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他嘲笑李林甫没有文化,李林甫就反过来讥讽他,说他也没有文化。
  宇文融惊讶于李林甫为了骂他把自己也骂进去, 接着无所谓的笑笑。
  没关系,反正被嘲笑的那个弄獐宰相不是他。
  说到这个,为什么天幕还不讲他啊?
  适可而止吧, 真不知道一个被人嘲笑的弄獐宰相有什么好讲的, 根本没有人爱听。
  【在文化程度这方面, 李林甫和张九龄身上存在这鲜明的差异。李林甫是白字先生, 张九龄是文坛大家。环境塑造天才这句话放在张九龄身上是不适用的,他的出生地韶州在张九龄崭露头角之前就没有出现过什么能人,是个彻彻底底的文化荒漠。】
  【但张九龄没有被这样的环境影响, 他好像是为文而生, 七岁的时候就能写出极妙的文章,十三岁的时候得到了“此子必能致远”的评价。二十岁那年一举考中进士。】
  【张说看到张九龄后一见如故,大力提携张九龄,甚至给了张九龄极高的评价:“后来词人称首也”。张说是当时引领文坛的宗师性人物啊, 能得张说这样的评价,足以见其文采。《唐诗三百首》的开篇之作就是张九龄的诗作, 《望月怀远》中的那句:“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大家从小学诗肯定知道, 一般来说, 诗人仕途坎坷的经历和他的文学成就是成正比的, 唐诗讲究抒怀, 诗人处境最艰难的时候就是他们最有话讲的时候。但张九龄的官路和其他诗人相比, 可以说是一条康庄大道, 这更能看出他文学功底的深厚。】
  宇文融又在拍大腿。
  哎呀, 这回好了,天幕不说李林甫了,开始说张九龄。
  所以他究竟什么时候当的宰相,怎么当的,干了些什么,天幕能不能说两句。
  就是穿插在张九龄和李林甫的中间也是可以的,他的要求已经非常低了。
  李隆基看着站在大殿之中,风姿卓越的张九龄,心里满意的不行。
  这是他选出来的宰相,天幕夸他的宰相,他与有荣焉。
  李林甫的心情差到了极点。
  什么意思,天幕针对他是吧?
  为什么刚刚讲完他是个白字先生的事情,就开始讲张九龄是文坛领袖?
  这个坎是过不去了。
  早知道会面临这样的窘境,他小时候说什么都要刻苦读书。
  身为贵族又怎样,祖宗的荫蔽又怎样,他现在还不是得站在这里,和这个出身文化荒漠的布衣张九龄对比。
  更丢人的是,他在才学上完完全全被张九龄碾压了,他甚至辩无可辩。
  说多了可就成了比“弄獐宰相”更好笑的笑话了。
  【张九龄不仅才学出众,他整个人的气质也是超然的。我们之前讲的萧嵩是凭借长相让李隆基另眼相待的,但萧嵩俊美比较好理解,唐朝以肥为美,男子魁梧才是最好。萧嵩是武将,又有和关公一样的美髯,自然符合当时的审美。】
  【但张九龄能因为长相得李隆基另眼相待,那纯纯就是因为他一身的气质了。他和萧嵩是两种不同类型的帅哥。萧嵩符合当时唐朝人的审美,张九龄会更得现代人的青睐。】
  [你如果这么说那我就更喜欢张九龄了!]
  [我真的超爱张九龄的诗。]
  [萧嵩没听过,但是张九龄我熟啊!]
  [又是遗憾不能亲自去唐朝的一天呢。]
  大殿内也是一片赞声。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