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与将军解战袍 第56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他是大夏的君主,君为臣纲,天经地义。
  因此现场自然无人敢有异议。
  还纷纷表示要誓死追随陛下,顺便痛骂一番祁王倒行逆施,活该天诛。
  殷祝心想,真该让那小白脸来听听。
  这些状元榜眼探花郎骂起人来,可比他狠多了。
  虽然其中肯定有不少祁王的下属,甚至殷祝怀疑朝中至少有一半的大臣,都和祁王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但还是那句话,成王败寇。
  只要还坐在那个位置上,他有的是时间和这帮人慢慢清算。
  殷祝有如此底气,来源于他掌握了兵权。
  本质上讲,就是来自于他干爹。
  晖城之战就相当于一次大型的练兵,他当初调给他干爹的军队,将领是能在历史上留下姓名的,就连普通的士卒,也都是大夏最刺头、最凶悍的一波。
  就像王阁老说的那样,这些人都是大夏古老军制的遗留问题之一,由地痞流氓、山贼水匪、以及社会最底层的流民贫民组成,是任谁都避之不及的一支“烂人”军队。
  祁王当时一听他要的是这帮人,立马满口答应。
  他甚至是迫不及待地把人丢给了宗策。
  在他看来,这种军队又不服管,战斗力又低下,留在新都,只能白白空耗粮食。
  祁王的想法其实也不算错。
  禁军中大部分士卒,都来自于渴望免税的商人庶子、平民百姓,稍微高阶层一些的,就是像宗策这样的良家子或者将门后代,可比这种盲流罪犯好管多了。
  如果是其他将领带队,要么对着这一滩烂泥束手无策,要么就只会把官兵带成为祸一方的匪徒,靠着吸百姓的血来维持自己在军中的统治地位。
  但殷祝相信他干爹的本事。
  事实证明,宗策也丝毫没让他失望。
  他在晖城亲眼目睹了经过宗策调教后军队的战斗力,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犹如脱胎换骨一般,军中军纪严明,令行禁止,对当地百姓秋毫无犯。
  但这帮人的匪气尚在,上战场杀敌时,更是血性刚猛无比。
  打得北屹王太子都快怀疑人生了,稍微一动歪脑筋,还把小命彻底葬送在了大夏。
  而且最重要的是,祁王瞧不上这帮人,就不会在其中安插自己的实力。
  这些人在被他送到宗策手上后,就成为了彻彻底底、属于他干爹的班底。
  ——同时,也是他殷祝的底气。
  历史上,宗策也很看重这批从最开始便随他南征北战的老兵,给予他们亲兵待遇,伤残后,抚恤奖赏也十分丰厚,如果他们服役期满想要回乡,还会额外给他们一笔路费。
  越是底层,就越讲义气。
  宗策少年时家中窘迫,衣食住行与平民百姓无二,痛恨贪腐奢靡,自己也节俭躬行,理所当然会被他们视作“自己人”。
  但他又是个千古难遇的良将,以身作则,士不饱不先食,未授衣不先御,军心拥戴,勠力同心,每逢大战必有厚赏。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