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安禄山刚起兵的时候,哥舒翰还不以为意的,想着小蚂蚱蹦跶成不了什么大气候,没几天就能把安禄山给摁死,但事情的发展超出了预料。】
  【接连沦陷的城池让哥舒翰有了不祥之感。事实上,没有多久,李隆基继而连三的骚操作就坐实了他的不祥之感。】
  【被李隆基重新启用的时候,哥舒翰有种大祸临头的感觉。他表示自己已经中风,实在上不了战场。但李隆基下了死命令,你必须去。】
  [人家都中风了,我的天哪。]
  [李隆基没人性。]
  [让一个中风的人去能干什么啊?]
  [唉,哥舒翰实惨。]
  大殿前的众人,又沉默了。
  刚刚你一眼我一语的,“哥舒将军中风不能出战”的话还犹在耳畔。
  现在,天幕就甩了他所有人的耳光。
  有什么不能出战的呢?皇帝下了死命令,哥舒翰就是死了,尸体也被去战场。
  李隆基只觉得在听什么天方夜谭。
  让中风的老将去守潼关?
  他想问问天幕里的自己究竟是怎么想的,明明都叫李隆基,为什么他就是不理解他呢?
  这是人能想出来的办法吗?
  【没办法,哥舒翰只能收拾包袱去潼关了。但事实上,让哥舒翰守潼关,是不如高封两个将军守潼关的,哥舒翰因为身体原因,只能将部分指挥权给了身边两个大将,但这两个大将不对付,有劲不能往一处用。】
  【如果让哥舒翰死守潼关,能守住吗?潼关易守难攻,守住的几率很大。但这时候,李隆基又开始他的骚操作了。】
  第109章 崤山古道,埋骨之道
  【推测哥舒翰能够守住潼关的理由, 不仅仅是潼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更是因为在安禄山忙着享受当皇帝快的时候,他的屁股起火了。】
  【在安禄山的后方, 有四个人于乱世挺身而出,带领大批军民,高举反对安禄山的大旗, 这两股势力在两地分别努力, 锲而不舍为大唐而努力。】
  【这两团力量越来越强, 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形成了以颜杲卿和颜真卿领导的河北战场, 以及郭子仪和李光弼领导的河东战场。】
  【如果潼关能守住,安禄山后方失火,自顾不暇, 那么就能完全扭转现在的被动局面。】
  【但我们刚刚提到了, 李隆基又开始搞骚操作,他不让哥舒翰守潼关了,他让哥舒翰出兵去攻打陕郡。】
  【李隆基为什么会突然做出这个决定呢?因为他得到消息,安禄山在陕郡仅仅放了四千的兵力, 如果哥舒翰出兵攻打陕郡,收复陕郡是完全没有悬念的事情。】
  [不守潼关去打陕郡?他怎么想的?]
  [别想了, 你永远都猜不透李隆基的。]
  [好好守潼关不好吗?]
  萧崇看傻了:“为什么不守潼关, 要突然去打陕郡?”
  宇文融猜测:“如果把陕郡收回来, 也能算上一点战绩?”
  萧崇更困惑:“可安禄山怎会放区区四千的兵力在陕郡, 万一这是诱敌深入呢?”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