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他完全不明白一个人怎么能懂那么多东西。
  他在赈灾结束后就带队……跟队回了神都,在当时接触到的相关知识到现在还没消化完。
  赵婉蓉说的很对。
  哪怕他们将来没有封地的管辖权,也能做很多事情。
  宾客们全都到齐,吉时一到,就由管博澹担任司仪开始宣读祝词。
  作为主宾,王太后今天站在最上首,在管博澹宣读完祝词后,给赵淩戴上一顶缁布冠。
  管博澹继续宣读第二段祝词,意思和第一段是一样的,只是换了一种说法。
  王太后给赵淩戴上第二顶皮弁。
  管博澹宣读第三段同样意思的祝词,王太后最后给赵淩戴上第三顶爵弁,就是赵淩之前在文华殿里试过的小金冠。
  王太后给赵淩敬醴酒,赵淩双手接过饮下。
  嗯,淡淡的玉米酒。
  管博澹再再宣读祝词。
  王太后这时候才给赵淩赐字:“瑞者,祥瑞也,吉兆之谓也。赐字瑞,愿汝一生逢凶化吉,平安顺遂。”
  赵淩听到这个字,下意识看了一眼顾潥,发现顾潥也在对自己看着,赶紧端正姿态。
  管博澹最后一遍宣读祝词。
  赵淩觉得自己太让师公操劳了,怪不得他外祖父不太乐意当司仪,那是真的辛苦。
  他脑子里想着,走到赵骅和赵王氏跟前,先拜谢父母,然后再对宾客拜谢。
  到这里,主要的冠礼流程已经走完,接下来就是吃饭。
  饮食文化是一项经过各种食材、调味料的开发,经过长时间不断的尝试、沉淀、改良而成。
  赵淩脑子里的食物,比现在的时代领先几个世纪。
  虽然受限于食材和调料、以及工业技术,很多食物没法做出来,但现在赵家的饭食已经是出了名的好。
  朝中不少人想让赵家开酒楼,无奈赵家的食物好吃,除了新鲜的烹饪手法外,风味好的一大原因来自于自家养的食材。
  这些食材产量有限,没法满足一座酒楼的供给。
  赵王氏只是在点心铺子隔壁开了一家卖烤鸭、烤鸡、卤鹅和鱼丸的店。
  门脸极小,供应量极少。
  让诸位大臣们心心念念的红烧肉,更是花钱买不到。
  有些大臣不动声色地看向聂院使:还得是这老小子奸猾,把赵淩调到自己身边,天天吃得满嘴流油。
  这才几天,胖了一圈。
  第130章
  宴席的桌案一张张摆下, 宾客们纷纷入座。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