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士系统在三国 第184节(3 / 4)
有一说一,对方这个举动,与其说是给陆离带来了多大的危机感,倒不如说成功让他想起了自家好友“郭乌鸦”外号的由来原因。
这一次,对方还会死于本土豪强门客的刺杀吗?
曹操不曾回返的军队似乎象征着某种判断不曾发生变化,而没过多久,孙策遇刺的消息传来,简直让陆离忍不住思考:天命便当真如此难改吗?
不过与其说对方的死是天命难改,倒不如说是性格决定命运,倒不如说是这个时代地方豪强力量的一种展示。
任谁要是小看了它,怕是要承受致命一击的。
陆离回看自己过去的行为,他其实就是在小看他们,只不过跟孙策过于直白的摆明车马不同,陆离是站在他们的视觉盲区之中的。
孙策死了,可孙权也因此继承了他兄长的一切,作为他们孙家新的主事人登上了政治舞台。
想到当初系统给出的天命之子的说法,与曹丕是继承了曹操的天命不同,孙权是东吴明明白白的天命。
毕竟你看看他们父子三个,孙坚死于流失,孙策死于刺杀,孙权虽然有合肥的各种段子在,但是他在东汉末年分三国这种乱世之中,作为三国之一的掌权人活蹦乱跳活到了七十多,这天命到底向着谁难道还不够一目了然吗?
与陆离这种幸运儿相比,这才是真正的幸运儿吧。
如今孙权岁不至弱冠,骤然上位人心不服,若是北方能够速定……
意识到自己在想什么,陆离使劲攥紧了拳头,不能急,不能急,不说他的心急能不能被曹操所认可,心急之下到底是更容易成事还是坏事,这么多人都给出过下场展示了,不至于还看不清楚。
陆离按捺下了自己心里那股冲动,却不曾想,这事他没有动作,南边孙权却有动作了。
陆离看着寄到自己手中的信件,上面说的是当年讨董联盟时自己跟孙坚的交情。
不过孙权到底是孙权,与刘协拿着情谊来让人办事不同,孙权用昔日情谊打底,实际上是拿着利益来说事。
而且不只是陆离的利益,还有曹操的利益。
眼看着信里话里话外都是一副我心向司空,年少继承父兄遗留,他人多有不服,盼着朝廷为我张目,好稳固南方,保一方安宁。
心是向着朝廷、向着司空的,行为是要保一方安宁的,希望是我也能够得到一下名正言顺的,好处则是我心里有你啊,顺带着人家还表明愿意帮着你对付荆州,一来是报父仇,二来也是让刘表没工夫去打扰司空你向北扩张。
这话里话外说的是真漂亮啊,瞧瞧人家的未及弱冠,想想自己的未及弱冠,这才是真正的少年天骄吧。
这信陆离送到曹操那里去了,随信附带的还有陆离对孙权的看法。
在已知对方会是未来敌人的情况下,那自然不能让自己这边的领导错过对方的危险性啊。
曹操收到陆离的来信,看着孙权的信,又看了陆离的评价,他倒是不曾因为孙权的年岁小看对方,只是在因孙策的死赞叹郭嘉洞若观火的同时,也不由为陆离对孙权的评价而感到些许惊讶。
曹操看着郭嘉:“不想伯安竟对他评价这般高。”
郭嘉接过曹操递过来的那封孙权写给陆离的信,看完之后道:“此信对得起这份评价。”
曹操也没有认为对不起,正因为对得起,这才让人忍不住感叹呢。
有些事情你知道不对,却不得不一条路走到黑。
有些人你知道是威胁,但又确实是时机不对,使得你无法动手。
曹操不可能在这个时候放下北方的事情跑到南边去,袁氏那三州之地可是实打实的,真让对方缓过气来,再想要对付,那难度跟重头再来也没什么区别了。
孙权便是再惊才绝艳,威胁甚大,也比不过如今北方有着三州之地的袁氏。
站在不同立场上,对于很多事情是会有着不同看法的。 ↑返回顶部↑
这一次,对方还会死于本土豪强门客的刺杀吗?
曹操不曾回返的军队似乎象征着某种判断不曾发生变化,而没过多久,孙策遇刺的消息传来,简直让陆离忍不住思考:天命便当真如此难改吗?
不过与其说对方的死是天命难改,倒不如说是性格决定命运,倒不如说是这个时代地方豪强力量的一种展示。
任谁要是小看了它,怕是要承受致命一击的。
陆离回看自己过去的行为,他其实就是在小看他们,只不过跟孙策过于直白的摆明车马不同,陆离是站在他们的视觉盲区之中的。
孙策死了,可孙权也因此继承了他兄长的一切,作为他们孙家新的主事人登上了政治舞台。
想到当初系统给出的天命之子的说法,与曹丕是继承了曹操的天命不同,孙权是东吴明明白白的天命。
毕竟你看看他们父子三个,孙坚死于流失,孙策死于刺杀,孙权虽然有合肥的各种段子在,但是他在东汉末年分三国这种乱世之中,作为三国之一的掌权人活蹦乱跳活到了七十多,这天命到底向着谁难道还不够一目了然吗?
与陆离这种幸运儿相比,这才是真正的幸运儿吧。
如今孙权岁不至弱冠,骤然上位人心不服,若是北方能够速定……
意识到自己在想什么,陆离使劲攥紧了拳头,不能急,不能急,不说他的心急能不能被曹操所认可,心急之下到底是更容易成事还是坏事,这么多人都给出过下场展示了,不至于还看不清楚。
陆离按捺下了自己心里那股冲动,却不曾想,这事他没有动作,南边孙权却有动作了。
陆离看着寄到自己手中的信件,上面说的是当年讨董联盟时自己跟孙坚的交情。
不过孙权到底是孙权,与刘协拿着情谊来让人办事不同,孙权用昔日情谊打底,实际上是拿着利益来说事。
而且不只是陆离的利益,还有曹操的利益。
眼看着信里话里话外都是一副我心向司空,年少继承父兄遗留,他人多有不服,盼着朝廷为我张目,好稳固南方,保一方安宁。
心是向着朝廷、向着司空的,行为是要保一方安宁的,希望是我也能够得到一下名正言顺的,好处则是我心里有你啊,顺带着人家还表明愿意帮着你对付荆州,一来是报父仇,二来也是让刘表没工夫去打扰司空你向北扩张。
这话里话外说的是真漂亮啊,瞧瞧人家的未及弱冠,想想自己的未及弱冠,这才是真正的少年天骄吧。
这信陆离送到曹操那里去了,随信附带的还有陆离对孙权的看法。
在已知对方会是未来敌人的情况下,那自然不能让自己这边的领导错过对方的危险性啊。
曹操收到陆离的来信,看着孙权的信,又看了陆离的评价,他倒是不曾因为孙权的年岁小看对方,只是在因孙策的死赞叹郭嘉洞若观火的同时,也不由为陆离对孙权的评价而感到些许惊讶。
曹操看着郭嘉:“不想伯安竟对他评价这般高。”
郭嘉接过曹操递过来的那封孙权写给陆离的信,看完之后道:“此信对得起这份评价。”
曹操也没有认为对不起,正因为对得起,这才让人忍不住感叹呢。
有些事情你知道不对,却不得不一条路走到黑。
有些人你知道是威胁,但又确实是时机不对,使得你无法动手。
曹操不可能在这个时候放下北方的事情跑到南边去,袁氏那三州之地可是实打实的,真让对方缓过气来,再想要对付,那难度跟重头再来也没什么区别了。
孙权便是再惊才绝艳,威胁甚大,也比不过如今北方有着三州之地的袁氏。
站在不同立场上,对于很多事情是会有着不同看法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