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1 / 3)
崔仪见众人明白,这才道:“我已经传信给前线的邓先生和贺将军,将如今杭州府的事尽数告知给了两人,想来他们不日就有回复了。”
有人疑惑道:“邓先生和贺将军都是先王的心腹,他们会同我们站在一边吗?”
这事崔仪也说不准,只得道:“这就要看那两位是如何想的了!”
说完,又有人建议道:“既然如此,那我们要不要先罢朝,以示抵抗宁王的决心,她总不会拖着我们去办事吧!”
“嗯,这样也好,如此也能让贺将军他们知道我们的决心。”
崔仪点头后,众人为终于找到办法抵制宁王,高兴地离去。
第二日朝会时,郁宁就发现包括丞相崔仪在内的近十人都没有上朝。
她派人前去询问,却得知那些人都称自己抱病家中,不能上朝。
连续三日后,郁宁听到这些人还是不愿上朝,也不愿处理事务,冷笑了一声,直接对谢维道:“带兵去把这些人的官服都刮下来,既然干不了事,那就不要白担了这官职。”
谢维领命后,直接带兵将罢朝的那些官员,抄了官服和官印。
其余群臣见到宁王如此刚厉,再不敢有反对之态,接下来数日,齐国朝堂在压抑的氛围中,适应着新的国君。
此时,齐国前线同晋朝的战争,并没有因为国君身亡而停下。
在晋军一再的偷袭中,齐军顾不得给两任齐王服丧,只得组织人手,抵制晋国的入侵。
在又一次击退晋朝后,当日闫兆顺的副将贺城回到军营中,众将领都不约而同前来相见。
他们都知道杭州府传来的消息,贺城也接到了丞相崔仪的来信。
“贺将军,崔丞相说的不无道理,如今齐王和世子相继去世,我们难道还要为那个宁王效力吗?”
如今宁王主政齐国的消息,已经传到了前线,军中之人,自然也有不服之心。
贺城如今身为三军统帅,知道闫氏无人之后,确实也动了心思。
不过,他心中还有忌惮,所以才没有立即发动政变。
如今看着自己的手下,吵吵着,都要让他自立,贺城心中还是有些犹豫。
“邓先生现在在何处?”
半响,贺城对身边的亲卫问道。
亲卫闻言,立刻出去军中寻人。
下面的人,听到邓先生这个名字,先是一愣,随即附和道:“对,要是有邓先生相助,将军何愁大事不成!”
邓先生是闫兆顺兄弟二人的老师,他的智谋在齐国国内都是有名的,众人闻言都面露振奋。
要是有邓先生支持,这军中的士兵,估计也能毫不费事的收服下来。
可是不多时,士兵回来报告,却说没有找到邓先生的人。
贺城心中一跳,派人打探,才知道原来前两日,邓先生就已经趁着两军交战之际,悄无声息地离开了军营。
这个消息,让原本就犹豫的贺城顿时又更加犹豫不决。
他原本是闫兆顺的心腹,从来没有过造反之心,只是闫隽和闫兆顺接连去世,军中人心不稳,他也渐渐动摇起来。 ↑返回顶部↑
有人疑惑道:“邓先生和贺将军都是先王的心腹,他们会同我们站在一边吗?”
这事崔仪也说不准,只得道:“这就要看那两位是如何想的了!”
说完,又有人建议道:“既然如此,那我们要不要先罢朝,以示抵抗宁王的决心,她总不会拖着我们去办事吧!”
“嗯,这样也好,如此也能让贺将军他们知道我们的决心。”
崔仪点头后,众人为终于找到办法抵制宁王,高兴地离去。
第二日朝会时,郁宁就发现包括丞相崔仪在内的近十人都没有上朝。
她派人前去询问,却得知那些人都称自己抱病家中,不能上朝。
连续三日后,郁宁听到这些人还是不愿上朝,也不愿处理事务,冷笑了一声,直接对谢维道:“带兵去把这些人的官服都刮下来,既然干不了事,那就不要白担了这官职。”
谢维领命后,直接带兵将罢朝的那些官员,抄了官服和官印。
其余群臣见到宁王如此刚厉,再不敢有反对之态,接下来数日,齐国朝堂在压抑的氛围中,适应着新的国君。
此时,齐国前线同晋朝的战争,并没有因为国君身亡而停下。
在晋军一再的偷袭中,齐军顾不得给两任齐王服丧,只得组织人手,抵制晋国的入侵。
在又一次击退晋朝后,当日闫兆顺的副将贺城回到军营中,众将领都不约而同前来相见。
他们都知道杭州府传来的消息,贺城也接到了丞相崔仪的来信。
“贺将军,崔丞相说的不无道理,如今齐王和世子相继去世,我们难道还要为那个宁王效力吗?”
如今宁王主政齐国的消息,已经传到了前线,军中之人,自然也有不服之心。
贺城如今身为三军统帅,知道闫氏无人之后,确实也动了心思。
不过,他心中还有忌惮,所以才没有立即发动政变。
如今看着自己的手下,吵吵着,都要让他自立,贺城心中还是有些犹豫。
“邓先生现在在何处?”
半响,贺城对身边的亲卫问道。
亲卫闻言,立刻出去军中寻人。
下面的人,听到邓先生这个名字,先是一愣,随即附和道:“对,要是有邓先生相助,将军何愁大事不成!”
邓先生是闫兆顺兄弟二人的老师,他的智谋在齐国国内都是有名的,众人闻言都面露振奋。
要是有邓先生支持,这军中的士兵,估计也能毫不费事的收服下来。
可是不多时,士兵回来报告,却说没有找到邓先生的人。
贺城心中一跳,派人打探,才知道原来前两日,邓先生就已经趁着两军交战之际,悄无声息地离开了军营。
这个消息,让原本就犹豫的贺城顿时又更加犹豫不决。
他原本是闫兆顺的心腹,从来没有过造反之心,只是闫隽和闫兆顺接连去世,军中人心不稳,他也渐渐动摇起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