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历史上介绍诸葛亮的戏份本是属于徐庶的,徐庶倒也确实跟刘备提起过,但更加具体的介绍,因为如今对方跟关羽等人同在新野,倒是让司马徽承担了这个任务。
  司马徽抚须道:凡成大事者智不可少,玄德几番流离,非能力不足,亦非时运不济,而是少一谋主耳。
  谋士也是分很多种的,专注军事的,辅佐明公判断的,管后勤的,与各方外交的,还有统筹全局的,亦有为一切定下大纲规划的。
  历史上,如诸葛亮那般与刘备有隆中对,告诉对方如今局势如何,他们应该如何做是这样的存在,给朱元璋提出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朱升也是这般的人。
  刘备知道司马徽说的一点问题都没有,但他惊讶于对方竟然会对自己说这个。
  毕竟他原本以为对方已经被陆离忽悠到曹操那边去了,怎么现在看起来反而是
  刘备:谋主何其难觅,备便知不足,又该如何弥补?
  找错误是一种本事,找到错误之后解决错误同样是一种本事。
  不同于跟陆离认识了好长时间,还是因为对方已经从别人那里知晓了诸葛亮的存在,才稍稍提及了些许。
  此刻面对刘备,司马徽却是一上来便开口进行了介绍。
  也就是陆离不在这里,不然高低得对这种不同待遇表达自己的抗议。
  要不说人家是天命之子呢,你瞧瞧,这待遇就是不一样昂。
  第218章 不事二主
  陆离很清楚,有些巧合实际上是刻意安排。
  比如说自己无意间知晓了诸葛孔明这位贤才,又比如说对方恰巧在自己前来拜访的时候不在家中。
  人家不想要见,你就算硬是要等下去,也不过是让对方也硬是不回来,甚至干脆直接换个地方。
  陆离虽然不介意瓜到底是主动落到怀里来的还是强扭的,但对于这种强扭也扭不下来了的,他干脆利落的结束了第一次的茅庐打卡。
  所以说年纪上来了就这点不好,他要是年轻上二十岁,哪怕是十岁,这个时候说不定都在对方茅屋外面打好地铺了。
  诸葛亮倒是不知道自己如果面对的是年轻的陆离会遭遇什么,因为他实际需要应对的就是如今的陆离。
  而真正体会过陆离死缠烂打能力的,也就一个郑玄而已。
  在山上掐算着时间,太阳即将落下之前,诸葛亮带着书童回到了家中。
  从机关的存放槽里取出了那封拜帖,按照字如其人的说法来看,那位陆侍中绝对是一位很美的美人了。
  而且态度看起来很认真啊,诸葛亮心里有被认真对待的开心,但这不足以他改变自己最初的想法。
  他不是那种别人给口水喝便感动得不要不要的廉价人才,在自比管仲乐毅这件事情上,诸葛亮可是很认真的。
  诸葛亮将那份拜帖收起来,思考着要不要将搬家提上日程,但只是想了想就放弃了,毕竟这事办起来又麻烦又费钱。
  而且总有种自己如果要搬家,会错过很重要的存在的感觉。
  荆州不好错过的人,诸葛亮脑中迅速闪过几个人名,尤其是几个经常在自己的友人书信中提到的人名,陆伯安是一个,刘玄德也是一个。
  襄阳。
  随着战局的僵持,陆离的处境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至少预想中的二顾茅庐不得不延期一段时间了。
  如今的情况是怎么一个情况呢,吕布虽然没能继续前进,但也没有被打得后退。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