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千百年来,日子越过越穷。
  多年前,我偶然遇到一个孩子,大雪的天,赤脚走上十多公里的山路,到州城的学校外面听别
  人读书。
  身上裹着稻草,冻得浑身是伤,用红肿的手指,在雪地上跟着教室里的学生一起学写字。
  那一幕,任谁见了,都难免难受。
  我问他,很爱学习吗?
  他说不知道,只是想学习,只知道学习是他现在唯一能用来改变命运,带着家人乡亲过上好日子的办法。
  他想家里人都吃饱饭,住好房,不会再发生沉塘,动私刑,生病了喝符水而死人的事。
  希望所有的人不再过一眼望见头,没有任何希冀的穷困日子,想走出大山,想活得鲜活。”
  屠姗静静的听着,大眼睛眨啊眨,看常有德脸上的动容,眼里的光点。
  不知道是不是她冷心冷血,没能感同身受常有德见到那一抹的心酸心情。
  可能在末世见了太多拼命活着的人,那里的人活着都困难,就没谁再费心思想其他,画面太过惨烈,导致她都变冷血了:“很励志,努力的人不会过太差。”
  常有德其实很走心的,被屠姗不走心的安慰给弄破防了,失笑摇头,他没卖惨,真的,单纯陈述事实而已。
  “确实很励志,我当时也是脑子一热,有了个想法,便在勤山镇办了个小学,想尽办法让穷苦学生上学。
  开始其实挺费劲的,穷苦人家,三四岁起就得帮着家里人做力所能及的活,让他们来读书,就等于失去半个劳动力,没有多少人愿意。
  何况读书还得费钱费物,靠读书过上好日子的又少,就更没人愿意了。
  首先转变他们的思想就耗了好几年。
  好在皇天不负苦心人,经过这么多年,加上当年那个孩子通过读书出息了,才让镇里的人改变思想,愿意送孩子出来读书。
  书倒是读了,问题也出来了,尤其是吃食上。
  家里少了个劳动力,孩子们就选择少吃,甚至不吃来填补。
  每天早出晚归的走山路,本就难行,还得花精力学习,回到家照常干活,不吃饭,身体怎么可能受得住,学习自然也好不了。
  我只能想办法,自掏腰包给他们寻摸些吃的,只是惭愧,我能弄到的也不多。
  听开心说起,三姐手里有粮,所以借着开心的便利,将你请家里来问问方不方便挪一些出来换给我。
  没能事先说清楚,是我们做得不对,还请三姐原谅。”
  常有德问得小心翼翼,为了那群孩子,他真是操碎了心,以前满世界寻摸,还动用关系,走各种渠道,但也杯水车薪。
  管了孩子后,孩子心疼家里人,偷摸省下来带回去,到头来进孩子嘴里的一点没增加,白忙活了。
  他知道了也不好说什么,都是穷给闹的,只能又给孩子加点量。
  一来二去,粮食更不够用了。
  他知道这么找上屠姗,有耍心眼,算计人的嫌疑,会影响她和开心之间的关系,但为了孩子,只能厚着脸皮开口。
  脑子一热就办了个学校,家底厚的人,说话口气都不一样。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