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1 / 3)
不管北狄那边怎么想,这些人既然已经被抓回来,南枝就没有想过再放过他们,就像是北狄进犯边郡时一样。
可以说两国立场天然对立,如果局面逆转,那些北狄人别说给他们将士留活口,只怕是要血流成河不可,甚至北狄人性情暴虐,在动手之前喜欢将人折磨的生不如死。
站在南枝的立场上而言,他没办法对北狄人抱有怜悯之心。
南枝根据伴读每天来信,从那些黏黏糊糊的内容之中,找到有效信息,然后红着脸回信。
明明那些话并没有多少实质意义,还占据一大半信上内容,可南枝依旧选择纵容,愿意让伴读这么黏糊。
这种书信交流,莫名让人觉得他们似乎从未分开。
第311章
确认那些北狄人老实之后, 南枝将这些人打散,分批次安排到他之前规划好的位置。
负责押送人的是身为伴读副将的王不服,还有昭阳这两个人轮流押送, 而伴读则需要回京述职, 仁安帝要论功行赏, 这次大胜也是对于大夏的一剂强心剂。
更别说还活捉了敌方五万人, 这种壮举可以说是前所未有,北狄之前一直虎视眈眈恶心人, 很少有大规模南下的时候。
大部分时候喜欢派小股部队恶心人, 这也是为什么定国公必须常年镇守边郡嗯原因,因为北狄时不时会玩个偷袭。
或者在冬季缺粮之时, 他们就想要大举入侵抢粮,他们没有自己农耕的想法,缺吃的就抢别人的。
也是定国公开始镇守边郡之后, 将这些人打怕了, 才少有大股部队南下抢掠的情况。
不过之前并没有这么大规模活捉这么多人,之前也没人想过可以将这些人抓起来当苦力。
之前几任皇帝也不像南枝一样, 拥有后世更加成熟的眼界,或者说他们根本不想要劳命伤财。
毕竟不管是修路, 还是其他相关基建工程,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
一如当初的长城,就是为了修建起来抵御外族, 长城难道作用不大吗?
不, 它的作用非常大,可修建需要的人力物力并不少,最起码对于前几任皇帝而言,这些基础建设都是没有那么多人能够去完成。
这些都是大工程, 操作不当就足以将整个王朝拖垮,一个有理智的皇帝都不会这么干。
他们不是不想搞,而是没有条件。
南枝和他们不同,他们在没条件的时候会选择妥协,觉得影响相对也没那么大,毕竟路况只是差,并非完全不能用。
也就是说并不影响人员流通,只是速度快慢问题,短期而言确实不算什么,可真把路修好之后,路程时间缩短,物流会更加迅速。
对于经济而言是件好事,市场流动起来,才能创造出更大的收益,还有更大的市场。
这样形成良性循环,才不至于国库空空,这还仅仅是其中一方面,其他的好处更是说不完。
功在当下利在千秋的好事,前期投入太大,财力物力人力缺一不可。
之前对于北狄,一方面是没有想过抓对方当苦力,毕竟也没有先例,再加上抓住战俘当苦力这一点之前也没人干过。
另一方面,就是北狄人着实能跑,只要发现打不过就开始四散而逃,再往上是草原,气候也不太好,他们根本没办法追。
况且敌方四散而逃太过分散,想追也找不到一个确切方向,花那个大功夫去追人也不划算。
因此少有一次性抓这么多人的时候,伴读这次能做到,说起来还有一部分功劳属于南枝。
南枝根据系统抽到的奖励,以及他对上辈子的某些战役为案例,整理出一套兵书。 ↑返回顶部↑
可以说两国立场天然对立,如果局面逆转,那些北狄人别说给他们将士留活口,只怕是要血流成河不可,甚至北狄人性情暴虐,在动手之前喜欢将人折磨的生不如死。
站在南枝的立场上而言,他没办法对北狄人抱有怜悯之心。
南枝根据伴读每天来信,从那些黏黏糊糊的内容之中,找到有效信息,然后红着脸回信。
明明那些话并没有多少实质意义,还占据一大半信上内容,可南枝依旧选择纵容,愿意让伴读这么黏糊。
这种书信交流,莫名让人觉得他们似乎从未分开。
第311章
确认那些北狄人老实之后, 南枝将这些人打散,分批次安排到他之前规划好的位置。
负责押送人的是身为伴读副将的王不服,还有昭阳这两个人轮流押送, 而伴读则需要回京述职, 仁安帝要论功行赏, 这次大胜也是对于大夏的一剂强心剂。
更别说还活捉了敌方五万人, 这种壮举可以说是前所未有,北狄之前一直虎视眈眈恶心人, 很少有大规模南下的时候。
大部分时候喜欢派小股部队恶心人, 这也是为什么定国公必须常年镇守边郡嗯原因,因为北狄时不时会玩个偷袭。
或者在冬季缺粮之时, 他们就想要大举入侵抢粮,他们没有自己农耕的想法,缺吃的就抢别人的。
也是定国公开始镇守边郡之后, 将这些人打怕了, 才少有大股部队南下抢掠的情况。
不过之前并没有这么大规模活捉这么多人,之前也没人想过可以将这些人抓起来当苦力。
之前几任皇帝也不像南枝一样, 拥有后世更加成熟的眼界,或者说他们根本不想要劳命伤财。
毕竟不管是修路, 还是其他相关基建工程,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
一如当初的长城,就是为了修建起来抵御外族, 长城难道作用不大吗?
不, 它的作用非常大,可修建需要的人力物力并不少,最起码对于前几任皇帝而言,这些基础建设都是没有那么多人能够去完成。
这些都是大工程, 操作不当就足以将整个王朝拖垮,一个有理智的皇帝都不会这么干。
他们不是不想搞,而是没有条件。
南枝和他们不同,他们在没条件的时候会选择妥协,觉得影响相对也没那么大,毕竟路况只是差,并非完全不能用。
也就是说并不影响人员流通,只是速度快慢问题,短期而言确实不算什么,可真把路修好之后,路程时间缩短,物流会更加迅速。
对于经济而言是件好事,市场流动起来,才能创造出更大的收益,还有更大的市场。
这样形成良性循环,才不至于国库空空,这还仅仅是其中一方面,其他的好处更是说不完。
功在当下利在千秋的好事,前期投入太大,财力物力人力缺一不可。
之前对于北狄,一方面是没有想过抓对方当苦力,毕竟也没有先例,再加上抓住战俘当苦力这一点之前也没人干过。
另一方面,就是北狄人着实能跑,只要发现打不过就开始四散而逃,再往上是草原,气候也不太好,他们根本没办法追。
况且敌方四散而逃太过分散,想追也找不到一个确切方向,花那个大功夫去追人也不划算。
因此少有一次性抓这么多人的时候,伴读这次能做到,说起来还有一部分功劳属于南枝。
南枝根据系统抽到的奖励,以及他对上辈子的某些战役为案例,整理出一套兵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