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市舶司使权力大,利益更大,章程人员都是现成的,机构相对独立,市舶司使能够自己说了算,管理起来比户部还简单,人还自由。
  赵淩一个吏部侍郎,凭什么占着户部的官职不放?
  现在放了,但是放给了太子。
  薛侍郎当然是没有胆子去恼恨太子的,但跟赵淩别苗头的胆子很足。
  赵淩都觉得这人不知所谓,压根懒得理他。
  不管钱从哪里来,规矩先定好。
  保护弱势的孤儿寡母,这些朝廷官员并不怎么看重,他们看重的是朝廷对于地方统治力的进一步加强。
  这个看重,有的支持,有的反对。
  毕竟这动到了一些人的根本利益。
  像赵家,人在神都,但大部分的家业其实是在老家泸阳县。
  赵家分家的时候,房产方面,赵缙得到的是元庆坊的老宅,赵茂是给另外置办的两栋宅子。
  至于现在住的尚书府是属于朝廷的,肯定不能传给赵辰。
  赵辰这个长子继承的就是老家泸阳县的大宅、田庄,以及一应的产业。
  这些都不需要明说,而是约定俗成的。
  神都是天子脚下,置办产业太过打眼。
  世人落叶归根的思想很严重,官员致仕都是说的告老还乡,所以家业基本都置办在老家。
  按照现在人的思维,家业最大的部分就是田地。
  这些官员多多少少会在老家置办大宅田产,自己的亲族也同样如此。
  他们在朝为官,在野就是乡贤。
  赵淩要成立里办,让朝廷直接派人插手一直到村一级的管理,就是在分薄这些人的权力,影响他们的利益。
  这些东西当然不可能直接写进奏折里,赵淩的奏折就是单纯针对吃绝户的问题,出发点是尽可能保护任何一个大虞百姓。
  大虞幅员辽阔,近些年西北增加了一个面积堪比州的铁脊县,南方增加了宁州和吴州,中西部眼瞅着黑龙泽要变成黑龙州,不仅缺官,更加缺人。
  社会已经如此缺人了,还要被人把百姓们弄死,这能忍吗?
  至于这些人既然在老家日子过不下去,那就带着财产在朝廷的主持下,换个地方生活,起码能活下去。
  一个地方如果由大量移民构成,那么社会环境也会相对开放包容,没有宗族势力的对抗,朝廷的管理也会更加容易。
  这些东西都不需要明说,就像是那本弹劾赵茂和赵王氏的奏折,也不明说是针对的女官。
  这么大的事情,当然不是一次小朝会就能决定的。
  但也不是能不了了之的事情,起码这个年,大家都别想好过了。
  至于为什么赵淩写这封奏折的原因,很快就被扒了出来。
  侯府书房里,一大家子坐得三三两两。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