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她还真不知道怎么当个婆婆。
  她总共就俩儿子。
  小儿子成亲了,但是分出去单过,“儿媳”还是个男的,平日里相处就跟多个小儿子似的。
  她的妯娌们倒是有许多儿媳,但那种不是想着我拿捏你就是你拿捏我的相处方法,她看不过眼。
  窦荣第二天很早就到了,窦姜氏往他背后看了看:“瑞瑞没来啊?”
  “没。他今天还得去贡院那边上课,有人今天要塞人进来,他得去看看。”
  一个部门一次招收了那么多人,要求还“不高”,对很多人都很有吸引力。
  谁家还没个举人以上学历的待业青年呢?
  虽然现在还没确定具体是什么官职,但通过正式考核之后,肯定是个官。
  这可比翰林院的那些个临时工好多了。
  很多人家里并不缺钱,也不指着一个小官的俸禄过日子,但有没有官,其实就是有没有权,是社会阶级的象征。
  商人、地主就算有再多的钱,在官员面前照样低一头。
  赵淩知道其中的规则,其实不在意塞不塞人什么的,只要培训通过就可以,培训通不过,那到时候也不能说他没给机会。
  数学这东西吧,不会就是不会,不是有没有机会。
  第146章
  赵淩通过“扩招”, 两个班人数达到了五十人。
  过年前又“请走”了七个人,给剩下的四十三个人布置了海量的寒假作业,确保他们过年期间能够做到笔不离手。
  他打算得很好, 打包了心爱的豆豆就去到了窦荣的庄上过年。
  也可以反向理解为, 窦荣打包了心爱的石狮子去了庄上过年。
  窦荣的庄子比较远, 平时他们没什么时间去。
  他想着也没人能找过来。
  结果发现想多了。
  窦桓和林氏也过来了, 自然带着窦姜氏一起。
  倒不是说他们就住到了窦荣的庄子上, 而是窦桓的庄子就在隔壁。
  当初窦姜氏给两个儿子置办产业都是一起的。
  窦桓是长子,自然需要重视;窦荣没养在身边, 有所亏欠,也得补偿。
  最后的结果就是窦姜氏在给两个儿子置办产业的时候, 尽量做到一碗水端平。
  城内的铺子,城外的田产, 都是一样的。
  赵淩感觉像是还住在城里一样。
  两边庄子的距离,甚至比从镇国公府到桃溪巷还近。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