳亲世管佐领之子名为“色僧额”。根据《镶红旗蒙古世袭谱档》,纳亲只有二子,长子名为色僧额,次子名为索柱。所以此处认为纳亲只有二子,“双所”是“色僧额”的原名或者异写。 ↑返回顶部↑
高宗舒妃出身叶赫国主系叶赫纳喇氏(星恳达尔汉系叶赫纳喇氏),与孝燕高皇后同族。其家世可以参考孝燕高皇后条。舒妃出自孝慈高皇后胞兄弟金台石一脉,为金台石第二子尼雅哈之玄孙女。
金台石第二子名为尼雅哈,在清初封为骑都尉,仕至郎中。其生有四子,第一子名为郑库,其后裔承袭尼雅哈的爵位;第二子名为贞泰、第四子名为国立,均早亡绝嗣;第三子即康熙朝炙手可热的大学士明珠。明珠娶和硕英亲王阿济格的第五女为妻,生有三子,第一子名为性德,号容若,是康熙十五年进士,仕至头等侍卫;第二子名为揆叙,号凯功,仕至左都御史,得谥文
————————
1《奏为修理哲妃仪嫔云答应三衙派员料估钱粮数目事》,乾隆三年四月二十九日,档案号:05-0020-027,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2《呈各皇帝位下妃嫔清单》,道光二年,档案号:03-2817-070,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3谨按,舒妃之姓氏,《清实录》作“叶赫勒氏”,《清朝文献通考》则作“叶赫纳喇氏”,实为一姓二写。今据谱牒写作叶赫纳喇氏。
端,其谥号后来因为党附和硕廉亲王允禩而被追夺;第三子名为揆方,娶和硕康良亲王杰书第八女郡主为妻,封和硕额驸。三兄弟中,性德一支后裔较繁,揆叙和揆方两支则相对人丁稀少。揆叙本人娶和硕额驸耿聚忠之女为妻,无出。揆方则生有两子,第一子名为永寿,第二子名为永福。根据墓志铭的记载,永寿和永福均被过继与揆叙名下,而根据旗档,只有永寿过继与揆叙名下,永福则留在揆方名下,但是后来永福的独子宁琇过继给永寿为嗣,亦导致揆方一支绝嗣。此处揆方过继给揆叙的长子永寿,即是舒妃之父。
永寿,号仁山,生于康熙四十一年,卒于雍正九年。根据谱牒记载,他承袭世管佐领,雍正年间由副都统升至礼部右侍郎,之后仕至兵部左侍郎。其妻关思柏,姓苏完瓜尔佳氏,为正黄旗汉军副都统阿汉泰之女。永寿夫妻生有四女,除舒妃之外,一女嫁多罗愉恭郡王弘庆,一女嫁礼王府固山贝子品级福秀,一女嫁阿巴泰支护军参领希布禅。1
舒妃出身满洲传统世家,门第无可挑剔,在文化等方面亦相当出色。2
[入宫背景]
舒妃出身正黄旗满洲,属于外八旗,因此应该是参加挑选八旗秀女被选中而入宫。参考目前已知的乾隆朝挑选八旗秀女年届,推测舒妃可能是乾隆五年的应届秀女,在乾隆六年入宫。
[宫廷生活]
舒妃以贵人位分入宫后,很快即与淑嘉皇贵妃等后宫主位一起升位。七年之后,又晋为妃位。当时舒妃未生有子女,却能得到妃位,可知高宗对其较为重视。乾隆十六年五月,她为高宗生下皇十子,可惜这位皇子在乾隆十八年夭折。之后,舒妃在妃位上度过了二十余年时光,乾隆四十二年三
——————————
1谨按,有学者认为,永寿还有二女,分别嫁给和硕礼亲王永奎和孝贤纯皇后之弟傅恒。查询史料,在《爱新觉罗宗谱》中,追封和硕礼亲王永奎的嫡妻写为“纳喇氏男爵永寿之女”,而舒妃之父永寿并无爵位。至于傅恒之妻,虽然在官方史料上写为“纳喇氏”,且有一些私人笔记认为此“纳喇氏”与明珠家族有关,却均没有明确提及此“纳喇氏”为永寿之女。故而,关于这两位的情况,目前均存疑,有待进一步发掘资料。
2此段叶赫纳喇氏谱系,整理自《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叶赫那兰氏八旗族谱》《纳丹珠承袭世管佐领家谱》《清代谱牒档案(缩微胶卷)》《入旗通志初集》《钦定八旗通志》《爱新觉罗宗谱》。
月,档案记载:“舒妃于本月三十日未时薨逝。”1结束了其宫廷生活。
[封谥释义]
舒妃的封号为“舒”,满文作“sulfa”2,意为“舒服”“宽裕”。
二、颖贵妃
[简介]
高宗颖贵妃,镶红旗蒙古巴林氏,轻车都尉、都统纳亲之女。雍正九年正月二十九日生。约于乾隆十一年前后参加八旗选秀,被指定为常在入宫。乾隆十三年四月十二日,晋封为贵人。乾隆十六年正月初二日,诏晋为颖嫔。同年六月初八日,以协办大学士、尚书梁诗正为正使,礼部侍郎嵩寿为副使,册封为颖嫔。乾隆二十四年十一月二十一日,诏晋为颖妃。同年十二月十七日,以大学士蒋溥为正使,礼部尚书陈德华为副使,册封为颖妃。嘉庆三年(1798年)四月十五日,尊封为颖贵妃。嘉庆五年二月十九日薨,年七十岁。嘉庆六年二月十三日,奉安裕陵妃园寝。
[家族背景]
高宗颖贵妃出身镶红旗蒙古巴林氏,其家族原为喀尔喀蒙古人,入旗的始祖名为康喀尔,随大兵征囊努格为向导,被封为二等轻车都尉。其子僧格、多尔吉先后袭爵。后来康喀尔一支绝嗣,爵位由康喀尔兄长之子桑图承袭,这位桑图即是颖贵妃的高祖父。
桑图去世之后,其子巴雅尔袭爵,从征三藩,颇有功勋,最后从征噶尔丹,在乌兰布通阵亡。颖贵妃之父纳亲即巴雅尔之孙,在乾隆六年承袭二等轻车都尉世职,在乾隆朝历任印房参领、泰宁镇总兵等职,仕至镶红旗蒙古都统,于乾隆三十二年去世,得谥恪勤。根据谱牒记载,颖贵妃至少有两位兄弟,一位名为双所,又名“色僧额”,3承袭纳亲的爵位和世管佐领;另一位
————————
1《奏为本月三十日安妃薨等事折》,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故宫博物院编:《清宫内务府奏销档》,第117册 ,第75页。
2《呈各皇帝位下妃嫔清单》,道光二年,档案号:03-2817-070,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3谨按,在《八旗通志初集》里记载,承袭纳亲二等轻车都尉之子名为“双所”,而在《钦定八旗通志》中记载,承袭纳亲世管佐领之子名为“色僧额”。根据《镶红旗蒙古世袭谱档》,纳亲只有二子,长子名为色僧额,次子名为索柱。所以此处认为纳亲只有二子,“双所”是“色僧额”的原名或者异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