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挽歌 第1107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它是一块山川包围的谷地中,凸起的一个高台,有点“万花丛中一片绿”的意思,天然就是这一带的防御核心。
  然而没了军事威胁,高台的地形对于日常耕作与商贸来说,都是额外的负担,自然是能省则省。
  因此高墌城后来也毫无争议的被废。不打仗,没有国防压力的时候,武器往往还不如烧火棍好用,自古便是如此。
  吐蕃人不敢将营地安置在险象环生的高墌城旧址,而是十分谨慎的将其设立在长墌城旧址附近的连云堡。
  这里进可攻退可守,可谓是进入关中平原的桥头堡。高墌城容易被人断后路,又无旧城可以据守,吐蕃人也不会下贱到去这里缅怀唐太宗。
  已经入夜,长安都亭驿内临时设立的“都督府”大堂,众将都是看向墙上挂着地图沉吟不语,丝毫没有关注周围简陋的陈设。
  多方消息验证,吐蕃军已经陈兵长墌城故地,兵临浅水源。显然,达扎路恭就是等着汴州军入高墌城故地,然后在周边的浅水源决战。
  别问,问就是这一带只有浅水源适合大规模决战。吐蕃人兵力雄厚,达扎路恭当然要找一块可以发挥出兵力优势的地方,跟汴州军一决雌雄。
  而泾水流经长安这条两山夹河道的狭窄谷地,并不适合万人级别以上的兵力展开对战,反倒是适合守军层层设伏。
  吐蕃人有备而来,并不是头铁胡乱瞎搞,没有冒进实属谨慎。
  现在摆在方重勇和汴州军诸将面前的问题是:要不要前出到高墌城附近抵御吐蕃军。
  又或者是泾水的出口泾阳摆出阵势,迎战吐蕃。
  再不济还有摆烂打法,将长安让给吐蕃军,等吐蕃人进了长安以后,等待他们的是无穷无尽的麻烦。
  孤军深入远征大城,若是不能长期据守,很少有能全身而退的。
  如果汴州军不管不顾,后撤到华阴,反而有机会趁着吐蕃军入长安的机会,反手捅一刀。
  只不过那样的话,方重勇在政治上就比较被动了。
  “诸位,这次吐蕃人来势汹汹,你们以为如何?”
  坐在主座上的方重勇,环顾众人询问道。
  火光照耀下,大堂内的李筌、车光倩、元载、何昌期等人全都面色阴晴不定,谁也没有开口说话。
  很多时候,他们是不怕“打快仗”的,以快打快,以乱制乱,反倒是容易处理。
  怕就怕达扎路恭这样“打慢仗”的人。因为慢,所以准备充分,不好打闷棍。
  “官家,以下官愚见,不如向东后撤二十里,在渭南县屯兵,把吐蕃人引到长安周边来打。”
  见没人开口,元载硬着头皮对方重勇叉手行礼建议道。
  退避三舍的典故,大家都知道,但这里其实包含了一个军事上的战略欺骗。元载说的,跟退避三舍中隐藏的意思差不多。
  “枢密副使觉得如何?”
  方重勇不置可否,看向李筌询问道。
  “元长史所言,不能说错,只是……”
  李筌欲言又止。
  他是枢密副使,可是他想说的话,却不光是军事方面的。
  “有话但讲无妨。”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