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将军 第910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大唐对道观赐名极为重视,多含兴国安邦、延福国祚之意。朝廷将道教斋醮列入国家祭祀活动,成为国家礼仪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朝廷还每年赐给道观极多财物,保障道观正常运营。
  在大唐发展的过程中,佛家也多次起势。
  求香拜佛,更容易寄托念想。直到现在,民间的佛还压制道一头。
  比如武则天信佛,龙门石窟内的卢舍那大佛就是仿照武则天的五官轮廓雕琢。
  而且李隆基的信仰也不是从一而终,儒释道的信奉不断地变化。
  当朝首席宰相李岘,是人尽皆知的信佛者。
  秘书监王维是禅宗之人。
  大唐的官吏中对佛禅的信奉不在少数。
  至于信奉道家的,也就更多了。他们不免对道观产生信念。
  所以,韦伦说的,是许多人不愿提出的话。
  道祖、佛祖的奴隶,这句话特别刺耳。
  “宰相,佛与道是清修之地,是无为之所。国家每年给寺庙道观衣赐,有此事发生吗?”
  李瑄沉吟一番后,明知故问地向宰相们询问道。
  现在全国大小寺庙五千余座。
  大小道观有一千七百余座。
  当然,这些寺庙有的可能只有一两个僧侣、尼姑、和尚,有的甚至只接受香火,空无一人。
  但那些大型寺庙、道观,绝对是有大量耕地存在的。
  这些耕地一群和尚、道士耕不过来,会召流民耕种。
  这是隐匿户口的一种方式。
  李瑄从没有忽略过这一现实,他想听宰相、大臣们向他提出。
  但他很失望,除贱为良一年半以来,从没有官吏向他提起。
  没想到敲定除贱为良结束的时候,监察御史韦伦站出来。
  不论韦伦出于什么目的,他觉得韦伦是很有前途的。
  李瑄致力于国家发展,民族强大,百姓安康。
  是以,他对佛祖、道祖,敬而不畏。
  道士、僧侣、尼姑,就是清修的地方,散播“真善美”的信仰,要么超脱于凡尘俗事。
  像豪强一般土地兼并,豢养佃户,这是什么道理?
  “回陛下,一些道观寺庙确实有大量耕地,具体还要彻查。”
  李岘也只能如实向李瑄回答道。
  他因为虔诚信佛,不愿意深究佛门之事。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