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挽歌 第1126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没这个声明,就没有后台,以后出了事情都是自己扛,风险极大!
  而有这个声明,也就意味着将来如果汴州朝廷要进军蜀地,有了合适的名义。
  为了现在赌将来,就是严武的打算。风险大也是以后的事情,现在剑南军获得的底气和战略安全,是实实在在的。
  方重勇将严武的信展开,一字一句的看完,又反复看了几遍,这才感慨严武不愧是可以牛头人别家美妾的渣男,这心思是一等一的缜密。
  简单概括,就一句话:认李不认方。
  严武说他是大唐的臣子,为大唐镇守西川,抵抗吐蕃与南诏乃是义不容辞。
  所以只要汴州朝廷天子是李家人,那他这个节度使,干自己分内的事情就责无旁贷!断然没有割据自立的道理,更不会投靠吐蕃这样的外邦!
  言外之意是:如果汴州朝廷的天子开始姓方了,那么他还会不会称臣,可就两说了。
  这是信中表达出来,却没有直接写出来的意思。
  换言之,将来就算方重勇改朝换代了,如果麾下禁军足够强,足够踏平西川,那么严武也可以身段柔软的继续称臣。
  反正他这封信里面又没说要带兵杀回汴州!
  不主动,不拒绝,不负责!果然是渣男做派!
  方重勇有些同情的看了杜甫一眼,这位只会写诗的老实人,即便是天龙人之家出身,却连个小妾都没有。
  看看人家严武是怎么搞牛头人的,这就是格局的差距啊!
  “严武所说之事,朝廷皆可应允,不过他要留个子嗣在汴州定居,这也是应有之意,并非方某在刁难严武。
  现在各地藩镇节帅,其家小皆在汴州,没有例外。
  如河内的刘龙仙等后来从叛军归降者,亦是如此。
  这件事,严武有没有问题?杜兄能不能做主?”
  方重勇面色肃然问道。
  外放封疆大吏,留子嗣在京作为质子,这并非是大唐才有的规矩,事实上类似的规矩从春秋战国开始就是常态了,屡屡见于史书记载,不足为奇。
  杜甫在出发前,也是跟严武商议过此事,自然是一点阻碍都没有的。
  能把别人的爱妾勾搭到自己怀里,再推进湖里淹死的狠角色,如果真要办大事,怎么可能会在乎一个儿子的存亡。
  不会有什么心理障碍的。
  逼急了,就算子嗣断绝也没有二话,该干的事情还是要干!
  严武八岁就手刃了“小妈”,只因为他爹严挺之宠爱这个妾室。这种人怎么可能会顾忌子嗣?
  “若是朝廷在汴州设进奏院,那么严武嫡长子严楚卿,将会在一个月内来汴州定居落户。”
  杜甫开口说道。
  这不是他随口说的,而是严武嘱托他的话,换言之,是严武本人的想法。
  一旁的元结松了口气,不再像之前那样脸紧绷着了。
  严武是什么人,他不熟,但是方重勇是什么人他可太熟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