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念繁星 第146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
  寝室里,祝繁星呆若木鸡地坐在椅子上,听郭晓春讲述她离奇的经历。
  叶铮是土木工程专业的大四学生,签约中铁某局,毕业后将被外派去阿尔及利亚某铁路工程的项目部工作,薪资不低,开的21000。
  阿尔及利亚位于北非,经济规模在非洲属于前列,环境也相对安全,那个国家被法国殖民过一百多年,目前的官方语言虽然是阿拉伯语,但法语依然通用,中铁某局在校招中的确需要招聘专业的法语翻译。
  食堂男把郭晓春的“神经病”行为在男寝说得人尽皆知,别人听了只是一笑,唯有叶铮,还真上了心。
  他把郭晓春推荐给招聘人员,说是他交往了三年的女朋友,想和他一起去非洲发展。郭晓春终于得到宝贵的面试机会,她下功夫准备了一番,在面试中表现优异,通过一面,闯入二面,又闯入三面。
  在一轮又一轮的面试中,她知道,叶铮的存在是有作用的。
  这一年的十二月初,郭晓春过五关斩六将,终于与中铁某局签约,将于次年夏天和叶铮、以及同一批招聘的人员一起飞往阿尔及利亚工作,职位是法语翻译,月薪16000元。
  与此同时,祝繁星也收到了来自法国高校的
  offer,好几份,和esme讨论后,她决定选择索邦大学的传媒类硕士专业。
  第129章 第23章小老虎,别紧张!加油!……
  不是只有大学毕业生们在为自己的前程努力奋斗,高中毕业生们同样如此。
  这个冬天,黄怡然走南闯北,赶着一场场的艺考。陈念安和他的同学们依旧坐在教室埋头苦学,距离高考只剩五个多月,陈念安知道,他只有一次机会。
  他升上高二的那一年,也就是2014年,9月初,国家正式启动新高考改革,a省作为试点省份率先走上改革之路,取消文理分科,采用“7选3”的选考制度,算是打破了一考定终身模式。
  第一批受影响的高中生是陈念安后面那届,这也意味着,如果陈念安这届学生高考失利,选择复读,2017年的高考制度将和2016年有相当大的不同。以陈念安为例,应届生能选考历史+物理,或政治+化学,而陈念安的物理、化学科目早已生疏,复读时再更改选考科目,竞争力会直线下降,所以他很难复读,即使复读,也只能选纯文科那条路。
  姐姐即将出国,弟弟还没长大,高考制度大改革,种种因素都决定了,陈念安必须放手一搏,没有退路。
  倒是有一个好消息,他写的那篇《女孩与老虎》在众多中学生创作的中篇小说稿里脱颖而出,和其他四篇稿子一起被出版社选中,将集结成一本中篇小说集正式出版。稿费不多,只有五千多块钱,但对陈念安来说,这是一件非常神奇且有纪念意义的事,更让他坚定了考大学时专业选择的方向,会和文学创作有关。
  2016年的除夕夜,陈念安、祝繁星和祝满仓依旧在家过。郭晓春又来蹭饭了,搞定了工作的女孩喜气洋洋,还搬来一箱饮料和一大袋零食大礼包作为新年礼物,她从包里掏出一瓶红酒,对祝繁星说:“星星,今天别开你爸的酒了,喝这个吧!”
  陈念安做了一大桌菜,还买了六个大闸蟹,四小只剥着蟹,喝着红酒或可乐,边吃边聊。
  祝繁星没见过叶铮,对此人十分好奇,问:“晓春,你后来和那个叶同学还有联系吗?”
  “没有。”郭晓春说,“放假前我是想请他吃顿饭来着,可他说不用了,他妈妈得了胃癌,要化疗,他很早就回家了。”
  叶铮是江苏连云港人,家里还有个弟弟,他告诉郭晓春,本来,他没打算出国工作,想继续读研,可半年前妈妈查出胃癌晚期,家里急需用钱,他只能改变计划,放弃深造,选择去非洲工作就是因为那边包吃包住,发的工资能全部寄回家。
  “你这么早就给了他三万二,会不会不保险啊?”祝繁星替郭晓春担心,“三万二呀!你得存多少时间。”
  “既然说好了,就不能出尔反尔。”郭晓春倒是很大度,“不过我和他说了,如果最后我没走成,他得还我三万。”
  祝繁星问:“什么情况下,你会走不成?”
  郭晓春说:“万一,我是说万一,我爸在我走之前就来抓我,那就会很麻烦。”
  祝繁星见过郭父,对那人不分青红皂白就甩下来的几巴掌记忆犹新,问:“会这样吗?”
  “概率很小,我已经提前做好准备了。”郭晓春说,“毕业后,我们这拨人要去北京集中培训两个月,等签证下来,八月底再出发。我和我爸说了,我签了一家北京的公司,他没别的要求,只让我每个月把工资寄回家。我打算七月份从北京给他汇一笔钱,让他安安心,等到八月份,我就飞走啦,到时候天高皇帝远,他还能怎么办?就算跑去北京找我,也找不到咯。”
  兴许是喝了酒,郭晓春神采飞扬,一扫往日里清清冷冷的模样,筹谋多年的跑路计划即将成功,她真的太高兴了,对于未来几年的艰苦生活,竟是一点也不恐惧,只盼着早走早解脱。
  祝繁星和她不一样,面对出国留学,心里还是会感到不安。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