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来到渔阳有十几天了,徐京墨每日除了去官学,就是喜欢出门找些美食。他去摊儿上吃晚疙瘩汤、馄饨,也只是看着那摆摊人怎么做饭,不曾和这些百姓搭话。
  不止他是这样的,其他的食客也基本都这样,偶尔有闲聊的,一听口音就知道不是本地人。难不成渔阳这地方处处讲究“食不言、寝不语”吗?
  尤大人不会限制他的行动,只是会盯紧他。来渔阳的外人,徐京墨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最后一个,但是无论谁来,这儿都是个“普普通通”的城池。
  “京都来的公子哥儿,怕是看什么都稀奇,随他便是。那个小孩儿找到了吗?”
  “还没有,属下怀疑那个孩子可能已经不在渔阳了。”
  尤大人眼里流出一丝狠光,“务必斩草除根。”
  他原是渔阳的同知,谁成想那位知府不识好歹,倒是成全他的功名路。不过知府的大女儿逃走了,一个小女孩儿焉能掀起什么风浪?
  徐京墨听说渔阳城西二十里外有处“高山流水”,初夏时山洞中有水流出,辅以阳光的灿烂和树木的森郁,独成一副美景。外放不就是工费旅游的好机会吗。
  他去找尤知府,“尤大人,本官听闻城外的高山流水别有一番意境,明日打算出城看看,若是官学有什么事,可让人来城外寻我。”
  不过是客气话,真有事情也是当地官员来解决,绝不会去找他。尤大人一脸向往的表情,“若非明日有公务,下官一定要与徐大人同行。那高山流水附近有一村落,每遇晨霁,瑞烟笼罩,似是仙境,您可一同看看。”
  “妙哉妙哉,多谢尤大人想告。”
  翌日,徐京墨带着观言和几个护卫一同出城。他们走的早,运气也不错,恰好看到了采村烟霁的美景。
  赶了一早的路,一行人也走累了,打算就地休整一下再去那处高山流水。
  徐京墨看着村里的百姓背着锄头、筐子往田间地头走去。为什么感觉这些人这么消瘦?
  “老人家,请问这边到高山流水还要走多久?”
  被徐京墨拦下的老人家,一脸的警惕,听完他的话,抬手指了指右边,“你们沿着这边走,约莫半个时辰就能到了。”
  说完他就想离开,徐京墨抢先一步开口问,“老人家能不能借我们打点水,我们从城里过来,这水都喝完了。”
  说着他就拿起那个空荡荡的水囊给老人家看。
  那老人似乎想要拒绝,但是犹豫再三,还是低声说,“你们跟着小老儿来。”
  老人家带他们回了自己家,走进去水井就在前院儿,院子另一侧堆着一些柴火,看起来这老人家家里也不富裕,一个院子里连个椅子都没有,大门甚至有点摇晃。
  老人家拿出来一个碗,碗很干净,但是碗口有缺。“你们用这个装水吧,装了水就早点离开。”
  “小子谢过老人家,老人家村里有食铺吗,我们想去买几个馒头、包子。”
  那老人家一双深邃的眼看着徐京墨,语气很冷淡,说“没有,只有城里才有食铺,小老儿什么都不知道,你们打了水就快些走吧。”
  观言拿出二两碎银,“老人家,我们不是坏人,只是少爷听说渔阳四景后就想来看看。我们不白吃白拿的。”
  老人家不接银子,也不再回话。
  徐京墨等人装好了水,留下一两银子才离开。不过也没有直接去往高山流水那处,而是走去了刚才看采村烟霁的高地。说是高地,其实也只是个土坡,九州几乎全是平原,所以这里才被誉为是齐朝的粮仓。
  他看着那些在田里劳作的人,似乎都比较消瘦;那几个在田间“溜达”的人,怎么感觉像是监工一样?
  这里的人似乎很警惕外来人,观言看出他对这儿有些疑虑,就问“少爷,可要我去打听一下?”
  “不必。我们都是陌生的面孔,又是一口的官话,他们不会回话的,先去高山流水吧。”
  徐京墨记得渔阳的税收算是中等水平,按理说这儿的百姓日子应该过的还不错,但是那补丁摞补丁的衣裳、消瘦的身躯,怎么样也看不出有哪里好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