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将军 第789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李瑄又向葛逻禄、突骑施诸部、沙陀等部下达指令,让他们出兵在回纥西面演武,牵制回纥精力与兵力。
  一旦回纥敢切断河西走廊,立刻对回纥进行攻击。
  正如李泌所说,对付回纥不必急于一时。
  磨延啜是雄心勃勃的人,一心要带领回纥崛起,成为大唐附属,并非心甘情愿。
  再加上李瑄与磨延啜之间的矛盾,两人迟早会有一战。
  柏海那边,李瑄也让南霁云、段秀实留心吐蕃,顺便打探吐蕃内部的动向。
  青海、九曲的牛羊、粮食,也要源源不断地向长安运输,补给关中和唐军兵马。
  十年的发展,就为这一时。
  第二日,李瑄召文武百官,向他们宣布自己要亲征潼关,讨伐安禄山,收复东都,让文武百官各司其职,不能懈怠。
  此言一出,文武百官神态各异。
  现如今,长安官吏分为三派。
  最坚实的就是李瑄的秦王派,人才济济,对朝廷大小事务绝对掌控。
  去除使职差遣,还权六部以后,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都是李瑄的人,针插不进。
  李瑄凭借知晓历史的本领,提前施恩于名臣。
  即便是脾气倔犟的人,也从忠于皇帝,变成忠于大唐社稷。
  在他建立的体系之内,完成实施他的策令。
  第二派就是苗晋卿、房琯等一众忠于李隆基的老臣。
  他们现在只能埋怨。
  第三派是以裴冕为首,在叛乱期间依附李亨的太子党。
  李亨已经回到长安,李瑄将他安排在原来十六王宅内的太子府中,没有允许,任何人不得拜见。
  但太子党们,也抱有一些李亨将来登基的希望。
  李瑄在长安城中,谁也不敢造次,但李瑄走以后,就不一定了。
  听李瑄将政事托付给李岘,一些老臣若有所思。
  李瑄看着这些老臣,只是笑而不语。
  他廖峥嵘提前布置,今后各方的战报,要尽快转呈至他的手中。
  他要确定叛军的动向,进行具体的安排。
  交代一番事宜后,李瑄令百官退下。
  接下来的一天,李瑄陪伴父亲李适之,又找李奕,考了一下他的诗词,比较满意。
  李瑄又交他乘法口诀,希望他凯旋归来的时候,李奕会一些简单的乘法。
  他得知裴灵溪、姜月瑶等女已经到达武威。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