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三个人互看一眼,只觉得鼻子酸。当初“告老”之时,本以为能安享晚年。
  梅敬竹心里苦啊:“大长公主,三人宅外日夜有人窥探,吾儿和吾孙春试、秋试屡屡不中,几经辗转托人寻问缘由,回说因为他姓梅,是梅家子孙……”
  晏敦更惨,儿孙反目,待字闺中的孙女至今无人上门提亲。
  而戚修明只一年时间,失去两个儿子一个女儿……
  三位老人先是不得离开国都城,又经历了白发人送黑发人,今年初,之前三人在朝堂之上订的律令或准则全都被废,就连当初耗尽心力才建成的、收养弃儿的慈幼局都在关闭。
  秦王和晋王完全不顾百姓生计,整日为迁都而争吵不休。
  多少人的一生努力都化为虚无。
  赵鸿翻译得非常准确,抢救大厅的医护们听了都觉得难过,邵院长和金老换位思考了一下就受不了。
  大长公主却一针见血:“百姓们劳作一整年,尚且吃不饱穿不暖,还要缴苛捐杂税。你们好歹高门大户,夏有凉冰,冬有炭盆,有白糖和白米吃,有大肥肉可以吃……”
  “每年还有官粮可以领,比起百姓来不知道舒心多少。”
  “慈幼局关闭了,就想法子再开起来,瞧你们这一个个的样子?”
  赵鸿一时不知要不要继续翻译,这听起来像是大郸的丑闻。
  三个老人家听了,脸色一个比一个难看,却也不敢反驳。
  大长公主就连训话都很温和,让人听着非常舒服,万万没想到,下一句话又令人吃惊不小:“方沙城慈幼局确实关了,本宫都养着呢,还养得都不错。”
  整个抢救大厅都震惊了。
  赵鸿脑海里忽然闪过一个念头,低声问:“大长公主,可是安置在方沙城西南角的地下?”
  第49章
  “不。”大长公主脸上有意味深长的笑容。
  这话一出,抢救大厅里的龙卫和神卫们长舒一口气,西南那样诡异的地方怎么能收养孩子?
  邵院长之前不明白慈幼局是什么,对大郸有什么影响,听了这么久才反应过来,大概相当于现代的福利院,收养弃婴和孤儿的地方。
  赵鸿向大家解释, 大郸没有男女可服的避子汤药,男女成亲以后基本就是不停地劳作和生育, 平民百姓养不起不得已只能遗弃。
  戚修明、梅敬竹和晏敦等大臣, 促成了慈幼局的创办。
  慈幼局会雇佣乳母和教养阿娘, 还有身强力壮的粗使婆子们, 一起照顾弃养的孩子。
  弃婴会交由局中雇用的乳母喂养,养到断乳再交到教养阿娘手里, 供养饭食和衣物, 养到成年离开慈幼局, 从此自立更生。
  慈幼局全靠户部拨款,从国都城试点成功后, 向各州府郡县推行, 算各地官员考核的一项。
  谁也想不到,国城都及周边的慈幼局, 只开了十二年不到就纷纷解散,实在让人唏嘘。
  而大长公主收养了慈幼局所有的孩子,实在令人意外又钦佩。
  赵鸿介绍完慈幼局, 忍不住问:“大长公主,孩子们不在方沙城西南,又在何处?”
  被刺配的神卫们在方沙城里设了许多机关,只有西南没去过,城内如果真有孩子,怎么可能瞒得过他们的眼睛?
  大长公主行事从来不拖泥带水,留了话给三位老臣:“遗诏你们已经见过了,该如何做,又该如何布署,可以先谋划起来。”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