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您要外放了吗?”刘民意想问很久了,他记得徐夫子说过想去地方上为民办点实事。
  “若是顺利,年底我会自请外放。你们不必担心,白大人、小岑大人都是很好的上官,你们留在翰林院也能学到许多。”
  他日若是想调去六部或者外放,翰林院的起点是最好的选择,何况他们进来就有正经差事,日后再做安排时就会更有优势。
  离开前,他要将一切都安排好。
  徐京墨忙着给皇帝交差,南宫云辞则是忙着收网。
  “墨雨,粮铺的情况怎么样了?”
  “小姐,去岁自我们的粮铺开起来以后,本地的粮商就开始降价,往年过年期间的米价最高,约莫能涨两成,今年过年期间的米价也就是一石一两银子。”
  南宫云辞又问,“其他时间呢?”
  “从最初的900文/石,到现在是500文/石。”他们已经开始亏本出售了,但是还不够。
  “我们转手的收益如何?”
  没错,南宫粮铺的打法就是我假装要和你竞争,然后等你不停降价我再去买,买了以后再卖去其他地方。
  本地的粮商都以为唐家是给她供应粮食的,却不知唐家是帮她卖粮食的。那些船来时是空的,走时确实满载着粮食的。为了掩人耳目,每次的船都是双数,两个一模一样的船,一个是空船,一个是载着其他货物的。
  码头上,熙熙攘攘的都是人,乍一看从船上卸粮食和往船上装粮食的又有什么区别呢?
  “到现在一共赚了四万两银子。”墨雨做事很谨慎,为了不引起本地粮商的注意,她收粮的动作很缓慢。
  粮食不能一直放着,等过一年以后,就变成陈粮了,价格会会很低。他们最开始收粮的价格卖出去,甚至还会微亏。反倒是徐家的玲珑点心铺帮忙消化了不少粮食,才让他们少亏了些。
  徐子凌本来打算按原价买粮食的,但是南宫云辞怎么可能让她吃这个亏,坚持用市价卖她,这样也能帮她省下运费。等到后面粮价跌下来,她才大批量的往外卖去。
  每个地方的粮价都不一样,唐家是建议她往金陵和西凉卖,因为这些地方的粮价一般都是800-900文/石,算上运费,她就算亏也不会亏很多。若是往临安、江都这些不缺粮的地方卖,是卖不起价格的。
  南宫云辞想着这粮铺至少要亏个几十万两,哪想到京都这些粮商那么蠢,一个个的比着降价,很快京都的粮价就低于700文/石,她不仅不亏,甚至还能赚钱。
  她无意于将农户拖入商战之中,这些百姓一年到头就指着地理这点出息活命呢,所以她打算收网了。
  “你安排下去,周边所有的村庄都去谈一下,只要签下与我南宫家合作的长契,今年收粮的价格不低于去年的九成,往后的价格不低于市价。”
  京都的粮商洗牌以后,这粮食的买卖价格也该要恢复正常水平才是。
  她拿下京都本地的粮食以后,原有的那些粮商就只能从其他运粮来卖,成本一定会高于她。谁掌握定价权谁就掌握了市场,至此,南宫粮铺的生意就算是立下了。
  墨雨也是个很有能力的人,“小姐放心,最迟十天就能定下。”
  眼看着就要到秋收了,她们放出消息,今年的粮价还要跌。那些粮商已经在买粮与不买粮之间徘徊,就算要买也一定会死命的压价。这种情况下,她再去与那些农户谈,会不好谈吗?
  “你多去找紫阁,最近多注意些,防着有些人狗急跳墙。”
  南宫云辞可是知道这群一心看钱的商人心有多狠,之前找了人来他们粮铺闹事,幸亏金吾卫的人帮忙,才顺利解决了麻烦。一计不成,自然还会有第二计。
  粮食生意开起来了,就不会只在京都一个地方,她其实并不喜欢粮食的生意,关乎民生的生意是真的不好做。
  墨雨的动作很快,虽然很多农户对他们这外来的商人有顾虑,但是眼下能给出这么高收购价格的只有他们南宫家。南宫家做粮食生意是新人,但是茶叶依然是百年老店,她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去打听,人往往相信的不是别人告诉你的,而是你自己问出来的。
  然而,此刻京都的粮商还在纠结要不要继续降价。
  “那小丫头小片子手上到底有多少银子?我们的价格一降再降,她那边每次虽然也会跟着降,但是总是慢一步。”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