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女知青奋斗记 第78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她也不仅仅要钱,霜露的质量比起国外大牌护肤品是不差的,但是包装确实不如那边,白露借着代理权的商谈,顺利购买了回来十几套生产线,有药厂用的也有日化厂用的。
  这些机器和以前西方国家忽悠华国的旧机器不一样,都是全新的,廖杰如今在大学里学的就是这方面的东西,他亲自去港口接了一趟货,又带着专家回到木家堡。
  有了这些设备,木家堡制药厂和霜露日化厂简直如虎添翼,解放出大量的人工去生产更多的产品,加上这一年吸收的退役军人,产量翻了一翻。
  何北平确实是个人才,她在木家堡的时候只是跟着老师们学习。到了京城后,她成了温润的副手,两个人共同发掘市场。
  白露在京城买了一个铺面,开了一个大药房,里面出售所有木家堡制药厂的药品。但京城这么大,如今的主要交通工具还是自行车,只一个药店自然是不够的,只是白露刚刚拿下了京城的厂子和十几条生产线,后面还有很多用钱的地方,实在没有余力再购买更多的铺面。
  但这个时代和后世不一样,几十年后,你要售卖药品,得开专门的药店,还要有药师坐堂。
  而在八十年代,老百姓们购买药品最主要的场所既不是医院也不是药店,而是小卖部。
  没错,就是村里售卖零食烟酒的小卖部,他们也售卖药物,一千粒一大瓶的安乃近、去痛片等药品购买回去分散卖,是眼下这些刚刚开起来的小卖部的特色。
  因为这个时候的人其实很害怕去医院,百姓们不只不相信中医,他们对西医也是持怀疑态度的。原因是这个时候很多地区都发生过注射药物造成残疾、死亡的例子,去医院又需要花费大笔钱,他们宁愿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判断身体出现的不舒服是感冒了还是吃坏肚子了,然后自己去买药吃。只有在情况比起严重的时候才会前往医院。
  这是没办法的事情,成年人的思想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只有随着医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调整过来。在这个时候,白露也只能用这种随大流的方式来推广木家堡制药厂出品的药物。
  温润和何北平兵分两路,温润去各大医院、卫生院、诊所谈木家堡制药厂生产的处方药,这些存在禁忌的药物白露只在医院和华安堂出售,怕大家滥用药物。
  而何北平就去这些新开起来的小卖部,谈日常用药和保健用药,这些药品的安全性要高一些。
  在这个关口,大领导的私人秘书忽然找到了白露。
  “您是说,他们已经开始行动了?”
  会议室里只有三人,给白露颁发奖状的大领导,国安部的一位领导和白露。
  “对,就这个月,几乎所有黑玉草生长过的地方,都有倭国商人去洽谈投资,且都是医药相关的项目。”
  国安部的领导面色难看,中倭建交比中国和漂亮国建交还早,所以对于他们的商人到国内来投资,华国只能持欢迎的态度,但谁都晓得,这些商人说是投资,其实狼子野心,全是冲着黑玉草来的。
  “已经灭绝过一次了,他们这次绝对不敢再像如以前那样行事,咱们不怕他们来硬的。种植基地里面的防卫怎么样?”
  白露也没想到对方速度这么快就能找来,她最担心的便是种植基地,倭国对于黑玉草执着了几千年,且他们在入侵前很多年便勘测了华国地图,对华国的地貌怕是比大多数华国人都熟悉。难保不会出现什么问题。
  “这点不用担心,基地都在深山里,每个基地都驻扎着我们的军队,陆军战士、高炮团、空军战士联合守卫,外人,尤其是外国人,上天入地都进不去。”
  “那两位领导找我来是为了?”白露不解,她是很相信国家的,这件事国家有了防备,她相信他们能做好。
  “现在往这些地方投资建厂的不仅有倭国人,哪里的人都有,且不少都盯上了药材加工厂,我们的人得到的消息,他们的加工厂不是生产成品药,而是打算聘请当地人把中药材炮制粗加工后,出口运到国外去。”
  这句话让白露立马坐直了身子。
  “我去年请张成达司令交上来的,需要到国际上申请专利的药品和药物清单,咱们这边提交上去了吗?”
  作者有话说:
  第148章 她必不会让这样的事情发生
  这一刻,白露脑子里想到的都是后世900多种被倭寇注册了专利的“汉方药”,他们偷走了我们的配方,偷偷注册专利之后又从我国进口大量的中药材加工生产,最后高价卖到各国,甚至我国。
  为什么旁边两个国家不遗余力的想把我们的文明据为己有,除了名以外,那必然是看中了利益啊。
  窃取文明、窃取文化,这是所有中医药传人心中最大的痛。重来一次,白露一定要阻止这样的事情!
  看着白露瞬间苍白的脸色和陡然攥紧的拳头,大领导倒是没有多想,对于倭国,历史因素在那里呢,隔着国仇家恨,年轻人控制不住情绪是正常的。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