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他不仅没有这样的心思,他还在慎重考虑,陛下喜欢的究竟是那种人。
  很显然,每此天幕提到他,都和“口蜜腹剑”分不开关系。
  而陛下听了完全没有满意的样子,他甚至用警告的眼神看着自己。
  想升官,总得有一个让陛下看着顺眼的样子在啊。
  李林甫默默想着。
  他觉得天幕指出的那条路是行不通的,那不是明路,那是彻彻底底的歪路。
  应该有所改变了。
  打算改变的不仅仅是李林甫一个人,还有很多人。
  天幕消失后,日子如流水一般,一天挨着一天过,好像所有的一切都如往常一般。
  但总有些东西是在变化着的。
  李隆基最近总觉得自己的大臣们都像是变了个模样。
  比如那个张九龄,从前不那么擅长干实事,现在交给他的任务完成的可圈可点,从前最喜欢提拔的就是才识渊博的文人,现在已经多次提携没什么文化但有能力的新人了。
  还有宇文融,表现欲很强啊,每一次上朝的时候都力争言之有物,尤其是在财政方面,大有要干出一番作为的样子。
  不知道是受了什么刺激。
  李隆基想了想上次的天幕,感觉宇文融这是化悲愤为动力,砥砺前行了。
  这是好事,宇文融在搞经济这方面有大才,他愿意主动找活儿干来证明自己,无论是对他,对百姓,还是对整个大唐的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
  最让李隆基惊讶的李林甫。
  李林甫居然上谏了。
  最开始收到这围绕谏言主题的奏折时,李隆基并不觉得有什么特别,只觉得这话写的没什么文采,但是胜在中肯,虽不如寻常谏言一样激烈,但这温和的调调恰好戳到了他的心坎里头。
  习惯了被天幕背刺的李隆基感觉非常不错,翻了翻奏折准备看看这是哪个朝堂新人。
  直至看到名字,李隆基彻底恍惚了。
  谁?李林甫?这是口蜜腹剑,只会在下朝后嘀嘀咕咕的李林甫?
  他还记得李林甫的经典台词:这陛下的家事,不需要跟宰相商量。
  怎么回事,李林甫他转性了?
  从不承认自己已经老了的李隆基第一次觉得,或许自己真的是老眼昏花了。
  但这样的事情时不时发生,李隆基也逐渐不再怀疑它的真实性,接受了这个事实。
  这也是好事。
  但李隆基心里的警惕心始终没有放下了。
  毕竟安史之乱始终像是悬在他头上的一把刀,现在这个时间节点还没有到,他不能掉以轻心。
  朝廷的变化不仅仅是这批老臣带来的,还有新人。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