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将军 第863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他认为就算是大唐无敌天下,也需要国旗。
  小小一面旗帜,能凝聚国家,使国家更团结。
  大唐战旗五花八门,没有代表性。如果一面深入人心的旗帜,彻底插满天下。
  大唐的商人、旅客,跋涉千里,到达异域胡天,还能看到城头所插的国旗,必能鼓舞人心。
  设立国旗的时候,李瑄本来想设立成有寓意的方方条条、星星三角,但突然又觉得国旗新始,那样百姓根本看不懂,也不适合此时代。
  华夏的图腾是龙。
  既如此,以龙为国旗,配合朱红色的边缘,形成华夏第一面国旗,让百姓一目了然。
  龙也代表祥瑞,寓意比那些花里胡哨的强太多了。
  “启奏陛下,大唐诸军有战旗,现有旗帜,是否多此一举。”
  刑部侍郎王玙向李瑄禀告道。
  这是许多大臣的想法。
  中原王朝对“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意识极深。
  不是没人想过国旗,而是以天朝上国自居,不需要国旗。
  大唐的兵马只要出现,就代表泱泱大国的身份。
  “朕不赞同此言。对天下万民来说,国旗可以小窥大,培养他们对国家的概念。另似朕诗中汉家旌旗满阴山一样,有国旗升起的地方,既为大唐的疆土。”
  在他眼里,国旗不是用来分辨国家,而是凝聚人心。
  他要天下插遍大唐玄龙旗,让胡人入所过城池的时候,敬畏地看着城头上的猎猎旗帜。
  文武大臣沉静片刻,没有劝说李瑄收回成命。
  在文武百官心中,劳民伤财的事情才是大事,治理国家才是大事。
  这种意识形态的东西,他们眼中并不重要。
  每一个县一面旗帜,整个国家也花费不了多少钱。
  “来人,将此面国旗,升至明德门城楼上。”
  李瑄见此,吩咐一声。
  下个月,大唐玄龙旗的建立,在大唐月报上肯定是头版头条。
  “遵旨!”
  秘书监学士收回大唐玄龙旗,退出太极殿。
  “诸卿可还记得朕在天宝年间所提出的考成法和一条鞭法?”
  李瑄终于开始议论这两条法令。
  文武百官也憋了好久。
  时至今日,许多大臣已经接受这条法令。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