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还好,顾轮胎没有叫顾轮胎,他的皇祖父给起了个小名叫稳稳。
  赵淩适逢其会,跟着一起去看了刚出生的小皇孙,还抱了抱,不用看顾潥的表情,就知道这个爷爷心里面想的肯定是:走路一定要稳当啊。
  是的,这位爷爷甚至都没有想着让大孙子将来如何开疆拓土治国安邦,只想着让大孙子别像他爹那样走路平地摔。
  顾潥这时候还没意识到杜仲胶意味着什么,也只是觉得装上了轮胎之后,尤其是装了轮胎的车子行驶在水泥路上的时候,更加平稳、快速。
  窦荣倒是知道更多,他拿着杜仲胶在新船上不断试验各种密封和缓冲件。
  从一开始的只是在船上安装琉璃窗,到渐渐应用到更多的地方。
  图纸改了又改,窦荣和赵淩现在几乎每天下午都待在船坞。
  顾潥喜得金孙,对赵淩明明已经造好了两艘船,怎么还在造船的事情并不放在心上。
  这种小事情,亲学生爱折腾就折腾呗,平时又没少折腾,还都是好事。
  只是工部的其他人不干了,一状告到了工部尚书那里。
  工部尚书也是愁。
  工部其他人知道赵淩后台硬,他难道还能不知道?
  工部因为有了赵淩这个郎中,户部那边给钱痛快了不少,只这点,他们工部就该把赵淩供起来。
  其他人知道赵淩造的船已经下水了,他难道还能不知道?
  他都上去玩过好几回了……咳。
  真是的,大冷天的还得去湖边。
  老头拢了拢大毛领子,又紧了紧羊绒帽子和围巾,再披上一件貂皮大氅,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才鼓起勇气到凭栏湖边的船厂。
  船厂里面不算人声鼎沸,一群人一边计算一边干活,各种工具和器件摆了满屋。
  老头一来,就有人进来通报。
  赵淩等人放下手上的活计,过来迎接:“褚尚书,您来得正好。我们这儿有个问题搞不明白,您来看看。”
  老头本来还想说船都造好了,是不是该把匠人还回去了,结果被赵淩这么理所当然的一问,瞬间就被带沟里去了。
  能干到工部尚书,老头肯定是懂技术的。
  他也知道杜仲胶的事情,轮胎和原先下水的两艘画舫上装的琉璃窗都用到了杜仲胶。
  是的,两艘。
  工部其他人以为是一艘,实际上是两艘船。
  一艘赵家在用,一艘在宫里头给了太后娘娘。
  现在讨论的构件更加精密,但难不倒他。
  他上手很快,甚至第二天还去叫了一些能帮上忙的官吏过来。
  人手一多,干活的速度更快。
  这些人手里,还包括了两个告状到工部尚书那儿的。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