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日化1981 第198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而且既然已经是第二次谈判了,对方肯定心里都有数,商量了一下,他们出给了一个上浮的区间,那就是6%以内。
  这个价格一看就是提前算过的。
  夏国因为改革开放,从78年开始物价逐步上涨,最厉害的一年,上涨了2.8%,平均下来,过去十年内,平均每年上涨了1.9%,他们这是将物价指数算进了成本了,保证了自己不亏。
  但这个周渔也叮嘱过,是可以的范畴内,王罗阳皱着眉头,说了一句:“你们可真是算的精明。”
  于是这事儿总算在演戏当中结束了。
  王罗阳签了合同,就拿到了周渔跟前,特别兴奋地说:“周总,比咱们想的还好。”
  “您看看,三年时间,每个月提供不少于200吨产品,价格涨幅三年内不超过6%,最重要的是,还有他们的违约金,如果违约,将支付200万违约金,而且梅树村将停止和他们的所有合作。”
  他说,周渔就翻着看,听他说完了,周渔就笑着说:“好家伙,王经理,厉害啊!”
  王罗阳这会儿嘴角都快翘到天上去了。
  “说真的,这个合同签起来可真困难,”他忍不住骂了两家,“他们可真是什么法子都用,贿赂也敢!说真的,是人就有缝隙,不收钱还有别的弱点,他们这太阴了。”
  周渔也不意外,商业竞争从来都不是只有明面上的斗争,私底下的动作才是最可怕的。
  所以周渔一向就奉行的是高薪政策,同时拓宽员工的培训、晋升渠道,让他们有钱有前途,这样一般人是不会为了蝇头小利放弃的。
  安稳,毕竟是夏国人骨子里的向往。
  不过,周渔也说了,“不能让他们带坏风气,你把证据存档,以后跟他们算。另外,我让办公室那边会着重对这方面进行培训,放心吧。”
  合同签了,这事儿自然也就传出去了,行业里自然有议论。
  有人觉得这事儿周渔做的还是不够绝,龙平梁就跟韦东云嘀咕过:“都已经闹成这份上了,还不如不给他们机会,直接就不卖他们的产品。他们只能通过供销系统售卖,根本就开不起来。这样以绝后患。”
  不过韦东云并不赞同:“这是理想状态,但实际上,根本不可能。梅树村不卖,批发市场不卖,其他的零售商店不卖。可是这么多投资,总不能白瞎了,狗急了跳墙,他们没办法了,只能咬牙自己打造渠道。”
  “我们的商店可以不要他们的货,人家要是自己搞出了渠道,再想抑制就难了。他们可是百年企业,什么经验没有啊。再说引进的当地政府也会支持的,别的不说,当地的渠道一定会打开的。”
  “再说了,他们喜欢打广告,一旦名头打出来了,批发市场老板为了挣钱,哪里管你所谓的结盟,阴奉阳违的卖货,你怎么知道?就算知道了,你确定,咱们这么多厂,真能全部忍得住,一年两年跟对方扛着,谁也不卖货?职工就不愿意。”
  “再说了,这个价格开出来了,人家真同意了,梅树村在出尔反尔,那就是梅树村的不对了。”
  龙平梁叹口气,“也是。但我总觉得不止于此,周渔不是做事儿做一半的人。”
  这个韦东云也觉得:“周总这人不是心里没数的人。”要不,她怎么会早早弄个评定会标准呢,“且看她怎么做吧。”
  周渔这事儿的确不是心慈手软。
  历史改变了,外资也改变了——他们没有高高在上的本钱了,只能接地气,更何况,周渔在美国用极低价格抢市场,恐怕也是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想复制一下。
  其实这真的很管用。
  全世界的老百姓都是一样的,大家的钱挣来都不容易,如果有品牌的又便宜的产品,谁不愿意用?尤其是日化领域里的洗涤品类,大部分人是追求性价比的。
  用钱换市场,一直到后世都是很多大企业的不二法宝。
  看的就是谁能烧钱烧到最后。
  周渔不可能放任他们春风吹又生的,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直接元气大伤,再也没有翻身的可能。
  她要借助的其实就是1988年,夏国的价格大闯关。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