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后妃杂识(出书版) 第38节(3 / 4)
5《口奏绿头牌白本档案》,康熙五十九年四月二十八日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内务府奏销档(缩微胶卷)》。
6《奏销档》,康熙二十年十月三十日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内务府奏销档(缩微胶卷)》。
译作“tob”1,意为“端正”。
五、僖嫔
[简介]
圣祖僖嫔,赫舍里氏,赉山之女。康熙年间被选入宫中。康熙十六年五月二十四日,诏封为僖嫔。同年八月二十二日,以内阁学士李天馥为使,册封为僖嫔。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九月十一日薨。康熙四十四年二月初九日,奉安景陵妃园寝。
[概述]
在《星源集庆》等史料中,均指出圣祖僖嫔为“赫舍里氏,赉山之女”。由于赉山本身没有官职,或者因故并未记录其官职,故而目前尚不清楚赉山的具体身份、谱系以及旗分,亦因此无法确定僖嫔入宫的时间及情况,尚均有待进一步发掘资料。
康熙十六年,僖嫔作为第一批得到正式册封的后宫主位,被封为嫔位,在上谕中排在七嫔的末位。根据《实录》《奏销档》等官书或档案,七嫔之排序为安嫔、敬嫔、端嫔、荣嫔、惠嫔、宜嫔、僖嫔,目前认为,此七嫔之排序有其特殊的规律。其中,安嫔和敬嫔均为康熙十年入宫的六位外八旗格格之一,她们出身外八旗世家,入宫之后即享受福晋级待遇,与其余几位身份迥异,故而居首。端嫔、荣嫔、惠嫔、宜嫔、僖嫔五位之中,已知前四位均为内务府包衣旗籍出身,端嫔在康熙二年入宫,荣嫔和惠嫔约在康熙五年入宫,宜嫔康熙十六年入宫。由此推断,其排序很可能是以年纪长幼或入宫先后为依据。如果这种推断成立,则居于末位的僖嫔很可能与宜妃一样,同为康熙十六年入宫的内务府秀女。2
康熙二十年,有四位嫔被晋封为妃,僖嫔未在其列。其后,僖嫔在嫔位上度过二十余年。康熙四十一年九月初四日,首领太监梁九功传达圣祖旨
——————————
1《为列祖列宗册封妃嫔字号事咨覆》,嘉庆六年正月,档案号:03-0197-3622-027,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2谨按,根据内务府《奏销档》记载,康熙十六年正月二十一日,圣祖一共选中九位内务府秀女。圣祖下达旨意,令其中两位内务府秀女入宫时各带家下女子一人,其余七位则无此待遇。此两位内务府秀女,一位即宜妃,另一位则是“拖尔弼管领护军齐锡之妹赉姐,十六岁,满洲”,她可能即是僖嫔赫舍里氏。但是,这种推测仍需进一步发掘史料以证实。
意,称僖嫔病重,要提前预备棺材。1初六日,僖嫔的病情继续加重,内务府开始为其准备丧仪用品。由于当时没有现成的嫔位仪仗,内务府即向圣祖建议,在僖嫔丧仪中,暂借一位妃位的仪仗使用。圣祖认可了这个建议,并让他们借用惠妃之仪仗。2最终,僖嫔于康熙四十一年九月十一日薨逝。
[封谥释义]
僖嫔的封号为“僖”。因为当时制度尚未健全,所以此封号是取自汉文喻意,满文方面未作意译,仅音译作“hi”3。至僖嫔薨逝之后的乾隆年间,当时制度规定后宫主位封谥之满文必须意译,故而将僖嫔之封号重新意译作“olhoba”4,意为“谨慎”。
第五节 清圣祖康熙帝的安嫔、敬嫔等六位格格
一、安嫔
[简介]
圣祖安嫔,正蓝旗汉军李氏(李佳氏),宣府总兵官刚阿泰之女。康熙十年六月二十三日入宫,称格格,属福晋级。康熙十六年五月二十四日,诏封为安嫔。同年八月二十二日,以尚书吴正治为使,册封为安嫔。康熙二十八年时仍在嫔位,至康熙三十六年时已不在嫔位。其后不明。
[家族背景]
圣祖安嫔出身铁岭李氏,是入旗的汉人,其入旗的始祖名为李永芳,即著名的“抚西额驸”。李永芳原为明代游击,后来归顺清太祖。由于李永芳是第一位归降清廷的明代高级军官,故而得到太祖的特别优待,不仅封为三等子爵位,还将和硕饶余敏亲王阿巴泰的第一女嫁给他,称为额驸。其后,汉军肇建,李永芳家族被编入正蓝旗汉军,拥有数个世管佐领,是汉军八旗
——————————
1《奏销档案》,康熙四十一年九月初四日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内务府奏销档(缩微胶卷)》。
2《奏销档案》,康熙四十一年九月初六日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内务府奏销档(缩微胶卷)》。
3《奏销档》,康熙二十年十月三十日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内务府奏销档(缩微胶卷)。
4《为列祖列宗册封妃嫔字号事咨覆》,嘉庆六年正月,档案号:03-0197-3622-027,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内著名的勋旧世家。
李永芳生有九子和至少一位女儿。九子之中,第一子名为洋阿,仕至吏部尚书;第二子名为李率泰,承袭一等轻车都尉又一云骑尉爵位,仕至闽浙总督,得谥忠襄;第三子名为刚阿泰,仕至总兵官;第四子名为哈什库,仕至提督;第五子名为巴颜,承袭一等昭信伯爵位和世管佐领,仕至都统;第六子名为瑚图礼,仕至提督;第七子名为瑚拜,娶和硕饶余敏亲王阿巴泰之孙女郡君为妻,为郡君额驸,仕至提督;第八子名为克胜额,承袭世管佐领,仕至副都统;第九子名为克德,仕至总兵官。已知的一女,嫁给和硕饶余敏亲王阿巴泰之孙奉恩辅国公翁古为妻。其中,李永芳第三子刚阿泰即是安嫔之父。
刚阿泰,其名亦作“刚阿岱”,顺治朝时仕至宣府总兵官,在顺治十一年因故革职,安嫔入宫时他已经去世。刚阿泰至少生有三子,分别名为李荣宗、李耀宗和李显宗,其后裔承袭一个世管佐领,属于旗人世家之列。1 ↑返回顶部↑
6《奏销档》,康熙二十年十月三十日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内务府奏销档(缩微胶卷)》。
译作“tob”1,意为“端正”。
五、僖嫔
[简介]
圣祖僖嫔,赫舍里氏,赉山之女。康熙年间被选入宫中。康熙十六年五月二十四日,诏封为僖嫔。同年八月二十二日,以内阁学士李天馥为使,册封为僖嫔。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九月十一日薨。康熙四十四年二月初九日,奉安景陵妃园寝。
[概述]
在《星源集庆》等史料中,均指出圣祖僖嫔为“赫舍里氏,赉山之女”。由于赉山本身没有官职,或者因故并未记录其官职,故而目前尚不清楚赉山的具体身份、谱系以及旗分,亦因此无法确定僖嫔入宫的时间及情况,尚均有待进一步发掘资料。
康熙十六年,僖嫔作为第一批得到正式册封的后宫主位,被封为嫔位,在上谕中排在七嫔的末位。根据《实录》《奏销档》等官书或档案,七嫔之排序为安嫔、敬嫔、端嫔、荣嫔、惠嫔、宜嫔、僖嫔,目前认为,此七嫔之排序有其特殊的规律。其中,安嫔和敬嫔均为康熙十年入宫的六位外八旗格格之一,她们出身外八旗世家,入宫之后即享受福晋级待遇,与其余几位身份迥异,故而居首。端嫔、荣嫔、惠嫔、宜嫔、僖嫔五位之中,已知前四位均为内务府包衣旗籍出身,端嫔在康熙二年入宫,荣嫔和惠嫔约在康熙五年入宫,宜嫔康熙十六年入宫。由此推断,其排序很可能是以年纪长幼或入宫先后为依据。如果这种推断成立,则居于末位的僖嫔很可能与宜妃一样,同为康熙十六年入宫的内务府秀女。2
康熙二十年,有四位嫔被晋封为妃,僖嫔未在其列。其后,僖嫔在嫔位上度过二十余年。康熙四十一年九月初四日,首领太监梁九功传达圣祖旨
——————————
1《为列祖列宗册封妃嫔字号事咨覆》,嘉庆六年正月,档案号:03-0197-3622-027,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2谨按,根据内务府《奏销档》记载,康熙十六年正月二十一日,圣祖一共选中九位内务府秀女。圣祖下达旨意,令其中两位内务府秀女入宫时各带家下女子一人,其余七位则无此待遇。此两位内务府秀女,一位即宜妃,另一位则是“拖尔弼管领护军齐锡之妹赉姐,十六岁,满洲”,她可能即是僖嫔赫舍里氏。但是,这种推测仍需进一步发掘史料以证实。
意,称僖嫔病重,要提前预备棺材。1初六日,僖嫔的病情继续加重,内务府开始为其准备丧仪用品。由于当时没有现成的嫔位仪仗,内务府即向圣祖建议,在僖嫔丧仪中,暂借一位妃位的仪仗使用。圣祖认可了这个建议,并让他们借用惠妃之仪仗。2最终,僖嫔于康熙四十一年九月十一日薨逝。
[封谥释义]
僖嫔的封号为“僖”。因为当时制度尚未健全,所以此封号是取自汉文喻意,满文方面未作意译,仅音译作“hi”3。至僖嫔薨逝之后的乾隆年间,当时制度规定后宫主位封谥之满文必须意译,故而将僖嫔之封号重新意译作“olhoba”4,意为“谨慎”。
第五节 清圣祖康熙帝的安嫔、敬嫔等六位格格
一、安嫔
[简介]
圣祖安嫔,正蓝旗汉军李氏(李佳氏),宣府总兵官刚阿泰之女。康熙十年六月二十三日入宫,称格格,属福晋级。康熙十六年五月二十四日,诏封为安嫔。同年八月二十二日,以尚书吴正治为使,册封为安嫔。康熙二十八年时仍在嫔位,至康熙三十六年时已不在嫔位。其后不明。
[家族背景]
圣祖安嫔出身铁岭李氏,是入旗的汉人,其入旗的始祖名为李永芳,即著名的“抚西额驸”。李永芳原为明代游击,后来归顺清太祖。由于李永芳是第一位归降清廷的明代高级军官,故而得到太祖的特别优待,不仅封为三等子爵位,还将和硕饶余敏亲王阿巴泰的第一女嫁给他,称为额驸。其后,汉军肇建,李永芳家族被编入正蓝旗汉军,拥有数个世管佐领,是汉军八旗
——————————
1《奏销档案》,康熙四十一年九月初四日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内务府奏销档(缩微胶卷)》。
2《奏销档案》,康熙四十一年九月初六日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内务府奏销档(缩微胶卷)》。
3《奏销档》,康熙二十年十月三十日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内务府奏销档(缩微胶卷)。
4《为列祖列宗册封妃嫔字号事咨覆》,嘉庆六年正月,档案号:03-0197-3622-027,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内著名的勋旧世家。
李永芳生有九子和至少一位女儿。九子之中,第一子名为洋阿,仕至吏部尚书;第二子名为李率泰,承袭一等轻车都尉又一云骑尉爵位,仕至闽浙总督,得谥忠襄;第三子名为刚阿泰,仕至总兵官;第四子名为哈什库,仕至提督;第五子名为巴颜,承袭一等昭信伯爵位和世管佐领,仕至都统;第六子名为瑚图礼,仕至提督;第七子名为瑚拜,娶和硕饶余敏亲王阿巴泰之孙女郡君为妻,为郡君额驸,仕至提督;第八子名为克胜额,承袭世管佐领,仕至副都统;第九子名为克德,仕至总兵官。已知的一女,嫁给和硕饶余敏亲王阿巴泰之孙奉恩辅国公翁古为妻。其中,李永芳第三子刚阿泰即是安嫔之父。
刚阿泰,其名亦作“刚阿岱”,顺治朝时仕至宣府总兵官,在顺治十一年因故革职,安嫔入宫时他已经去世。刚阿泰至少生有三子,分别名为李荣宗、李耀宗和李显宗,其后裔承袭一个世管佐领,属于旗人世家之列。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