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日化1981 第70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说白了,他们竞争力都不怎么强,只有南河这一亩三分地,谁强谁有饭吃。
  吕楠本来就愁,他再加了点油,这会儿直接要炸了,吕楠站了起来,在原地走了走,然后说:“还没到下班点,去省厅!”
  周渔这会儿刚见到从省厅回来的莫大海,莫大海这会儿可不是半年多前,那个愁眉不展的南州肥皂厂厂长了。
  用周三春的话说:“莫厂长好像长个了。”
  莫大海也听见了,哈哈大笑着回答:“我这是直起腰来了!”然后就冲着周渔给她大大的鞠了个躬,都把周渔吓了一跳。
  周渔连忙跳开了,“您这是干什么?”
  跟着他来的还有车间主任范广西,范广西笑着说:“这是激动的。刚刚我们上来前,专门去专柜看了看,周经理,这个位置可太好了,我们今天光玫瑰皂就卖出去了一千块!这是哪里都没有的销售量。”
  “说真的,这位置和海市日化相对称,对我们是提升,要没这个位置,我们卖不了这么好,多谢您处处帮我们,要不是您,我们厂哪里有今天?”
  周渔倒是实话实说:“我没这么任人唯亲,事实上,一共两个位置,一个肯定是海市日化的,另一个,是因为你们和南河日化如今不分伯仲,可你们是第一个报名的,我这邀请函刚发出去,你们就直接打了电话来,那我不给你们给谁?”
  周渔和莫大海过去在赠品数量上,有所分歧。
  不过后来周渔也反思过,她是后世来的,对营销成本各方面都了解,但莫大海不一样,他们没经历过这个,自然想要稳妥,当时的情况,赔钱但打出名声,和不怎么赔钱万一没成功之间,人家自然选择了前者。
  更何况,他们本就是不是一家人,周渔也觉得自己是想到了华美日化,忍不住管多了。
  但总的来说,两家一直相处的很好。
  这事儿说开后,周渔就问:“采访的怎么样?”
  莫大海今天没来,就是去省厅接受国家日报的采访,一提这个,莫大海都是满脸笑意:“挺好的,人家定了名字,叫做打了翻身仗的南州肥皂厂,说是要好好写写我们这半年扭亏为盈的故事。对了,我还专门说了你帮忙我们的忙。”
  这本就是事实,莫大海也是好意,周渔他们需要宣传,还花钱去京市投放了广告,如果国家日报的记者对周渔感兴趣,也给周渔来个采访,那不是最好的事情吗?
  这可比打广告要让人相信的多。
  周渔一眼就看出来了他的意思,但她没报太大的希望,这事儿怎么写。
  写南州肥皂厂那么多年都发现不了,被一个外行发现指导变好了?
  这不符合报道的目的啊。
  她猜测肯定没她这段,不过莫大海的好意她心领了。
  第一天晚上八点闭店,周渔就守在办公室等大家盘点,结果一个比一个出来的数目惊人。
  海市服装厂一共运了两千件衣服过来,里面一半是连衣裙,还有小衫衬衫西裤半身裙等,本是给这七天准备的,哪里想到,今天直接卖了600件!
  皮鞋厂也一样,卖出去300余双,而粤东服饰本就是周渔的本钱,跟严华合作,从粤东进的时髦衣服,比海市要时髦一些,但比他们质量差一些,便宜一些,也卖出去四百余件。
  仅这些,就足足有四万五的营业额。当然,开业这天是周日,服饰类很多顾客是从外地赶过来的,第二天开始,恐怕没这么多了。
  但别的项目也很吓人,譬如日化类,海市日化柔顺洗发膏卖出去650瓶,控油洗发膏卖出去300瓶,黄芪皂600来块,芙蓉面面霜两百瓶,营业额超过了两千块。
  更何况还有麦乳精等产品,等着核算结束,仅仅一天,营业额就超过了六万块!
  这数目一出,别说老村长林巧慧周朵,就连周渔都有些吃惊,这可是工资只有40块的1982年!
  这才是第一个店,但这绝不是梅树村门市部的最后一个店。
  可想而知,利润有多大。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