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将军 第770节(2 / 4)
是以,蒲津大桥诞生,又被称为“蒲津铁桥”。
蒲津铁桥的建造,在开元年间是一项非常浩大的工程,由李隆基亲自过问。
开元时期的冶铁业发达,两岸数万百姓奉命炼铁铸造,由众多工匠设置桥体。
历经苦战又铸成铁牛。铁牛分别伏卧于黄河两岸,将铁索拴系于其身,连接舟船。
这是历史上第一座固定铁索浮桥。
和普通桥梁不同,想烧毁蒲津铁桥非常困难。
这座铁桥的意义可想而知,在哥舒翰的掩护下,唐军铁骑可以轻易经过蒲津铁桥,威慑潼关。
哪怕叛军在河东有一部分兵马,和唐军的铁骑数量相比,差太远了。
三日后,安西、北庭的铁骑照常出发。
但目标路线变了,除了华阴只留下三万骑,其余直扑蒲津桥。
李瑄令兵部尚书封常清亲自出征,调度诸军,令侍郎岑参为天下兵马大元帅行军司马。
到达河东后,尽可能多地打造船只,为渡河做准备。
李瑄知道真正的大战还未开始,他要坐镇长安,了解各地消息,统筹调度。
长安当前只留有一万名天策卫,还有一些新招募的兵卒。
几日后,李瑄听闻一个坏消息。
不出他所料,武令珣和田承嗣取得南阳之战的胜利,唐军五万兵马被打败,四处逃窜。
李瑄得知的战报令他非常不满。
本来唐军与叛军双方于叶县城北枌河对峙。
叛军不敢轻易进攻。
但是在唐军将领的请命下,薛愿听从将领的请求,渡河主动出击。
唐军中了武令珣的圈套,又被伏击,首尾不能相顾,顷刻大败。
诸郡组成的杂兵,和临时招募的乡勇。如何能和安禄山的边军对抗呢?
幸好只是薛愿一个人的军队败亡。
岭南节度使何履光、黔中节度使赵国珍、襄阳太守徐浩尚未赶到。
他们的兵马未与薛愿军汇在一起。
但是军营之中,有许多购买军资的金银珠宝,在溃败逃跑的时候同军资器械都丢弃在道中,堆积如山,叛军捡钱都捡疯了。
李瑄第一时间下令,让徐浩放弃周郊,死守南阳城,遏制叛军南下。
南阳城是天下坚城。
李瑄不放心徐浩这个大书法家,他觉得这些曾任太守的官吏对军事一窍不通。
于是,李瑄任命王难得为南阳都督,令他立刻赶往南阳,统领从江南、岭南、黔中赶来的军队,抵抗叛军。 ↑返回顶部↑
蒲津铁桥的建造,在开元年间是一项非常浩大的工程,由李隆基亲自过问。
开元时期的冶铁业发达,两岸数万百姓奉命炼铁铸造,由众多工匠设置桥体。
历经苦战又铸成铁牛。铁牛分别伏卧于黄河两岸,将铁索拴系于其身,连接舟船。
这是历史上第一座固定铁索浮桥。
和普通桥梁不同,想烧毁蒲津铁桥非常困难。
这座铁桥的意义可想而知,在哥舒翰的掩护下,唐军铁骑可以轻易经过蒲津铁桥,威慑潼关。
哪怕叛军在河东有一部分兵马,和唐军的铁骑数量相比,差太远了。
三日后,安西、北庭的铁骑照常出发。
但目标路线变了,除了华阴只留下三万骑,其余直扑蒲津桥。
李瑄令兵部尚书封常清亲自出征,调度诸军,令侍郎岑参为天下兵马大元帅行军司马。
到达河东后,尽可能多地打造船只,为渡河做准备。
李瑄知道真正的大战还未开始,他要坐镇长安,了解各地消息,统筹调度。
长安当前只留有一万名天策卫,还有一些新招募的兵卒。
几日后,李瑄听闻一个坏消息。
不出他所料,武令珣和田承嗣取得南阳之战的胜利,唐军五万兵马被打败,四处逃窜。
李瑄得知的战报令他非常不满。
本来唐军与叛军双方于叶县城北枌河对峙。
叛军不敢轻易进攻。
但是在唐军将领的请命下,薛愿听从将领的请求,渡河主动出击。
唐军中了武令珣的圈套,又被伏击,首尾不能相顾,顷刻大败。
诸郡组成的杂兵,和临时招募的乡勇。如何能和安禄山的边军对抗呢?
幸好只是薛愿一个人的军队败亡。
岭南节度使何履光、黔中节度使赵国珍、襄阳太守徐浩尚未赶到。
他们的兵马未与薛愿军汇在一起。
但是军营之中,有许多购买军资的金银珠宝,在溃败逃跑的时候同军资器械都丢弃在道中,堆积如山,叛军捡钱都捡疯了。
李瑄第一时间下令,让徐浩放弃周郊,死守南阳城,遏制叛军南下。
南阳城是天下坚城。
李瑄不放心徐浩这个大书法家,他觉得这些曾任太守的官吏对军事一窍不通。
于是,李瑄任命王难得为南阳都督,令他立刻赶往南阳,统领从江南、岭南、黔中赶来的军队,抵抗叛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