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将军 第683节(3 / 4)
“远征之时,战马因水土不服,消耗最大,还需要一些战马。粮食可以用绢去和籴,另外,工匠和军医也是安西欠缺的。因为缺少工匠,在出征波斯的时候,士兵拿着损坏的武器作战,受伤的士卒无人医治而死。”
李瑄睁着眼睛说瞎话。
他最重视工匠和军医,知道后勤的重要性。
但要发展西域、河中,工匠和军医自然是越多越好。
“这怎么能行!朕会立刻下令召两千名工匠和军医,前往西域。七郎是陇右群牧使,尽管调度陇右牧监的战马。”
李隆基想也不想,就同意李瑄的请求。
不久后,工匠和军医会带着他们的家属,到达安西报到。
虽然安西不是好地方,但李瑄不会亏待这些工匠。
有随意调遣牧监战马的命令,李瑄更放心。
随后,李瑄又向李隆基提及在北庭都护府以北建立葛逻禄汗国,制衡回纥的事情。
李隆基同意李瑄的求情,回纥最近几年一直在开疆拓土,需要敲打一下。
宴会结束后,李隆基会赐予施利叶护封号可汗。
在天将军驰骋的土地上,天可汗的册封,即为正统!
宴会的靡靡之音,一直持续到黄昏时刻。
李瑄微醉!但意识清醒。
而李隆基因为高兴,醉得不省人事,女官们将李隆基搀扶向幕后而去。
杨玉环最后看李瑄一眼后,只能陪同离开。
圣人罢,宴会终止。在监礼官的主持下,文武百官先后退场。
李瑄没有与百官交谈,而是和李霅一起登上马车,向平康坊而去。
按照礼制,李瑄应该先去看望父亲李适之,再回府中与妻子会。
第352章 李适之的顾虑,小儿小女
宋国公府,门前依旧。
十年时间反如掌而过,他有幸成为李适之的儿子,使他有较高的起点,能在安史之乱前,到达如今的地位。
李适之急流勇退,未必不是好事。
他得以颐养天年,不必操劳政事。
无数臣子,都是在政治上的失意和贬谪,然后郁郁而终。
李适之虽还有太子太师的头衔,但不需要教导太子。
李隆基为防止皇子太子与大臣们结党营私,把皇子和太子都养在十六王宅,严加看管。
平时太子的老师,一般都是没有地位的文人官吏,甚至还没有品级。
李玉莹这几年一直在济生堂学医,她可能受李瑄影响,一改之前,想要有作为。 ↑返回顶部↑
李瑄睁着眼睛说瞎话。
他最重视工匠和军医,知道后勤的重要性。
但要发展西域、河中,工匠和军医自然是越多越好。
“这怎么能行!朕会立刻下令召两千名工匠和军医,前往西域。七郎是陇右群牧使,尽管调度陇右牧监的战马。”
李隆基想也不想,就同意李瑄的请求。
不久后,工匠和军医会带着他们的家属,到达安西报到。
虽然安西不是好地方,但李瑄不会亏待这些工匠。
有随意调遣牧监战马的命令,李瑄更放心。
随后,李瑄又向李隆基提及在北庭都护府以北建立葛逻禄汗国,制衡回纥的事情。
李隆基同意李瑄的求情,回纥最近几年一直在开疆拓土,需要敲打一下。
宴会结束后,李隆基会赐予施利叶护封号可汗。
在天将军驰骋的土地上,天可汗的册封,即为正统!
宴会的靡靡之音,一直持续到黄昏时刻。
李瑄微醉!但意识清醒。
而李隆基因为高兴,醉得不省人事,女官们将李隆基搀扶向幕后而去。
杨玉环最后看李瑄一眼后,只能陪同离开。
圣人罢,宴会终止。在监礼官的主持下,文武百官先后退场。
李瑄没有与百官交谈,而是和李霅一起登上马车,向平康坊而去。
按照礼制,李瑄应该先去看望父亲李适之,再回府中与妻子会。
第352章 李适之的顾虑,小儿小女
宋国公府,门前依旧。
十年时间反如掌而过,他有幸成为李适之的儿子,使他有较高的起点,能在安史之乱前,到达如今的地位。
李适之急流勇退,未必不是好事。
他得以颐养天年,不必操劳政事。
无数臣子,都是在政治上的失意和贬谪,然后郁郁而终。
李适之虽还有太子太师的头衔,但不需要教导太子。
李隆基为防止皇子太子与大臣们结党营私,把皇子和太子都养在十六王宅,严加看管。
平时太子的老师,一般都是没有地位的文人官吏,甚至还没有品级。
李玉莹这几年一直在济生堂学医,她可能受李瑄影响,一改之前,想要有作为。 ↑返回顶部↑