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所以在这个时候有人提出了反对:“杨国忠谋反,其将吏皆在蜀,不可往。”】
  【除了这个理由,还有一个不合适去蜀中的理由。站在逃跑的角度,蜀中的确是个好地方,远离战场,并且易守难攻,至少能保性命无虞。但是站在恢复山河的角度,蜀中这个地方就太不合适了。】
  【在场的所有人,除了李隆基,大概是没有人一心想着逃跑的,甚至有人建议,现在即刻返程回长安去。李隆基年轻时的意气风发都在这些年的享乐之中磨干净了,属于帝王的骨气都没有了。他还是想去蜀中,只是众人议论纷纷,刚刚又经历了军变,他不敢说。】
  【在众人没商量出结果原地徘徊的时候,转折点出现了。有一群百姓拦住了队伍,他们拦住了李隆基的马前:“长安那是陛下的家啊,长安周围的皇陵里都是陛下的祖先,陛下为什么一定要走呢?”】
  【很明显,不仅在场所有人不想逃到蜀中,连现在这些百姓也不希望李隆基跑掉。这话明显让李隆基犹豫了,他坐在马上徘徊着,在做极大的心理斗争。但是最终,他还是继续往蜀中的防线前进。】
  [我是真的生气啊,我真的生气!]
  [李隆基身上没有一点大唐的骄傲。]
  [这个时候要是真逃了,大唐就没救了。]
  [虽然我也不喜欢李亨,但是这个时候李亨站出来还是好的。]
  [所以李隆基为什么不能早点嘎掉啊,这样至少在史册上,明君也有他的一席之地。]
  天幕之下,百官哗然。
  “这,这……”
  “是否有些过分了?”
  “奸臣杨国忠已经死掉了,没有人蛊惑陛下了呀。”
  张九龄痛心疾首看着天幕,像是不敢相信天幕里那个徘徊着,为保住性命宁可把大唐国都彻底放弃的那个人,是他一直追随的皇帝。
  杨国忠已死,奸臣不再当道,身边那么多人一心相劝,都没能让陛下改变主意吗?
  李亨捏着拳头,开始紧张了。
  这之后究竟发生了什么?
  他既担心天幕里的自己做了什么,有担心天幕里的自己无所作为。
  李隆基脸上几乎看不到什么笑容了。
  他跟着天幕的描写开始想象自己畏缩不前的模样。
  这样国家存亡的时候,他依旧在苟延残喘只顾保自己的命。
  也难怪后人听过之后如此气愤。
  【李隆基执意要走,百姓就只能去拦住在李隆基身后的太子李亨。“既然陛下不愿意留下,我们所有人愿意跟随殿下斩杀敌人,夺回长安!”】
  【堵在李亨面前的百姓越来越多,李亨很犹豫。“父亲远行,这一路凶险,我怎么能离开父亲左右呢?并且我还没有当面跟我的父亲辞行,让我先去和父亲禀报吧。”说着,李亨就要掉马追上李隆基。】
  【但是百姓依旧把他拦住,李亨的两个字甚至把李亨马上的缰绳给抓住了,他们情真意切:“如今胡人犯我中原,江山分崩离析,父亲你也看到民心所向究竟是何处,在这个时候如果不顺应民意,夺回长安,复兴无望啊!”】
  【一个儿子说完,另一个儿子赶快上去再加一把火:“父亲把长安收回,在长安迎接陛下归来,这才是真正的大孝啊!”】
  【在百姓和两个儿子共同的努力之下,李亨终于答应,不跟着李隆基一起逃跑了。】
  【李亨这里在发生激烈的讨论,前面的李隆基看自己的儿子没有跟上来,停了马,但左等右等,自己的儿子就是不来。于是他派人去看看后面到底是什么情况。这一打探彻底坏了,李亨他被拦着,回不来了。】
  【李隆基想明白了,最终只是仰天长叹一声:“这是天意啊。”父子两人就在此分道扬镳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