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将军 第776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死去金字告身以上的贵族数以百计。
  还有一些被俘虏的诸王、贵族。
  吐蕃失去通颊、吐谷浑、白兰羌、党项、苏毗、奴刺等等附属,失去万里疆域。
  最寒冷的时候,吐蕃青壮年直接断层。
  九年时间,才勉强恢复一些元气,但和巅峰的时候还无法比较。
  这哪能使玛祥·仲巴杰和恩兰·达札路恭不慎重呢?
  他们不是没听说李瑄叛唐。
  得知李瑄引西域兵马至河西走廊,玛祥·仲巴杰欣喜若狂。
  但也预料过河西、陇右的兵马不会抵抗李瑄,毕竟李瑄在此的威势深入信心。
  李瑄长驱直入至长安,老皇帝必然被推翻。
  更令玛祥·仲巴杰和恩兰·达札路恭惊喜的是,大唐东北的“三镇节度使”安禄山也叛乱,并一路打下洛阳。
  无比辉煌,威加海内的大唐,竟被边军吞噬地渣都不剩。
  玛祥·仲巴杰和恩兰·达札路恭早就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
  中原王朝乱世,正是他们吐蕃的时机。
  错过这次机会,一旦让李瑄统一天下,他们的日子会更不好过。
  正如燕国使者所说,吐蕃早就受够连续九年的进贡。
  每年要向大唐进贡一万匹马,一万头牛,十万头羊,一百车皮毛。
  这使大唐陇右九曲、青海、柏海、积石等郡一举成为赋税重地。
  大唐在这里搬迁数十万汉人,这些汉人百姓牛羊成群。
  种植棉花也蔚然成风。
  很难再出现冬天被冻死的情况。
  加上九曲之地产量极高的小麦,让百姓们衣食无忧。
  哪怕李瑄离开九年,百姓依然皆知李瑄的恩德。
  除了李瑄的诗词外,关于李瑄的各族歌谣,不下数十种。
  在这种情况下,吐蕃想北上收复九曲、青海,更为困难。
  这也是玛祥·仲巴杰和恩兰·达札路恭一直顾虑的地方。
  他也害怕李瑄枪打出头鸟,再征伐吐蕃。
  九年前的大非川之战,让吐蕃失去底蕴。
  如果再败,吐蕃就不会再有机会了。
  “大唐不是铜墙铁壁,它现在摇摇欲坠,我们只要合力一推,必然倒塌。”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